待到铁杵磨成针
2014-06-20刘原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4年4期
刘原
关于成功学,有许多乱七八糟的理论,譬如有一条叫“1万小时理论”。大意是成功与天才无关,要的只是实践,你只要操练1万个小时,比如在10年里每周花20小时去专做某项事,就必定能成为卓越者。
看到这句话时,我的反射弧瞬间被记忆烫焦。我在中学和大学恰好学了10年英语,绝不会少于1万小时,考试成绩也历来不错,但却是不能张口的哑巴英语。最痛心疾首的是,我刚毕业时在乡下看西洋爱情动作片,当时的词汇底子都还在,却完全听不懂男女主角的对白,全是教材里没有的单词。我悲愤地想,中国的英文教育真是失败啊,即便我再加1万小时,依旧没法为国争光。
万时理论,从本质上抹杀了天才和庸才的区别,漠视了天资和机缘的力量。胡屠户杀了一辈子的猪,最后仍是一个唏嘘的猪肉佬;世间最勤勉的行刑队长把自己的鬼头刀都砍钝了,也注定籍籍无名,永远做不成张献忠。
单靠惯性做事是无法成器的,电光火石很重要,醍醐灌顶也很重要。擦鞋匠给100万人服务都无法变成大师,但精明人在关键时候给领导擦一次鞋就鸡犬升天了。我们平生做过的许多事,是永远不可能卓越的,至多只能转化为自己的生活经验。
卓越从来都是虚妄的东西。学会处世,学会谋生,远比一根筋地追求出人头地重要。我有个亲戚曾常年在工地干活,他亦知自己成不了贝聿铭,但他总结了一条经验:开饭时第一碗要盛少点,这样可以迅速吃完并添加第二碗饭,像那些第一碗饭盛得满满的人,吃罢会发现饭桶已经空了。这经验比出死力干1万小时的重活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