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硅谷技术“宅男”到苏州创业领军人

2014-06-20许红敬

消费电子 2014年5期
关键词:净化器硅谷空气

许红敬

十四年前,经历了多年的埋头苦读之后,终于走进美国,开始了攻读博士及在高科技企业工作的日子。凭借多年来对美国的了解,不会感觉到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月亮圆,但客观地来讲,美国的空气确实比内地的空气清洁,我在美国的生活节奏也与如今在内地的节奏完全不同。彼时,在美国,也许我算是技术“宅男”,工作时读读文献、写写专利,业余时间去家后面的山上跑跑步、骑骑车。那时的日子富足而悠游自在,需要处理的关系比较简单,有了房子、车子和绿卡,实现了很多美国留学生怀揣了多年的梦想。然而,当生活过于平静时,内心却变得不再平静,因为我可以看到再过十年二十年可能我还是老样子。这种感觉非常可怕,所以我想趁年轻时折腾折腾,走一个不同的轨迹。2010年,我抱着像当年走出去一样坚定的决心,并放弃了十几年来在美国奋斗获得的一切,回到国内创业。

从除尘到集尘: 在车库中诞生的空气净化器

就像很多从车库中鼓捣出的美国企业一样,一开始,贝昂空气净化器产品的雏形也是在车库中诞生的。那时我与现在的太太章燕博士是同事,在硅谷的一家高科技公司做一个冷却技术方面的项目,原先的目标是为了让笔记本电脑更好地散热。我们寻找到的技术是离子风,通过电的作用来驱动空气,让空气流通。该技术只要通过小小的电极就可以让空气流动起来,没有声音,不受几何形状的限制。我们觉得这个技术非常酷。开始我们希望它取代电脑里的风扇,但后来发现一个问题,电脑冷却处理好了,但是它把很多脏东西都吸到电脑里面去了。我们也找了很多方式来解决除尘的问题,后来转念一想,为何不想办法来利用集尘的技术呢?

作为中国人,虽然在美国生活,享受比较清洁的空气,但是每次看到关于国内雾霾的报道时,总希望自己能做点什么。由此,我们想是不是可以做一个新的产品,不是除尘,而是把灰尘都吸到这里来。我当时主要做混合模拟设计,通过设计技术来模拟颗粒,给它带上电,通过合理的电场,让其吸附达到最高。我和章燕利用我们的业余时间,设计了很多优化方案,利用下班时间,买了很多材料,在车库里研究了一年多,好不容易把雏形做了出来。看着凝聚了我们心血的产品,当时就想怎么才能创业。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回到国内,参加了当时在广州举办的留学生创业大赛,获奖后进行成果展示,被参展的苏州工业园区邀请去申请当地的领军人项目,获得了苏州政府的支持。

从试图“傍大款”到打造自主品牌: 不再受制于人

由于在美国工作的经历,也由于自己是技术出身,开始我比较倾向于选择把专利授权给别人来做的商业模式,并没想做全产业链。接下来,就试图“傍大款”,我们跑了很多公司,包括格力、美的之类的。当时我们的机器很大也很重,在四处奔波时我们还拎着一个大箱子。有一次在广州科技园,办完事后正好碰到了滂沱大雨,我和章燕拎个箱子在街头奔跑,一时又打不到车,全都淋湿了,觉得特别狼狈。之后又遇到资金、合伙人等方面的问题,一次次承受着以前未曾遇到过的压力,和以前在美国的安逸生活相比差距很大。但是一想到我们的技术如果真的能给很多人带来帮助,能改善大家的生活,还是很有意义的。所以,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们也选择了咬咬牙坚持下来。

虽然我们在空气净化器方面的技术比较创新,而那些“大款”们却并不如此认为,他们并不认为我们的专利有多大的价值。有的企业提出以10万块将我们的专利买下来,而我们并不是缺钱才创业的。在美国,我和太太章燕两个人加起来,一年有四五十万美金的收入,不算太富裕,但生活还是可以的。在一次次与大企业的沟通无果之后,我们最后决定自己做。

然而从一个技术“宅人”到企业领导者的蜕变是很痛苦的,在不断的试错和学习过程中,我们走了很多弯路,也在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因为对国内情况不了解,对生产也没有什么概念,我们一开始通过领馆介绍,找到一个山东的生产企业。按理说这家企业作为做风扇之类的小家电企业也是有一定实力的。但后来才知道,该企业从员工管理、品质管控、原材料采购到生产流程等各方面还停留在80年代的水平。这直接导致其从2012年到2013年上半年产生了严重的品质和产能问题,使得我们蒙受了重大损失。不得已我们迅速决策,从银行贷款,自己开模组织生产。尽管个人承担了极大的财务风险,但我们自主的生产和管控也为2013年高速发展打下了决定性的基础。如今我们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等全都自己管控,不再受制于人,尽管辛苦,却获得了更多的主动权。

从“皇帝的女儿”到金字塔的最底层: 打拼是最大的资本

再好的产品只有能将其卖出去才算是真正获得了成功,我们一开始自以为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只要产品一出来就会像印钞机一样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一方面我们第一代产品在外观设计、生产工艺、品质等各方面都算不上很专业。而对于空气净化器来说,就算是精品,在2011、2012年其销售也很困难。那时全国一个月也卖不出多少台空气净化器,大家对其的认知度还比较低。我们自己无法启动市场,只能一边咬牙控制运营成本,同时不放过任何一个小单。那时候为了一个客户、一台机器,我和太太都亲自送货上门讲解演示,有任何问题也亲自上门服务。不是为了那一点点销售额,而主要是为了积攒客户积累口碑。我们想的是获得尽可能多的粉丝,等市场火起来的时候别人会先想到你。

作为一个创业者,我们很不幸,选择了一个最苦逼的行业——消费电子。在该行业,小企业基本上是九死一生。我们一开始可以用留美博士、硅谷技术等光环吸引到不错的员工,自降身价跟我们创业。最初的一两年可以用梦想激励别人,第三年第四年怎么办?只能靠我们自己的激情投入和个人感情支撑团队坚持下去。

我在美国奋斗了十多年才拿到绿卡,这也是很多留学生最大的美国梦。我前不久回硅谷,移民官方查了我的出境纪录对我说:“你从2010年到现在在美国住的时间不到一个月,我没有任何理由让你保留绿卡。”之后,我很坦然地把绿卡上交了,因为当初的美国梦已经完全被如今的创业梦取代了。过去的几年,公司几乎每天都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我天天和员工一样按时上班,最后一个下班,从产品设计、生产流程到卸货、客户服务等都亲力亲为。我拼命,员工也不好意思偷懒;我在公司,员工就更有安全感。我觉得自己创业成功最大的标志就是不会再有人相信我曾经在国外生活过那么多年,因为说话、做事、生活方式已经彻底本土化了,已经从比较优越的位置降到了金字塔的最底层。在企业中,处于最底端的是创始人,最难解决的问题都要最下面的创始人来解决,并且你还要懂得激励员工跟着你一起走,将路走得越来越远,越来越宽。

从单一到多元:路会越走越宽

很多人讲,你们从硅谷回来,手上有那么多先进项目,做些听起来sexy的,省力的多好,干嘛非要做这么屌丝的空气净化器呢?其实不管项目多么高大上,不坚持到底、不被市场接受、不能卖出去或者卖出去收不回钱来,最后都是死路一条。我认为至少这两三年净化器市场是个高增长,毛利率和现金流都不错的行业。当然,不论处在什么行业都要懂得居安思危、布局相关产业。比如可能明后年净化器就会进入价格竞争阶段,要提前布局。

除了空气净化器产品本身,我们也在拓展多元化的路线。比如,对每个买了净化器的客户来讲,他们都希望了解其用了净化器到底效果怎么样。为此我们开发了一个成本较低的可以准确测量房间内pm2.5浓度的测试仪。不管你用哪个牌子的净化器,都可能需要这个仪器。再比如单台净化器只能解决封闭房间的污染,对敞开式的写字楼、别墅等就没有什么效果,我们就有针对性地开发了中央空调和新风系统净化设备。另外,针对人们对智能家居技术的需求,我们把净化器、检测仪用物联网连接起来,和墨迹天气,微信等合作,使用户能够享受空气净化器的智能化。

我们国内的净化行业还在起步,还在做一个简单的民用产品,在工业用品方面其实也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食品厂需要解决无尘除菌的问题,工厂的排放要解决节能减排的问题,餐馆要解决油烟排放的问题等等。整体来说,当我们能将这个行业深入做下去的话,市场是非常大的。后面随着我们实力的增长,会走更专业化的路线。我们觉得净化器不应该是个独立的家用电器,而应该嵌入到家庭中去,成为家庭生活的必备品,而你又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我们会把它整合到出风口、家具、童车中去等等。将来,我们会更深入挖掘人们的需求,把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研发生产出来。总之,我们要做的不只提供净化器,同时还提供家庭、办公室等空气环境的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

从去年开始贝昂已经实现了盈利,去年也成为我们上市准备的第一年。我们觉得市场足够大,可以把企业做得更好。当然,我们也会继续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从创新上来讲,中国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跟硅谷企业差距非常大。硅谷集中了顶尖的创新型的人才,不断产生新的裂变和新的思维。中国目前在向这个方向发展,还是需要继续努力。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来讲,不管是在法律,还是在个人观念上中国还是很落后的,造成的后果是谁都不愿意花大力气去研发。如果这种情况不改变,是很难超越其它国家的。而我希望我们能走出怪圈,不断走新的路,走在行业的前端。

从合作共事到伉俪情深: 天时、地利、人和的幸运

作为公司的董事长,贝昂一路走来,有很多人值得感谢,最应该感谢的当然还是我的太太章燕博士。起初我们只是在硅谷共事的同事,那时颇有点井水不犯河水的态势,我在电脑上做设计,她在实验室里做测试。直到共同研究电脑散热项目之后,慢慢地加深了了解,然后共同在车库中研发净化器的产品雏形,慢慢走到一起。一路走来,我们总是有聊不完的话题,共同经历了打拼的辛酸和痛苦,互相鼓励、扶持,也彼此分享每一次成功带来的喜悦和幸福。如果说雾霾天给贝昂的发展提供了天时,具有人才、资源等优势的苏州为贝昂的起步注入了地利,太太章燕的陪伴则是贝昂人和优势的一个缩影,有她及其他诸多同事的共同努力,我始终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

创业是非常辛苦的,如果一个人去承受这些压力,非常不容易,很多时候都需要互相鼓励互相安慰,不管是从做事上还是从精神支持上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家电领域,新品牌几年之内起不来的,我们把家产全都投进去了,如果没有家人的支持是做不到的。同时,不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也都比较互补,太太接受新思想比较快,对市场的直觉比较敏锐,我则思虑会相对周密一些,这样相互配合,才使得我们既勇于冒险,不错过机会,又不冒进,避免受损。

自从踏上创业之途,一路走来,我们经历了很多磨难,困难比我们当初想象的多十倍百倍。在现金流最困难的两年,我们把在美国十几年的积蓄都投入了企业,并且把美国的房子、绿卡等都一个接一个地放弃了,正像俗话所说的“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我和太太都是撞到南墙也不回头的那种二货极品,靠咬牙坚持,靠朋友们的帮助撑到了市场转机的那一天。2013年我们的销售额取得了十倍左右的增长,贝昂进入了成长期。在多年的奋斗中,贝昂正像它的寓意一样,是我们努力经营获得的宝贝,正昂首挺胸向前,在“养育”贝昂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很多挫折、磨难,但获得了更多宝贵的经验,未来,相信贝昂依然会在我们共同的呵护下,不断成长。

猜你喜欢

净化器硅谷空气
[呼吸的空气]Die Luft zum Atmen让我们把它推迟到明日
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度提高 G&W(清逸伦) TW-6.6DU电源净化器
我要买空气
那些你意想不到的神回复
2016,空气净化器年
从银川跳到硅谷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空气净化器》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新版《空气净化器》国家标准即将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