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33单元注汽量优化方案及实施效果

2014-06-19栾冬梅

中国科技博览 2014年16期
关键词:优化

栾冬梅

[摘要]:草33区块地理位置位于东营市南部的广饶县北部,乐安油田中部,草20区块东南部,主要含油层系为上第三系馆陶组。油藏类型为:砂砾岩构造-地层特稠油油藏。2010年4月投产,根据草33已结束周期油井效益评价分析认为:常规转周极限油汽比为0.25,工艺措施转周极限油汽比为0.30。统计草33单元已结束周期井,低(无)效益井占到了26.8%,故采用优化注汽量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关键词]:特稠油 注汽量 优化

第1章:草33区块情况简介

1.1.地质概况

草33区块地理位置位于东营市南部的广饶县北部,小清河穿越其中,构造上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草桥—纯化镇断鼻带东部,乐安油田中部,草20区块东南部,主要含油层系为上第三系馆陶组 。草33顶面埋深860~900m。Ng1、馆2砂体顶面微构造形态特征相似,微构造形态具有继承性。馆1埋深860-895m。馆2埋深880-900m。馆1储层全区稳定分布,向边部逐渐变薄,厚度一般3.0-8.0m。馆2储层全区稳定分布,向边部逐渐变薄,厚度一般4.0-8.0m。草33单元原油密度:0.9540-0.9901g/cm3,凝固点:11℃到42℃, 50℃地面脱气原油粘度:1800-31000mPa·s(馆一1800-12000,馆二10000-31000)。草33区块馆一、馆二层原油粘度平面上由南向北逐渐变稠。

油藏类型:油藏类型为:砂砾岩构造-地层特稠油油藏。

1.2.开发历程

1.2.1.试油试采阶段(1977.8-2002.11)

1977年8月开始对草33井进行试油,1987年7月对草30井进行试油。其中草33井热采试油日产16.2t,累油340t,取得较好效果。

草33区块于1991年3月开始投入试采开发。先后投产3口直井(草20-19-15、草33、草20-18-16井)。投产初期平均日液17.7t/d,日油10.9t/d,含水38.4%。后来由于井况和地面原因均关井,通过试采,认识到直井热采开发效果较差。

1.2.2.水平井开采阶段(2010.4-目前)

草33区块于2010年4月开始正式投入热采开发。截至目前,草33单元共计投产36口水平井,其中馆陶一层位油井22口,馆陶二层位油井14口,累计注汽87井次,累注汽19.0804×104t,累采油7.8145×104t,累采水10.9632×104t,累积油汽比0.41t/t,累回采水率57.5%,开发效果较好。

1.2.3.开发形势及开发现状

草33单元自2010年4月投产以来,开井数,日液,日油和综合含水整体呈上升的形势,目前,草33单元开井27口,日液473.5t,日油147.5t,含水31.2%。馆一累注汽9.9675×104t,累采油4.0438×104t,累采水5.8544×104t,累计油汽比0.41t/t,累计采水率58.7%;馆二累注汽9.1129×104t,累采油3.7707×104t,累采水5.1088×104t,累计油汽比0.41t/t,累计采水率56.1%。

1.2.4.注汽量优化原因及因素确定

根据草33已结束周期油井效益评价分析认为:常规转周极限油汽比为0.25,工艺措施转周极限油汽比为0.30。统计草33单元已结束周期井,低(无)效益井占到了26.8%,所以草33油井注汽量需要优化。

影响注汽质量的主要参数是:注汽量、速度、干度、焖井时间四项。其中周期注汽量是影响产量的敏感参数,一般来说,随着周期注汽量的加大,加热半径将增大,累积产油量也将增大,当周期注汽量超过一定值以后,周期油汽比将变小,即理想状态下的注汽量-油汽比关系曲线会出现拐点,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该点的每米注汽量就是注汽量上限。

第2章:草33区块馆陶组注汽量优化

2.1.草33馆陶1层油井注汽量优化

根据原油粘度6000mPa·s、油汽比0.30划线将馆陶一层位油井结束周期分成四个区域。

(1).油层有效厚度4-6米、地面原油粘度大于6000mPa·s

从油层有效厚度4-6米、地面原油粘度大于6000mPa·s散点图可以看出:注汽量在2000方(粘度10000mPa·s)周期效果最好,随注汽量增加,油汽比反而下降。

(2). 油层有效厚度4-6米、地面原油粘度小于6000mPa·s

从油层有效厚度4-6米、地面原油粘度小于6000mPa·s散点图可以看出:该范围油井原油粘度低,较相同厚度油层油井注汽量偏高,导致油汽比偏低。

(3). 油层有效厚度2-4米、地面原油粘度小于6000mPa·s

从油层有效厚度2-4米、地面原油粘度小于6000mPa·s散点图可以看出:该范围油井原油粘度非常低,注汽量在1200方左右周期效果最好,注汽量越高油汽比越低。

2.2.草33馆陶2层油井注汽量优化

根据原油粘度20000mPa·s、油汽比0.30划线将馆陶二层位油井结束周期分成四个区域[2]。

(1). 油层有效厚度大于6米、地面原油粘度大于20000mPa·s

油层有效厚度大于6米、地面原油粘度大于20000mPa·s:该范围油井原油粘度大,注汽量在2600方左右(粘度30000mPa·s)周期效果最好,注汽量应随原油粘度增加而适当增加。

(2). 油层有效厚度4-6米、地面原油粘度大于20000mPa·s

油层有效厚度4-6米、地面原油粘度大于20000mPa·s:该范围油井原油粘度大,注汽量在2500方左右(粘度20000mPa·s)周期效果最好,注汽量应随原油粘度增加而适当增加。endprint

(3). 油层有效厚度4-6米、地面原油粘度小于20000mPa·s

油层有效厚度4-6米、地面原油粘度小于20000mPa·s:该范围油井原油粘度大,注汽量在2200-2400方(粘度20000mPa·s)周期效果最好,注汽量应随原油粘度增加而适当增加。

(4). 油层有效厚度2-4米、地面原油粘度小于20000mPa·s

油层有效厚度2-4米、地面原油粘度小于20000mPa·s:该范围油井原油粘度较大,注汽量在2300方(粘度15000mPa·s)周期效果较好,注汽量应随原油粘度增加而适当增加。

第3章:应用情况

3.1.草33单元2012年注汽量优化完成情况及效果评价

草33单元2012年计划注汽62井次,计划注汽量14.78万吨,截至5月,计划注汽25井次,实际完成26井次,超计划1井次,计划注汽量4.93万吨,实际完成5.07万吨,欠计划1.09万吨。

3.2.实例说明

(1)注汽量上升:

根据草33单元汽量优化原则,草20-平89井位于馆陶二层位,储层厚度6米,原油粘度15989mPa·s,应配注2600吨。该井目前生产第三周期,注汽量由上周期的1700吨上升至本周期的2000吨,上升了300吨,周期产量由531吨上升至892吨,日均油由4.7t/d上升至7.8t/d,油汽比由0.31上升至0.45,汽量优化效果明显。

(2)注汽量下降:

根据草33单元汽量优化原则,草20-平111井位于馆陶二层位,储层厚度4-6米,原油粘度33598mPa·s,应配注2600吨。该井目前生产第四周期,注汽量由上周期的2500吨下降至本周期的2000吨,下降了500吨,周期产量由408吨上升至490吨,日均油由4.2t/d上升至6.6t/d,油汽比由0.16上升至0.24,汽量优化效果明显。

第4章:推广前景

通过对注汽量优化井效果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对草33油井常规转周井提高注汽量后,油井周期生产效果良好,油汽比有提升,同时周期生产时间显著延长,周期产油量增加,优化效果显著。

2、对草33油井常规转周井降低注汽量后,部分油井周期油汽比略有提升,极大的降低了注汽成本,实现了“节约一方汽”的目标。endprint

猜你喜欢

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PEMFC流道的多目标优化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以2021年解析几何高考题为例
围绕“地、业、人”优化产业扶贫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4K HDR性能大幅度优化 JVC DLA-X8 18 BC
几种常见的负载均衡算法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