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及改进措施
2014-06-19冯旭
冯旭
【摘要】农村金融服务体制改革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农业的发展是我国迈向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并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但是在该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就从农村金融服务的含义入手、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出发,找出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希望能为我国金融服务行业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村 金融服务 分析 措施
金融是指对资源进行整合继而实现价值等效流通的过程,主要包括货币的发行、流通以及回笼,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以及贷款的发放和收回等经济活动。这些经济活动主要是由金融机构完成,金融机构催生了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也就是针对我国广大村镇所特制的金融服务体制。
一、农村金融服务
(一)农村金融服务含义
农村金融就是一切与农村的货币资金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农村金融服务是指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金融机构通过货币交易手段融通有价物品,向农民、农村、农业三者提供的共同受益的活动。农村金融服务为我国农民经济的提高、农村的发展以及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从事农村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主要有:中国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及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等农村特色金融机构。金融体系主要是以农村信用社为核心、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民间借贷作补充三者构成。
(二)农村金融服务特点
1.金融资金匮乏。第一,农村金融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农民,农民资产相对较少、价值较低,农民每笔金融业务的存款、汇款金额都比较小。第二,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农民在日常生活、建房、婚丧嫁娶和教育子女中投入增加,使农民没有更多剩余资金参与金融投资。第三,资金的逐利性使农村的大量资金流向城市,农村金融资金匮乏。
2.金融服务周期性强,季节性强。农民主要生活和经济来源是靠务农和务工所得,收入很不稳定。而且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强的特点,当农民的收入因为农作物收入减少时,也就降低了将资金投入到金融机构中的几率,反之,该几率将会上升。
3.服务对象具有层次性、多样性。这主要是由于农村金融服务面对农民、农村、农业三个对象造成的,服务项目可以是农民个人的资金管理,也可以是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甚至还能为各中小农村企业提供贷款业务等等,服务对象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
二、农村金融服务现状
(一)农村信贷管理缺乏完善体制
农村信贷管理体制不完善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首先,由于银行信贷体制的弊端,对于农民贷款要求不断提高,贷款手续复杂,在贷款审批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吃、卡”等舞弊现象,给农民贷款带来困难。农民由于持有资金少,所持土地和房产按照国家规定又不能作为抵押,现有的金融担保机构为了规避风险,不愿意为农民提供贷款担保,导致农民贷款门槛高。其次,信贷周期确定不合理。贷款期限方面,现今信用社贷款从一般从一年到三年,而从投入到见效周期较长的项目(如核桃、柴胡种植、肉牛养殖等)需要3~5年。关于农村信贷问题,国家也增大了扶持力度,目前农村小额信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小额信贷在各地农村的发展情况良好。为扩展小额信贷的面,增加贷款额度,适当延长贷款周期,对于投入见效期较长的项目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二)农村金融服务品种单一,科技手段缺乏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市场上,主要为农民、农村和农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是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而此类金融服务机构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相比,服务体系和服务手段还较为落后,服务品种主要是对农民和农村各类经济组织提供小额贷款服务,贷款金额一般较小,贷款期限较短,服务品种单一。其次,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目前的结算手段依然是以现金为主,在支票和信用卡等方面的非现金结算较少,缺乏科技手段,结算方式落后。
(三)功能弱化,资金严重外流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国家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性支农作用明显弱化,对农业发展重视不够,导向不足。农村信用社规模小,服务单一,信用制度建设落后,对农村金融发展支持力度不够,无法满足农村不断增长的信贷资金需求。其次,由于利益的趋向性,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为了尽量减少损失,将农民的存款资金主要投入到城市金融上,对弱质性的农村经济投入不足,只存不贷,服务弱化。再次,我国邮政储蓄银行一般将所吸收资金转存央行,而央行则将资金投放到城区和其他产业的建设中,对农业和农村发展建设投入不足,使本来属于农村的资金严重外流。
三、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措施
(一)完善信贷管理机制
完善信贷管理机制首先,应该创新贷款流程,简化贷款审批手续,适当简化贷款流程。上级银行还应该下放信贷审批权限给下级银行,尽量减少审批权过于集中的现象,降低农民贷款门槛,提高审批速度和效率,使审批手续高效、简便。其次,农村金融机构还应该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对不同贷款对象、期限、用途的贷款进行利率定价机制,正确评估贷款主体风险状况,加大支农力度。再次,农村金融机构还应该根据当地的农业生产状况,建立与农业生产相适应的信贷周期,以适应其发展。最后,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持,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力度,颁布适应农村经济的法律法规等等,逐步完善农村信贷管理机制。
(二)加强农村金融工具创新,完善服务方式
对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工具创新,首先应该做到对原有金融工具的改造,改变落后的现金结算手段,并逐步引入先进的多样化结算工具,比如在农村中推广信用卡、鼓励村民进行互联网贷款等等。扩大贷款品种和范围,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贷款需要。政府要做好政策引導,完善担保机制,优化担保业务的流程,完善抵押方式,允许宅基地抵押、林权抵押等等,不断促进农村金融服务方式的创新。
(三)建立资金回流农村配套机制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资金的回流政策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建立资金回流机制应该以政府部门为主体,制定相关的农村资金回流措施,确保农民存入的资金切实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减少资金被转移的现象。政府和各金融机构主管上级应制定信贷导向,健全贷款制度,用优惠条件吸引金融机构将资金投入农村信贷体系中;建立专项补偿基金,减少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引起的金融损失,保证农村信贷资金的安全,降低资金损失,防止资金外流。
四、结束语
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支持,积极的引导政策能够帮助农业产业发展,完善农村经济格局,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会反作用于国家,有利于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促进三大产业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蔡敏.农村金融服务现状、问题及建议——黄梅县金融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调查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8(7):48-49,59.
[2]孙克文.浅谈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现状与改进措施[J].现代商业,2011,(27):36-37.
[3]郭兴平.村镇银行经营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两家村镇银行的调研报告[J].银行家,2012,(3):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