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美术编辑的传承与创新
2014-06-19满都拉
期刊美术编辑
满都拉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01 68.00
21世纪社会生产力的突飞猛进,计算机的应用,影像与印刷技术的革命,商业营销对视觉的重视,使得美术编辑从插图、版面设计等单一功能转向与新闻、营销、科技结合的全新定位,因此对美术编辑的职业规划需重新认识。
职业是社会分工的需要,专业将职业技能专一化、学术化、规范化,职业的提升与发展须上升为专业。美术编辑专业体系不但需要建立视觉规范,还需要提升视觉创意。
美术编辑的专业体系包含初中高三个阶段,初级的排版制作是基础,中级的视觉规范是专业,高级的编辑创意是核心。
美术编辑创意的两大难题在于,只具备知识背景,不能实现视觉的创意;只完善美术技法,不能表现文化的本质。应对难题,创意应实现思想和美术的融合与创新,突破时间和物质的限制,围绕主题,在认知、理解、思考的基础上,采用美术技法,结合视觉规律,创造视觉形象,让思想更直观,更形象,更容易阅读。
编辑创意让思想更容易阅读,不仅来源于直观的视觉呈现,更来源于对时代与技术进步的适应。正如物质领域的机械大生产,使同质化的产品批量出现,通过外观的不同创意设计,消除同质化,吸引注意,刺激购买一样,信息时代的数字和网络技术带来信息的大量、全时、瞬息传播,通过创意的色彩、图像、传媒载体等视觉特征,应对特定的受众,一图胜千言,跨越国界、语言、文化的限制,简洁直观地表现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增加传播的速度与愉悦感,提升思想的关注度与影响力。
美术编辑创意的形成包括提炼与视觉化两大过程,艺术、文化、新闻、商业是影响美术编辑创意的外在因素,文字、数据、图像、色彩是美术编辑创意的内在元素,版面的形式、结构和动静态决定美术编辑创意的呈现,人物创意、意境创意、理念创意、数据创意是美术编辑创意的主要类型,影像技术、数字技术、印刷技术是美术编辑创意的支持保障。
伴随美术编辑的应用,美术编辑创意的范围从平面延伸到空间,从静态延伸到活动,覆盖大众传媒的专业环境、企业与产品的商业环境、工作与管理的办公环境。
在大众传媒领域,由于市场化的新闻产品兼具营销性和文化性,媒体机构成为社会重要的组织单位,传媒领域融合了新闻、商业、办公三种环境,在编辑截稿期和印刷发行周期的双重压力,美术编辑创意可弥补拍摄影像的不足,克服文字表达的单一,使新闻更易为大众视觉接受。
随着现代美术编辑的功能从信息的收集整理、视觉的组织规范扩展到思想的美术创意,创意思维已成为衡量美术编辑专业高度的标尺。
为理解创意原理,解决创意难题,探索创意规律,提升美术编辑专业化,提高工作效率,笔者从近年的创意作品选取100个案例,与理论结合,以基础的版面为原点,以大众熟悉的新闻事件为标准,以中文环境为背景,突出中华元素,著成《美术编辑创意手册》,总结创意步骤和规律,供从业者、有志进入美术编辑领域的未来从业者与相关专业者参考,共同研究美术编辑专业之道,提升中文视觉的传播力,建立美术编辑的专业体系,探索规划专业发展方向与前景。
21世纪的中国期刊随着新闻商业化进程步入繁荣期,不断推出新产品的生产力与新闻的周期更新特性吻合。为适应信息社会加快的生活节奏,满足商品推广与新闻更新的要求,达到定期出版、印刷精美、装订成册的最佳视觉效果,期刊出版周期不断缩短,聚焦在以周为单位的出版形式上,更有新技术引入,推出新的数字出版形式。
2000年《中国新闻周刊》正式创刊,初为双周出版,2001年转为每周出版的全彩刊物,2002年《环球》改版为全彩半月刊,2004年《新世纪周刊》全彩印刷,2005年《中国经济周刊》全彩印刷,1981年创刊的《望》周刊于2006年全彩印刷,2010年《民生周刊》创刊即全彩印刷。与此同时,在传媒发达的美国,网络为期刊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方向,2011年美国《Newsweek》(新闻周刊)终止了印刷版的发行,转向电子出版。时至今日,期刊从纸版印刷延伸到网络数据,形成印刷版、电子版、电子期刊(手机刊)等阅读形式。
美术编辑强化了期刊深度阅读、定期更新、成册出版的特点,具有艺术、技术、编辑三重属性。资料显示,期刊的产生来自科学家交流研究成果的需要,1665年法国创办的《学者杂志》被认为是世界第一本期刊,中文第一本期刊《吴医汇讲》则由清代名医唐大烈1792年在雕版业发达、讲学风兴盛的苏州创办。期刊作为当时的新形式,定期出版,弥补了私人信件与图书出版在信息分享、出版周期上的不足,装订成册的形式与栏目分类使得一段时间内的信息能深度解释并长期阅读保存。18世纪,随着印刷机械化的批量生产,学者刊物而生的期刊转变为大众出版物,成为思想传播与社会变迁的舆论引导,19-20世纪商品繁荣,应对销售理念的推广,企业的诚信结合期刊的公信力使企业形象、营销理念、产品样式等以广告的形式在期刊上发布使期刊从中获利,提升了期刊视觉品质并扩大了发行。
美术编辑根据编辑思想和经营发行的需求,塑造了期刊的精品视觉:栏目划分将庞杂的信息分类,便于条理化与连续快速地更新;版面的容量适应深度解释的信息量,形成具有翻阅感的连贯视觉风格;特殊纸张的应用、印刷工艺精良、定期出版,为刊登广告创造了条件;内文的编排、图片的编辑、图表的应用、插画的绘制、色彩的搭配、广告的设计等表现多元化的美术编辑思维,体现期刊文化内涵与行业特征;封面创意提升了期刊的时尚品味,突出了编辑重点,形成主题鲜明的视觉效果。
技术变革推动了期刊美术编辑的传承与创新。在期刊视觉演变中,美术编辑一直针对读者的阅读习惯与审美需求,围绕视觉规律,应用科学技术,根据出版形式,以美术技法表现期刊的编辑思想。当印刷工艺发展出可以还原图画细节的石印技术时,画刊产生了;当摄影术发明后,期刊的视觉元素丰富了;当印刷机与照排技术突破框线限制,从严格遵守直线、版面分隔的古典版面,转变为可以自由编排的版面;当网络技术带来了音视频、动画的新视觉元素,多尺寸电子屏的新版面形式,双向互动的视觉效果,期刊的版面从静态向动态延伸。
期刊诞生之初以纸张为载体,以印刷为出版形式。美术编辑以选用不同类型的纸张与印刷工艺体现期刊品质,以开本的设置确定期刊阅读的版面尺寸,以科学的页数确定每期的信息量与选择不同装订形式适应出版发行周期。研究以纸张为载体的期刊美术编辑,对迎接新技术,应对阅读新形式,突出期刊编辑出版特点,具有传承与创新的意义。本书梳理期刊发展历程与视觉趋势,分析阐述期刊美术编辑规范与应用,选择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特刊为案例,解剖期刊美术编辑步骤,供从业者、未来从业者与相关院校的师生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