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卢绾这哥们

2014-06-19刘爱平

幸福·悦读 2014年4期

刘爱平

刘邦的江山如何得来?一帮难兄难弟用命拼来。如此说法虽有失偏颇,但也无极尽夸张之嫌。樊哙、周婴之类的战将,就无一不是刘邦的死党。卢绾也是,只不过他的战功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是刘邦称帝之后,这哥们却被封为八大异姓王之一,这又让许多唯刘邦马首是瞻的死党无可奈何。为让卢绾得到这顶桂冠,刘邦也没少动过脑筋。汉高祖五年,燕王臧荼谋反,刘邦御驾亲征时特意带上这哥们。这本是一场实力悬殊、结果清晰的战争,如此这般,刘邦之用意就一目了然了,那就是用一场胜利为卢绾封王铺路,灭了群臣中可能出现的怨恨与不满。果然,臧荼死了之后,刘邦问谁可以接替燕王?高祖之意,路人皆知,大伙齐声推举卢绾。刘邦也不含糊,就立马令卢绾走马上任了。

说卢绾封王众臣无怨,那肯定是假话,因为谁都知道刘邦与卢绾的情分,若不顺水推舟那岂不是引火烧身?他们同一个村庄,是乡党自不必多说,更难得的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这可是可遇不可求的浑然天成的缘分。且其父辈又是世交,两人打小求学玩耍、偷鸡摸狗、躲灾避难都是一个堆儿。到了刘邦起事造反,卢绾更是如影随行。先做将军,却没有打过像样的大仗;后当太尉,更是日夜陪伴在主子的左右。更甚的是,刘邦的卧室他也是进出自由,也就是说高祖的房事他亦不避。而如此这般,却是他人万万不可的。樊哙也是刘邦的发小,且还共有一个岳父,那也只能望“洋”兴叹;至于萧何、曹参之类,可以因功而受到礼遇,却不能得到这般宠幸。如此,说卢绾是刘邦异姓兄弟就难免庸俗,说是情感寄托所可能更为恰如其分。那年月,喋血人生,满目杀戮,有这样的兄弟经年累月追随左右也实属难能可贵。有用无用那是另当别论。

卢绾封王了,也算刘邦给了好兄弟一个最高规格的交待。一个以天下之尊受万人顶礼之拜,一个以藩王之荣尽享荣华富贵之乐,这可是哥俩尽善尽美的结局。可是,人有时就像密码簿一样诡异,刀尖舔血的日子,卢绾这哥们坚信刘邦有“义”,福荣等身的时光,却怀疑刘邦难得怀“仁”。兄弟二人,也就终没避过帝王与藩王之争的那一场灾祸。

高祖十一年,陈豨代地造反,刘邦率部平乱。那当儿,卢绾这哥们义气,就派部下张胜出使匈奴,称陈豨业已击败。他目的明确得很,那就是阻止匈奴出手相救,给皇帝大哥制造胜利的机会。这本是一个不错的举措,那知这张胜是个典型的政客,居然私自与匈奴达成对抗朝廷的协议。而业已被荣华富贵滋润得膘肥脑涨的卢绾,在此关键时刻,非但不治罪张胜,反倒接受了此人的蛊惑:对外勾结匈奴,对内呼应叛贼,对上应付刘邦。这哥们当了藩王之后想法多了:主子收拾了代国定会再来收拾燕国,只要陈豨不亡,战事不断,燕王之位则稳。可一年之后,陈豨还是被樊哙斩杀,其部将也供出了他卢绾的污浊之事。刘邦当然不信,谁都可能反,卢绾不可能反,就两次派人召卢绾进京,说明真相。假如卢绾这哥们奉诏,凭他与刘邦兄的交情,定无杀身之祸。但他心匿厉鬼,称病推托不往,并为自己的不义之举找出了一番托词,且是堂而皇之,振振有词。刘邦大怒,相信小兄弟是真反了,就派樊哙率兵围剿。卢绾本无多少真功夫,自知不是对手,慌乱之中就带着家眷与亲兵数千人隐匿到了长城脚下。那时刘邦病重,他希望刘邦病好之后,亲自进京谢罪。可是,老天没有再给他赎罪的机会,几月之后,刘邦驾崩,吕氏掌权,他只好带着部属仓皇逃进了大漠。那匈奴可不是他的刘邦大哥,又是凌辱,又是掠夺,一年之后,他就南望故国忧郁而终了。

刘邦一生对乱臣贼子、不忠不孝之人从不手软,其摧毁之手段几近残暴,譬如陈豨、韩信、黥布之流,那就是刀起头落斩草除根。但对卢绾这哥们却心存怀柔。他杀人鲜有给人辩解的机会,譬始樊哙还在燕国平乱时,他只听了一句馋言,就立马定了他的死罪。而对卢绾,却是两番召见,慎之又慎。如果用“共患难易,共富贵难”来解读他们的恩怨,那肯定显得浅薄。只是卢绾这哥们,千该万该就不该撞了大哥刘邦的底线。假如他卢绾可以反,但却不该与大汉的宿敌眉来眼去,如此,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汉奸。这类人等是人渣,干的是恶事,犯的是众怒,人人皆可诛戮,刘邦不剿不行;假如卢绾一定要反,但不该在封王之后再拔剑出鞘,跟着主子混了一生,到晚年即使死又何妨?平生无建树,但至少会落得个孝臣之名。更要不得的是,他忘了反叛就是一瓢冷水,会浇灭刘邦心里尚存的最后一丝感动与温暖。泯灭了这一切,人就变成了鬼。也就是说,是他卢绾把刘邦的心推上了死滩,且是赤裸裸地放在那儿晾晒,他刘邦亦不剿不行。

卢绾这哥们最终做了孤魂野鬼,凄凉得很,但这一切又岂能怪得了他的刘邦大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