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2014-06-18钟艳霞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4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状信息技术

钟艳霞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站工作中应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对环境检测信息管理系统的构成和特点做了研究。

【关键词】 环境监测 信息技术 现状 问题

1 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现状

(1)数据管理与存储。对各种监测数据(主要是最终数据),通过上级主管部门下发或自主开发的软件投入使用、修改、查询、打印、删除等管理操作和数据备份,恢复存储操作,将分散、杂乱的数据存储有机结合,并使用函数计算,软件统计分析,完整原始数据处理。(2)数据共享。为了实现各部门数据的共享,建立了局域网,连接不同部门的电脑,实现文件共享和远程控制模式,可以读、写和管理共享的文件。(3)数据接收和发送。将接收到的下级监测部门的数据或单元的数据输入生成格式统一的文件,通过Internet、电话拨号或专用线路,向上级监管部门发送文件,使数据传输的成本效益和时效性大大提高,逐渐成为远程数据传输的主要模式。(4)自动监测设备的运行和管理。近年来,在许多城市建立空气自动监测安装,对大气环境连续监测,当监控人员的工作时,可以自动读取监测数据,控制自动站运行,可以通过办公室的电脑控制自动监测仪器的远程。(5)环境数据发布。普通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对环境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监管部门可以发布在互联网上的最新信息和其他环境空气质量报告。

2 当前应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应用水平不高,是当前制约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应用的主要因素。信息技术涵盖的范围很广,专业性、技术性很强,而地、市级监测站往往缺乏专门的计算机人才,致使应用水平停留在较低的层面上,各个部门常常只是一部分人会使用计算机, 其主要用途也是文字处理、表格制作、上网查阅资料等一般性操作,计算机应用的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出来。这就需要领导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工作,鼓励全体人员除了掌握采样、分析等专业技能外,还应努力学习计算机操作、网络传输、数据库使用等知识并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使信息技术渗透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也为今后环境监测站开展信息化、规范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数据计算机处理率低,不利于综合分析处理。有些监测站的数据还没有实现计算机管理,仍然沿用传统的数据传送方式,从而增加了数据录入工作量。即使有些部门使用了计算机管理数据,但由于数据都存储在本科室的计算机上, 数据的类型、格式、结构、存储方式也不同, 虽可以通过内部局域网共享数据,但数据交流却十分困难。对于这类问题,制定一套数据存储格式,统一规定数据文件的文件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长度等,严格按照统一的格式录入、存储数据,使用时,可通过软件的“导入/导出”功能或直接复制的方式进行数据交流。

网络安全常被忽视。在局域网内访问他人共享文件夹的操作非常频繁,一些使用者为了一时方便, 将访问权限设置为 “完全控制”(Window 9x),甚至将整个硬盘数据全部共享出来,这样就等于将数据彻底暴露在局域网内“任人宰割”,他人可不受限制的复制、修改、删除共享文件,使文件处于极不安全的状态下。对此,应建立严格的网络安全保密制度;定期检查局域网内共享文件夹的设置权限,发现违规设置的,及时批评纠正, 因工作需要确需设置为“完全控制”的,应设为“密码访问”;每台计算机须安装防病毒软件,并定期升级病毒库;接入Internet时应安装防火墙;存放涉密数据的计算机必须与Internet网络物理隔离。

3 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环境监测综合管理系统

3.1 系统结构

系统可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后台数据库使用SQL Server,服务器平台为Window 2000 Server+IIS5.0,这种方式既不需要安装客户端,也有利于服务器端维护,更可以实现数据的统一存放、降低数据冗余、避免不一致性。

3.2 系统组成

综合管理系统包括两大部分:例行(常规)监测和污染源监测,以及一些附加功能,系统的组成见下:

(1)例行(常规)监测管理。该子系统专门针对环境监测站常规监测业务,通过数据库和网络技术,管理环境监测站常规监测的整个流程,实现采样、监测、质控的一体化控制。(2)污染源数据监测管理。该子系统针对企业委托监测、污染事故监测、抽查等监测站工作,实现包括填写委托单、分配任务、监测方案、采样记录、分析样品、质量控制、计费、打印监测报告,以及工作量统计和状态查询在内的一整套工作流程的自动化。(3)监测数据WEB发布。在监测站的Intranet/Internet上通过WEB服务器发布监测数据,在Intranet(企业内部网)上发布供环保系统内部人员查询的大气、降水、河流等例行(常规)监测项目各个测点的监测结果;(4)监测数据地图查询。采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访问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将各种环境信息在地图上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实现环境数据信息的可视化和地理信息分析等功能。地图包括:大气降尘、水质、城市道路噪声监测点位图;城市区域噪声网络分布图;污染源分布示意图等。

3.3 系统特点

(1)建立起监测站基础数据库及监测业务数据库。监测站大量基础数据及业务数据通过系统输入功能、导入功能把所有数据有机的管理起来。无论是业务中间数据(采样、分析、报告等)、汇总统计数据、上报数据等均真实有效地存在数据库中,共同组成监测站最全面的数据库。(2)业务流程更加透明化。对业务全过程进行监控,严格定义各环节负责人、责任承诺时间、审核人、各环节权限控制等,对业务流程进行跟踪管理,使业务流程更加透明化。(3)节约时间,提高监测业务的工作效率。以往业务往来都是通过人工方式,存在信息量大,人员时间安排冲突或人工访问麻烦现象,该系统能快速、准确地自动处理,极大的提高了监测站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4)全程数据化,进一步减少管理过程的人为错误因素。自动数据处理,数据一次录入全程引用等多种数据处理方式极大提高数据利用率,通过强大权限功能将数据责任化,数据自动初始审核等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

参考文献

[1]曹冬梅.遥感技术及其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3(1).

[2]贾明.信息网络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J].民营科技,2012(10).endprint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现状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