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练好五招应对考场材料作文

2014-06-18曹津源

作文·初中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斧子拟题禅师

曹津源

材料作文命题具有“开放性强,联想面广”的特点,近两年中考材料作文命题占比虽然未有大幅上升,但因为命题者更加注重命题的可读性和可写性,所以材料作文命题多有亮点,对于习惯于写给题作文(含全命题、半命题、话题作文)的中学生来说,应该做好应对材料作文的充分准备。下面“五招”可帮你更好地应对材料作文。

第一招:熟悉题型

材料作文所供材料的类型主要有寓言、童话、名人名言、社会热点、故事、短诗、漫画、名画等,展示材料后,有的题目不加评论,有的会有直接或间接的简要评说,适当引导,以降低审题难度。

根据蕴含的主旨,所供材料有单向与多向之分。单向性材料指向的主旨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定向性强,考生须进行准确提炼,所以有一定难度;多向性材料可供选择的角度较多,但考生容易“从众”“撞车”,选择有个性的“最佳角度”者才可能获得高分。

有的命题提供考场作文开头或结尾必须写的文字,规定特定情境或文章主旨,要求进行续写,补写,扩写,这类命题有的称之为“情境作文”,实际上这是一种特殊的材料作文题——必须将材料一字不改地写进文章某个段落中。2013年河北题要求以“语文学习不只是在课堂上,它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这一句作为开头作文,就属于这一类。

第二招:慎读精思

这是写好材料作文的第一步,至关重要。具体方法是整体把握,抓住关键,明确指向。

为了审“准”,阅读时须多“悟”,且“悟”必中的。2012年眉山题提供的材料是:

一人请教禅师,说有人暗里想用刀子捅他,该怎么办?禅师拿起一把斧子把它扔向天空。斧子被扔出去后掉在了地上。禅师问:“你听到天空喊疼的声音了吗?”那人说:“斧子没有伤到天空,怎么会疼呢?”“斧子为什么伤不到天空呢?”禅师问。那人不知怎么回答。禅师继续说:“斧子扔得再高,也触及不到天空的皮毛,那是因为天空很高远,很辽阔。如果一个人有天空般宽阔的心胸,别人就是再向他放暗箭,捅刀子,也无法伤及他的心灵。”那人低头看了看地上的斧子,又抬头望了望高远蔚蓝的天空,心里豁然开朗。

有些考生匆匆阅读后以“行恶必败”“以德报怨”“师道高明”一类立意作文,偏离了题旨。你如果细品禅师的两“问”一“说”,体会天空“高远”“辽阔”的比喻意义,你就会找准材料的主旨指向——心胸博大、宽容待人的修养和价值,由此切入,你对“禅机”的领悟就准确无误了。

面对漫画、名画一类材料,你必须对画面中人、物、景作整体领悟,联系题字、画名作综合思考,然后明确题旨。2012年东营市提供徐悲鸿名画《逆风》,画面上疾风吹得芦叶低头弯腰, 6只麻雀却顶着狂风飞翔,其中一只还有抬头向上直冲云霄之势。对这由线条、色彩组成的艺术作品,有些考生置麻雀于不顾,思维方向被占画面较大空间的芦苇吸引,不去细察芦苇顺风倾斜的懦弱身姿,草率地得出“疾风知劲草”的主旨。实际上,画作中的麻雀才是点睛之笔,也正是《逆风》的标题含义。经过这样分析,我们就可以领悟题旨:鄙视“逆风”中卑躬屈膝的懦夫,学做“逆风”中奋勇前行的英雄。

第三招:多中取优

这关系到切入的角度及文章的质量问题,必须重视。取的方法是:适合自己有个性,接通贮存出新意。

抓住关键点作辩证思考也是常用的方法。2013年河南题提供下列材料:

女儿问:“为什么有的西瓜甜,有的西瓜不甜呢?”父亲说:“甜的西瓜是因为被阳光照耀的时间长……”“那地里的西瓜不是都在接受阳光的照耀吗?”女儿又问。父亲说:“是啊,阳光是公平的,它一视同仁地照耀着所有西瓜。可是有的西瓜怕热,躲在阴影里,不肯接受阳光的照耀。”

材料的关键词语有“甜”(意味健康成长,成功)、“公平”(意味客观条件相同)、“接受”(意味着主观、主动地要求、接纳)、“躲”(另一种相反的主观心理和外在表现)、“怕”“不肯”(暗示主观原因)。抓住这些关键词语思考“客观与主观”“外因与内因”“接受与付出”“懦弱与坚强”等辩证关系,就可以提炼出下列观点:主观因素决定成败;挑战艰苦才能成就自我;“付出”让“接受”尽显价值;内需,比公平更重要……当然,有些“另类思维”也应该提倡,这是新材料作文包容性强这一特点决定的。例如有位考生拟题《我曾是那个不甜瓜》,说的是“我”学习上怕苦畏难,疯玩也没人管,还笑话用功的同学“傻”,结果成绩越来越差。后来,新来的班主任以高超的诱导艺术领“我”逐渐走出“阴影”……于是“我”抒写感悟:“开导开导那些‘不肯接受阳光照耀的西瓜吧,它们一旦明白生命接受阳光的价值,是会走出阴影,变成甜瓜的。人们需要公平的阳光,更需要善于说服‘躲光西瓜的老师……”这位考生根据自身经历确定的角度是从材料中引申出来的,贴切、新颖,这样的多维写作应该得到肯定。

第四招:巧用材料

切入角度明确以后,必须根据自己的素材积累和擅长优势定好文体,然后考虑所供材料与文章主旨对接的方式。对接讲究一个“巧”字,一般有三种形式。我们以2012年银川卷关于两只乌鸦在沙漠中找水喝的材料为例作简要介绍:

1.简要引入式。开篇以简短文字引出故事或论点,切忌冗长地复述材料。例如《神奇的放大镜》的开篇:

那只口渴难忍的乌鸦面对一杯水却无石子可填,我也曾遇到过类似的难题,但我没有像乌鸦那样空叹奈何,而是机智地“喝到了水”。事情还得从那神奇的放大镜说起。

作者只用70多字便完成了由引用材料到记叙故事的过渡,“机智”一词还点出了文眼。

2.提取精神式。写材料作文允许撇开原材料中的人、物和具体情节,只提取其精神立意。

3.扩展改写式。一位考生拟题《乌鸦喝水新传》,沿用原材料的寓言形式,赞美乌鸦善于创新走新路的精神。

精准的开篇对接还须与文章主体部分和结尾紧密照应,这一点考生也要注意。endprint

第五招:拟题出彩

材料作文的拟题能展示考生语言功底,必须抓住这一“明眸善睐第一瞥”的好机会。拟题须准、美、新,远离偏、俗、平。例如有位考生拟题《找准位置:绽放最美的花》,以著名女撑竿跳运动员伊辛巴耶娃的成才为例证;还有一位考生拟题《运动会上一枝花》,说“我”跑不快又不善跳,没资格当校运动会运动员,但“我”绘画有一手,于是“我”一个人办起了板报。采用画配文形式及时报道本班赛况和花絮,特别是报头上鲜艳的一枝花引来同学围观,同学们赞扬“我”是“不是运动员‘明星的‘明星”。你看,两位作者都以比喻拟题,选材或引进时代活水,展示开阔的视野,或描述个性经历,散发浓郁的校园气息,文章自然能出彩。

◤文题演练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提示

从“各美其美”切入,可取“对美的个性化的认同、追求与坚持”这一角度;从“美人之美”切入,可取“一枝独放不是春”“美的真谛在于包容”这一角度;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切入,可取“万紫千红春满园”、兼收并蓄、互补互利、合作共赢等角度;可以取其一点演绎,也可以把各点联系起来作综合阐述。

◤佳作展示

同奏一曲“美美与共”歌

226400 江苏如东中学 张朔凡

全省艺术比赛的日子越来越近,她的曲子还没有练好。那首钢琴协奏曲是她的最爱,然而她却总不能把握得很好——作为女孩子,第三章节雄浑壮阔的部分在她的琴声中总是显得娇弱无力。她疯狂地练习,终日泡在琴房里,窗外月升日落她浑然不觉,但还是没有多大起色。“砰——”她猛地合上琴盖,失神地坐着。隔壁琴房里,她的老对手也正在苦练这支曲子,因为无论从难度还是动人程度来看,这都不失为一个参加比赛的好曲目。

但此刻的他也犯了难。虽然他的技巧已经炉火纯青,却无论如何也无法把握住那些最能触及内心最柔软处的音符。它们在他的双手下依旧是俏皮的,无法掩藏住内心的好奇劲儿,总是欢快地跳跃着。他努力让自己沉下心来,却总是无法很充分地表现出曲子中的无助、柔弱与迷茫。也许是他这一路走得太辉煌,也许是骨子里的不羁在夏雨的滋润下越发热烈地生长。

“咚咚咚”,她叩响了隔壁琴房的门。他看着低头站在门外的她,会心一笑,先开了口:“我们合作吧,一起参赛。”她欣喜地抬头,却不解地问:“你不在意名次吗?说好了要一决高下的啊。”“我清楚我们的实力,也明白你的优秀和我的不足。艺术不就是应该传递大美的吗?如果我们合作能将这首曲子的美发挥到极致,使听者能感受到我们的用心,我觉得这才是艺术美的真谛。”她笑着点了点头。

比赛那日,正是一年中花香最浓的日子。他着一身黑色燕尾服与穿着白色连衣裙的她对坐在聚光灯下。琴声响起,先是她空灵而略带忧伤的演奏,每一缕音符都渗入听众的血液中,使人们夏日里躁动的心逐渐平静,像是一双温柔的手,轻抚着人们内心的波澜;忽地,他的双手开始上下翻飞,铿锵有力,仿佛方才渗入血液中的乐声猛然聚成了奔腾的江河,奔涌着,咆哮着,所有的情感在一瞬间爆发,撼动山河,波澜壮阔……一曲终了,掌声潮水般从四下涌来,他牵起她的手,向观众深深鞠了一躬。

各美其美不如美美与共,孤军奋战不如合作双赢,共生乃大美之美,得其精妙定能天下大同。

◤简评

文章以“美美与共”入题,叙述两个考生为优势互补而合作练琴,终于巧妙配合、各展其长,在艺术比赛舞台上大获成功的故事,体现了作者对材料的精准把握。从文中不难看出,作者很善于描写,“她”与“他”的长与短不是直接道出,而是蕴含在形象化的描写之中,使文章更生动丰满。结尾一段议论点出文旨,呼应标题。endprint

猜你喜欢

斧子拟题禅师
省力与费力
拟题的四把金钥匙
如何走自己的一生
一个苦者对禅师说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高考作文的拟题不可小觑
“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例谈材料作文的拟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