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高规格接待中国总理
2014-06-18
● 本报赴英国特派记者 吴乐珺●本报驻英国、德国记者 黄培昭 孙微 青木 ●本报记者 谷棣●王晓雄 南平 “英国欢迎中国贵宾的红地毯从温莎城堡一直铺到唐宁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17日用夸张的描述报道英国对中国代表团的礼遇。当天,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访英行程正式展开,他会见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与首相卡梅伦进行大范围和小范围的会谈,并出席中英全球经济圆桌会。世界力图从如此密集的行程中解读正在崛起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一个老牌西方大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经济合作大单成为最受关注的“重头戏”,路透社、美国《华尔街日报》等都重点关注英国石油与中国签署的200亿美元供气协议,香港《信报》17日的社论称,中英经贸关系蕴含着浓厚的利益互补色彩,有助于维持全面战略伙伴的长期关系。但正像英国《金融时报》所说的那样,在英国政府内部,中方的访问让人提心吊胆,因为整个行程安排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可能遭遇困难和误解。就在英国舆论把访问重点聚集在经贸合作之际,部分英国政治人物“借人权教训中国”的“瘾”又犯了,英国副首相就人权问题指责中国。 但英国广播公司说,无论有何争执或争议,英国都强烈希望与中国发展商业关系。英国民众期望高 当地时间17日10时15分,李克强总理的车队缓缓离开酒店,向伦敦西部的温莎城堡驶去。这是英国仍在使用的不多的城堡之一,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不时居住的地方。温莎城堡距离伦敦30多公里,已经成为英国一景和标志性的地方。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在温莎城堡的白色会客室会见李克强夫妇的,陪同会见的还有女王的次子安德鲁王子,也就是约克公爵。在李克强到访温莎城堡之际,城堡照旧对游客开放。许多游客从远处目睹李克强的到访,欣赏了军乐队演奏的乐曲。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在会见时,李克强表示,中英两国堪称东西方文明的代表,我们愿与英方互学互鉴,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中国欢迎英国王室成员多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为促进两国关系发挥积极作用。英国女王则回忆了她1986年访华时的情景,包括她在昆明的大观园种下三棵从英国带来的玫瑰花的经历。女王还谈起她的“中国情缘”,她在威廉王子定婚期间,特意订制了一套中式茶具。有外电注意到,女王在会见时身着印有中国古典瓷器图案的蓝色礼服。 “破惯例、高规格”,台湾《联合报》如此评价英国女王与李克强的会见。报道称,前年因英国首相卡梅伦接见达赖,中英两国关系急转直下,直至去年底卡梅伦访华后重回轨道;李克强此行是“回访”,对中方而言,“接待规格”是重要政治回温标志。现在,李克强得以跟英国女王会见,打破了惯例,让此行政治规格提高。 此前,英国有媒体曾炒作中国强迫要求女王接见的消息,遭到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的坚决否认。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说,英国女王会见中国政治人物并不罕见,例如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先后于2001年和2004年访问英国时,都曾与英女王会面。而早在1986年,英女皇访华时,也曾与邓小平会晤,而邓小平当时并非国家主席,而是军委主席和中顾委主任。 《泰晤士报》报道说,李克强与伊丽莎白女王的会晤只是礼节性的。据美国彭博社报道,在与女王会见后,李克强前往伦敦唐宁街十号与英国首相卡梅伦会晤,并共进午餐,随行的200多名商界领袖、各大银行主席将与英方的部长、商界领袖共同出席。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说,卡梅伦说,英中两国的关系“非常坚实”,而李克强的访问为把两国关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提供了机会。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称,当一个中国高级贸易代表团抵达英国时,英国欢迎他们的红地毯从温莎城堡一直铺到唐宁街。英国民众对中国总理的英国之行抱有很大期望,因为他去年就任总理以来,在与西方国家打交道时,似乎更加侧重于商业合作,并抱有谨慎的友好态度。报道称,虽然后面的行程还有很多,但李克强此次访英之旅已经比去年英国首相访华之旅成功得多。去年卡梅伦的访华之旅,最抢媒体风头的是英国向中国供应猪的精液。中英关系经贸主导 “英国欢呼来自中国的大订单”,德国财经网称,李克强开始为期三天的英国之行。中国贵宾沉沉的行李箱,给这个经济处于阴沉的国家带来灿烂阳光。英国人铺着红地毯迎接东方贵客。预计李克强此次访问将推动双方在核电、高铁、金融、高科技等领域的合作,订单价值超过220亿欧元。 据法新社报道,中英两国17日签署140亿英镑的贸易大单。英国首相卡梅伦在联合记者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天,我们签署了价值超过140亿英镑的协议”。法新社的报道没有谈及协议细节,但援引英国石油公司早前透露的消息称,BP周二稍晚将与中海油签署为期20年的约200亿美元液化天然气供应协议。壳牌公司也宣布将与中海油签署协议。中国还表示参与投资连接英国北部和伦敦的高速铁路网。英国石油公司总裁达德利说:“这个协议太好了,贸易为中英两国搭建了一座很好的桥梁。”很多分析认为,这一数额惊人的协议只是此访成果的一部分。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称,中国总理此次出访阵容十分强大,将由200多名企业界人士,包括一些中国大公司的老板和重要银行的总裁等陪同。英国广播公司还专门分析了中国代表团组成:与中国总理一道来访的企业,从进出口商会至国家电网,从金融投资到地板与服饰公司,连河南的小额贷款公司也来一道寻求机会,可谓包罗万象。 英国广播公司评论说,尽管这些中国公司在英国并非家喻户晓的名字,但这一中国企业名单确实是中英商业关系的缩影。正如德国和法国所了解的那样,行业关系是推动对华贸易关系的关键。德国的制造业对中国而言十分重要。德国对华出口是英国的四倍。法国与中国的关系中有很大程度上是法国对于核电的知识掌握以及中国庞大的核电站建设计划。英国直到现在才意识到,与其四面开火,不如挑好自己的目标。应该承认,英国的起点低,贸易赤字仍然很大。但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第三大对华出口国。这其中有什么改变吗?态度。在成为外交大臣后,黑格要求英国驻世界各地的大使馆更加关注商业。对此,英国驻中国使馆认真地贯彻。 作为态度改变的一个例证,英国内政部17日宣布将启动一系列面向中国游客的签证优惠政策,不仅对当下繁琐的签证申请程序进行简化,也扩充了位于中国的签证服务网点。 英国是喜欢用人权问题指责中国的西方国家之一。据英国《卫报》报道,英国副首相克莱格说,中国正步入“一段不平凡的历程”,中国的经济转型规模之大,现代史上闻所未闻,因为已有上千万人口在经济上翻身;然而,中国在政治上与他所信奉的开放和民主社会相对立。 对于这些声音,伦敦国王学院国王政策研究所主席尼克·巴特勒在《金融时报》上撰文称,中方访问行程安排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可能遭遇困难和误解,但两国关系比这一切都更加重要,两国需要在对双方都真正重要的核心问题上,开展更高水平的合作。 香港《信报》题为“伦敦贯彻实用主义,中英关系经贸主导”的社论说,在中英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30周年之际,李克强此次访问英国,相信可以为两国未来合作注入新动力;在中英关系得到强化的基础上,也有助中国推动中欧关系进一步发展。密集访欧突破美日掣肘 香港“大公网”的文章称,经贸合作是这次李克强访英的重中之重;然而如果我们把这次访问置于近期国际地缘政治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看,那么,其意义便远非仅仅止于“言商”。 很多分析注意到,今年三四月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欧洲进行了长达11天的访问,行程覆盖荷兰、法国、德国和比利时4国。上半年还没过完,中国领导人就两次踏足欧洲。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称,李克强对英国的访问,也可以被看作是对英法德欧盟“三驾马车”的平衡。 与此同时,欧洲领导人也频频到访中国。自去年12月以来,英国首相、保加利亚总统、匈牙利总理、德国副总理、葡萄牙总统、意大利总理等先后来华访问。 台湾“中央社”援引学者的观点称,中国高层近来出访欧洲具代表性的国家,尽管几次访问都涵盖经贸议题,但大陆更希望将中欧关系,从单纯做生意提高到战略高度,突破美日掣肘。专家认为, 6月初7国集团峰会时,美国、日本试图对中国在东海、南海的作为提出指责,但没有成功,这其中欧洲国家起到了稀释作用。从最近几年的中欧交往看来,北京对于加深中欧战略合作的方式已经确定,即通过务实合作夯实战略基础。只要总体方向不变,双方战略层面的关系将得到深化。 中国总理还将访问希腊。德国“全球新闻”网17日称,李克强的访问对处于欧债危机中的希腊来说,就像来了“救世主”。李克强访希期间将出席中希海洋合作论坛并发表演讲,全面阐述中国的“海洋观”,也很受外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