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卫星红外多光谱监测沙尘的方法
2014-06-18苗慧灵
苗慧灵
(北京市气象局,北京 100089)
利用卫星红外多光谱监测沙尘的方法
苗慧灵
(北京市气象局,北京 100089)
利用沙尘与水云、冰云、下垫面对红外辐射的散射、吸收差异,研究了一种卫星监测沙尘方法。将TBD8.5-11(8.5μm减11μm亮温差)、TBD11-12(11μm减12μm亮温差)、T11(11 μm亮温)转换成3基色,经伽玛校正合成彩色图,用于沙尘监测。在实际应用中的结果表明:此方法对弱沙尘敏感,能详细反映沙尘强弱、位置高低以及沙地和云等多种信息,明显优于常用方法,对于研究沙尘对云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方法能够发挥卫星日夜不间断探测的优点,适合连续跟踪监测。
沙尘暴;多光谱合成;卫星遥感
我国北方沙尘多发,对环境、生态、气候等产生影响,成为当今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1]。国内外沙尘研究主要为沙尘监测、形成机制、输送、预测、特性及其气候效应等,观测是研究基础,由于地面测站有限,卫星能弥补测站不足的缺陷。卫星监测沙尘主要有两种技术体系,即常用可见光加近红外 (VIR)和热红外 (TIR)技术[2]。早在1974年Shenk等[3]提出可见光加红外方法;Ackeman[4]曾用中红外 (3.7μm)和红外 (11μm)亮温差监测沙尘暴;郭铌等[5]利用可见光 (0.45μm)和近红外 (2.1μm)、红外 (3.7μm,8.5μm)亮温差建立了沙尘暴指数;Zhang等[6]用 TBD11-12(11μm 减12μm 亮温差)、TBD8.5-11(8.5μm 减11μm 亮温差)识别沙尘,分级显示沙尘强弱、冰云、水云等。
一方面,对于沙尘TBD11-12为负值,云和地表TBD11-12为正值 (或零),因此,用TBD11-12很容易识别沙尘。另一方面,由于水汽对8.5μm吸收较强,在无沙 (或弱沙)时,T8.5(8.5μm亮温)<T11(11μm 亮温),TBD8.5-11为负;当强沙尘时,TBD8.5-11为正。因此,可用 TBD8.5-11标识沙尘的强弱。利用MODIS红外 (8.5μm、11μm、12μm)资料,将 TBD8.5-11、TBD11-12、T11转换为3基色,经伽玛校正合成彩色图监测沙尘,方法适用日夜连续监测。利用红外多光谱监测沙尘,还可获得云和地表详细信息,为研究沙尘对云的影响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对环境影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监测沙尘原理与方法
1.1 沙尘复折射指数特性
复折射指数实部和虚部反映了气溶胶的散射、吸收能力。与水、冰相比,沙尘在11μm波段的复折射指数实部和虚部都大于12μm的,表明沙尘散射、吸收强,透过率小,更多12μm波段的能量穿过大气到达卫星,TBD11-12为负;相反,冰云、水云、地表TBD11-12为正。
虽然沙尘比冰云、水云对11μm的散射、吸收强,但是水汽对8.5μm (靠近水汽吸收波段)吸收更强。因此,当沙尘较弱时,11μm散射、吸收不足以抵消8.5μm的水汽吸收时,8.5μm透过率小于11μm,TBD8.5-11为负;当沙尘增强或有卷云时,11μm散射吸收增强,且大于8.5μm,TBD8.5-11为正。张鹏等[2]指出,强沙尘的 TBD8.5-11大于零;Ackerman等[7]观测到卷云的8.5μm亮温比11μm的高。晴空无沙尘时TBD8.5-11为较大负值。因此,TBD8.5-11反映了沙尘强弱。
1.2 MODIS红外多光谱监测沙尘方法
利用TBD11-12标识沙尘,TBD8.5-11标识沙尘的强弱,T11标识目标物温度 (高度),表1给出MODIS识别沙尘阈值。将TBD11-12反转值赋予红色 (R),TBD8.5-11反转值赋予绿色 (G),T11值赋予蓝色 (B),合成红外多光谱彩色图,经测试确定TBD11-12反转值取值范围为-4~3K,TBD8.5-11反转值取值范围为-2~10K,T11为261~289K。彩色图中各种颜色物理意义为:红色和紫红色为沙尘,红色表示沙尘温度低 (高度高),紫红色表示沙尘温度高 (高度低),弱沙尘为浅紫色,颜色越深沙尘越强,反之亦然;水云为土黄色,冰云为暗红色,沙地为青白色。因此,用此方法得到沙尘监测图,图中的沙尘、水云、冰云、沙地色差大,易于分辨,将沙尘显示为红色和紫红色还能起到警示作用。
表1 沙尘阈值
2 个例应用
2.1 白天沙尘监测与传统方法比较
选取2008年5月2日沙尘过程,分别采用该方法和2种常用方法合成卫星图像,对比分析监测沙尘效果。当天Aqua卫星过境为13:15(北京时间,以下均同),用 TBD11-12、TBD8.5-11、T11合成得到图1a。由图1a可见,强沙尘位于图中央呈红色和紫红色,高度不同,边缘弱沙尘呈浅紫色,周围沙地呈青白色,图左上角和图右侧存在呈土黄色的水云和呈暗红色的冰云,有些水云位于冰云之上,有些冰云位于沙尘之上,有些位于沙尘边缘,能清晰看出云与沙尘界限及混合。用该方法监测沙尘,能详细反映沙尘强弱、高低,以及沙地和云等多种信息,对于研究沙尘对云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常用卫星监测沙尘方法是用3个可见光(0.645μm,0.555μm,0.469μm)反射率合成彩色图 (图1b),图中栗黄色为沙尘,白色为云,当云与沙尘混合时云区发黄,灰黑色为地表。图中央呈栗黄色的强沙尘和图上部白色云区清晰可见,右侧发黄云区表示云与沙尘相互混合,但边缘的弱沙尘和沙地辨识较困难。与图1a相比,虽然强沙尘和云易于分辨,但对沙尘强弱和高度、云的相态不敏感,不易识别弱沙尘,区分沙尘与沙地困难,因为沙地与栗黄色相近。
另一种常用方法是用表1的阈值,设定强沙尘为黄色,弱沙尘为暗黄色,在图1b上半透明叠加得到图1c。图中黄色为强沙尘,暗黄色为弱沙尘,栗黄色为沙源地。与图1b相比,通过加大强、弱沙尘和沙地色差,可视效果得到改善,但在沙尘与云互相混合区域,易错判成沙尘(见图1c右侧)而忽略云信息。与图1a相比,在反映云信息 (水云、冰云)、云与沙尘相互作用、沙尘高度等方面效果欠佳。综上所述,新方法可视能力强,在许多方面优于常用可见光方法,特别是在与云互相作用区域优势明显。
2.2 双星日夜连续沙尘监测
2011年5月11日,受锋面气旋影响,蒙古国中东部、我国内蒙古地区出现强沙尘,局部沙尘暴。卫星监测表明,沙尘源自蒙古国中部,进入我国逐渐东移南下,经历先加强后减弱过程。图2a为Terra卫星 (过境时间11:37)多光谱图,图2b为Aqua卫星 (过境时间13:17)多光谱合成图,比Terra晚100min。由图可知,在100min内,红色沙尘区面积没有太大变化,但图2b红色增强表明沙尘强度增加,沙尘区位置与图2a相似,南下了1个纬距,略为东移。
图1 2008-05-02T13:15Aqua卫星监测沙尘的3种方法合成图
图2 2011-05-11—12EOS/MODIS卫星4次过境红外多光谱合成图
图2c和2d为卫星夜间监测沙尘多光谱合成图,夜间各目标物颜色物理意义与白天一致 (仅沙地因夜间温度低呈金黄色)。与白天相比,夜间红色沙尘区面积缩小强度减弱,至12日凌晨,116°E以西区域沙尘基本结束,仅东部存在沙尘,东移了4个经距。利用MODIS卫星实现日夜不间断沙尘跟踪监测 (每天4次),有利于了解沙尘范围、强度及演变,为研究沙尘暴和做好灾害防御提供监测基础。
2.3 地面监测验证
2011年5月11日11时地面观测资料显示,沙尘暴位于106~118°E、41~46°N (图3中曲线区域),与TERRA (11:37)卫星监测的沙尘暴 (图2a)一致,表明卫星监测沙尘方法有效。
3 结论
针对沙尘、地表、云、下垫面在卫星3个红外通道 (8.5μm、11μm、12μm)的散射吸收特点和差异,建立可日夜不间断监测沙尘的红外多光谱技术方法。其中,TBD11-12反映沙尘,TBD8.5-11反映沙尘强弱,T11反映目标物温度 (高度),赋于3基色进行伽玛校正,生成反映沙尘有无、强弱、冰云、水云及地表的多光谱彩色合成图。
与常用可见光方法比较,该方法在反映云信息、云与沙尘相互作用区域、沙尘强弱与高度等方面可视效果更好,监测功能更强,对弱沙尘、沙地、与云互相作用区识别优势明显,实现日夜不间断连续监测,对研究沙尘发生、发展、演变具有现实意义。
[1]石广玉,赵思雄 .沙尘暴研究中的若干科学问题[J].大气科学,2003,27 (4):591-606.
[2]张鹏,张兴赢,胡秀清,等.2006年一次沙尘活动的卫星定量遥感和分析研究 [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7,12 (3):302-308.
[3]Shenk W E,Curran R J.The detection of dust storms over land and water with satellite visible and visible and infrared measurements [J].Mon Wea Rev,1974,102 (12):830-837.
[4]Ackerman S A.Using the radiativ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t 3.7and 11to track dust outbreaks[J].Remote Sens Environ,1989,27 (2):129-133.
[5]郭铌,蔡迪花,韩兰英,等.MODIS沙尘暴判识方法与业务系统 [J].气象,2009,35 (1):102-108.
[6]Zhang P,Lu N M,Hu X Q,et al.Identification and physiclal retrieval of dust storm using three MODIS thermal IR channels [J].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ce,2006,52 (4):197-206.
[7]Ackerman S A,Smith W L,Spinhirne J D,et al.The 27—28October 1986FIRE IFO cirrus case study:Spectral properties of cirrus clouds in the 8-12μm window [J].Mon Wea Rev,1990,118(11):2377-2388.
P407
A
苗慧灵 .利用卫星红外多光谱监测沙尘的方法 [J].陕西气象,2014(3):1-4.
1006-4354 (2014)03-0001-04
2014-03-28
苗慧灵 (1962—),女,河北肃宁人,汉族,助工,从事应用气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