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为何唱“空城计”
2014-06-17
在整体经济周期下行的背景下,打造一个“钢铁之城”已经不那么让人愉悦。
曹妃甸成空城,这座耗费巨资填建起来的新区一片萧条。
城市是规划加自发形成的,主要是市场要素聚集、效率高于他处而成本低于他处。此前靠水生存,河洛流域的西安、洛阳、开封是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随着北方环境逐渐被破坏,长江流域城市崛起;随着大规模出口与海洋文明的兴盛,苏州、上海等城市成为引人注目的中心经济城市。
城市是结果而非原因。除了战争、自然灾害等突然原因外,多数城市的兴起与衰败,过程漫长,并非一蹴可就。一旦市场资源聚集模式方式变化,城市地位也就随之兴衰。
现代之后,城市需要规划,更需要市场资源、行政资源等各方面的配套措施。如南加州大学的城市规划研究会指出,我们一直以为硅谷是规划的结果,这只是部分事实,硅谷确实有规划,在吸纳人口、建立社会自治组织、引入风险投资与创新人才等各方面,甚至对于城市的建筑风格有严格的要求。但硅谷经历了两百年的发展,没有美国西部大开发、没有周边大学创新式发展、没有大量移民的涌入,硅谷绝不可能成为今天的模样。
曹妃甸有其优势,北方深水良港有利于进口铁矿石与充分利用冀东铁矿石,作用正如洋山港对宝钢,背靠煤炭运输大动脉以及煤炭中心秦皇岛,可以源源不断得到优质焦煤,还能保证成本优势。并且身处传统钢铁行业重镇河北,离北京近,整合资源的机会也大大上升。于是,借助河北唐山市筹划蓝色经济、首钢搬迁等契机,曹妃甸迎来了立项十年之后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周期。
虽然有种种好处,规划者能否清楚地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河北的钢铁产能怎么压缩也压不下来?2012年,河北省钢铁产量1.8亿吨,同期全国钢铁产量7.16亿吨,河北占25%。河北省钢铁产量从2008年的1.15亿吨,增长到2012年的1.8亿吨,年均增长13%以上,而这只是保守的估计。另据河北省出台的《环境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确定了钢铁行业的整顿计划,提出到2017年底钢铁产能削减6000万吨,到2020年再削减2600万吨。而据统计,河北省全省的钢铁产能为2.86亿吨,河北省要砍掉30%的产能。
事实上,河北已经形成钢铁集群带,围绕钢铁的配套市场一应俱全,通过产业链延伸、大量低收入工人以及牺牲环境等办法,将成本降到最低。河北在个别城市已经形成了非常具体而细化的优势,板材、螺纹钢、电梯导轨、轴承钢等各有分工,从高到低全都有,各个城市还有配套的原材料、产成品物流运输等各个系统。
首钢到曹妃甸,总部在北京,部分职工如候鸟般一周迁徙一次。与河北当地的钢厂不同,这些职工绝不甘愿成为曹妃甸人。2005年首钢搬迁之时,首钢不讳言搬迁费需要500亿元,主体项目京唐钢项目自2009年投产至今,屡传亏损信息。并且,首钢还陷入了与河北钢铁业的纠缠之中。钢铁大省河北已经有了河北钢铁集团,还有成百上千散落的钢铁企业,谁还愿意再加上一座夺取资源的钢铁企业?如果当时以并购的方式进行市场化的重组,是否更符合成本优势、资源优势的原则?
到目前为止,曹妃甸还没有显示出城市必须具备的资源、人才、资金聚集地的特殊优势。也许未来会有。但曹妃甸有财力继续基础设施投资吗?虽然财政收入从2006年的1.4亿上升到2011年的37亿,但相比庞大的支出仍然是杯水车薪。在钢铁行业、化工行业整体经济周期下行的背景下,打造一个“钢铁之城”已经不那么让人愉悦,背负的包袱将越来越重。
即使有各种规划,市场选择仍是最好的。而曹妃甸模式显示了政府之手的造城运动,在不恰当的周期,陷入计划经济思维的悲惨下场也就不可避免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