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毛巾业兴衰看“日本制造”自救
2014-06-17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孙秀萍伴随大量中国制造的廉价商品进入日本市场,以及很多日本企业在中国建厂再将产品出口到日本,日本国内制造业出现空洞化,“日本制造”如何自救?《环球时报》记者前不久在日本爱媛县采访,以日本毛巾行业的兴衰来看面对中国制造竞争,日本制造企业如何谋求生存发展。 爱媛县今治市是日本毛巾最大的产地,上百家毛巾厂星罗棋布。当地毛巾产量在1991年达到史上最高,年产达5万吨,毛巾生产厂也激增到500多家。但好景不长,由于中国生产的毛巾大量出口,包括日本厂家纷纷到中国建厂再把毛巾出口到日本,今治地区的毛巾产量连续18年下跌,2009年时跌至最高峰时期的1/5左右,大约70%的毛巾生产厂相继倒闭,到目前仅剩120家。四国毛巾工业组合理事长后藤圣司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今治市毛巾厂也曾试图降低成本,模仿中国制造,中国产品什么样,日本厂家也尽量做出同样产品来,但发现无论怎样日本厂家也不能生产出和中国同样廉价的毛巾,仅剩的100多家企业感到强烈的危机。 2006年,在政府扶持下,当地120多家毛巾厂联合起来,以今治毛巾工业组合为主体,开始打造日本品牌“今治毛巾”,并聘请曾经为优衣库设计商标的艺术总监佐藤可士和负责商标设计。过去各厂家的毛巾质量、商标都不同。但今治毛巾工业组合为树立品牌,定了11条质量标准,并规定只有符合这11个标准的厂家才能使用“今治毛巾”商标。根据这11条标准,毛巾的吸水性要非常好,必须5秒内整条毛巾便可全部沉入水中,此外还要求手感好,不易掉毛,且不需柔顺剂就能保持柔软。后藤说,事实证明,我们不能和中国在同一个市场竞争,我们并不担心被中国抢走低价市场,担心的是中国人也真正用心去制造毛巾了。“今治毛巾”在统一商标、提高质量之外,还开设专卖店,一条浴巾价格高达600元人民币左右。组合下属的120家企业业绩逐步好转,销售额开始增加。但后藤表示,今后不会大量增产,以保证质量并获取物以稀为贵的价格优势。采用“今治毛巾”类似品牌战略的还有不少企业。在爱媛县南部的养鱼生产基地,《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 “德弘水产”公司,并品尝了其养殖的鲷鱼。该公司给鲷鱼打上“雕一郎君”商标,其养殖成本高,价格比一般海中捕捞的鱼贵,但因为口感独特,鱼香纯正,几乎没有腥味儿,而常常摆上高级饭店的餐桌,在普通超市难以买到。日本不少企业正是通过这样打品牌,制造出“好东西”的方式,走上其重振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