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为蕙:追梦的过程最幸福
2014-06-17宋静
宋静
三十多年前,电影《巴山夜雨》曾让无数电影院爆棚,也让观众记住了影片中长着一双大眼睛的女孩“小娟子”。年仅六岁的她凭着这部没有多少台词全靠眼神“说话”的电影荣获首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然而,昔日家喻户晓的童星却果断告别银幕,转身投入钟爱的音乐世界,如今,年近不惑的她早已成为一名饮誉世界乐坛的著名钢琴家。她就是“中国桥梁之父”茅以升的孙女,著名旅美钢琴家、世界斯坦韦艺术家茅为蕙。
人生美妙小“插曲”
“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谁也不知道我的快乐和悲伤。爸爸妈妈给我一把小伞,让我在广阔的天地间飘荡飘荡。小伞儿带着我飞翔飞翔飞翔,小伞儿带着我飞翔飞翔飞翔……”
作为电影《巴山夜雨》的插曲,《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在当时很多人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影片中诗人秋石的女儿“小娟子”——一双聪敏机灵的大眼睛让很多人过目不忘。
她的扮演者就是当时年仅六岁的茅为蕙,而她的爷爷正是中国著名桥梁设计专家、钱塘江大桥的设计者、小学课文《赵州桥》的作者茅以升。
茅为蕙的父亲茅于润是著名小提琴家,母亲是钢琴老师,家族中并没有与电影界联系密切的人,当初能够“触电”走上银幕纯属偶然。
茅为蕙五岁那年,电影《从奴隶到将军》的摄影师到她的邻居家串门,在书桌玻璃板底下看到了一张照片,发现照片中的茅为蕙和电影女主角同样有着一双大眼睛,便向茅为蕙的父母提出请她在电影里演一个角色。本着让孩子锻炼一下上台不怯场的想法,父母爽快地答应了。其实当时那个角色只不过是演一个母亲怀抱里的孩子,只要拼命哭就可以了,没有一句台词,但很多人还是记住了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
一年后,导演吴贻弓找到茅为蕙,希望她在新片里演一个小女孩——这部电影便是当时名噪一时的《巴山夜雨》。影片中,茅为蕙把生活艰辛、孤身寻父的“小娟子”表现得层次分明,感人至深。那一年,茅为蕙凭借《巴山夜雨》中的“小娟子”一角获得首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在杭州市体育馆领奖时不仅演唱了《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还弹奏了一首钢琴曲,着实风光无限。
后来,从6岁到10岁期间,声名鹊起的茅为蕙共演出了7部电影:《待到满山红叶时》、《大刀记》、《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杜十娘》……迅速走红的茅为蕙成为风靡整个80年代影坛的小童星。
然而,如今提起当年这段经历,茅为蕙却认为这只不过是人生很有意思的小“插曲”,因为她从小的志向是当一个钢琴家。爷爷茅以升曾经告诉过她:“不要因为演了几部电影就感到有什么了不起,那只能说明你比别人幸运。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演电影的偶然性大,但音乐从小就可以看到未来。只要有真才实学,即使将来成不了演奏家,还可以做一个教育家。”
“登峰造极”始艰辛
茅为蕙从四岁开始学钢琴,每天都要练习四个小时以上。即使在拍摄《巴山夜雨》的两个月里,身为钢琴教师的母亲也一直陪在她身边,用白纸板剪出带有四个八度的“纸钢琴”让女儿练习指法。也正是那段日子,茅为蕙养成了看乐谱的习惯。
1983年,茅为蕙从100多位报考上海音乐学院附小的孩子里脱颖而出,成为10位幸运者之一。然而到学校报到时,老师认出她是红遍全国的“小娟子”,不但没有表现出惊喜,却反倒严肃起来:“你的钢琴很好,我们才收你的,但今后你不能再去拍电影了,因为频繁参加外景拍摄会耽误你的学业。”就这样,茅为蕙童年时期的电影“小明星”经历到此戛然而止。
考取上海音乐学院附小之后,茅为蕙练琴的时间猛增到每天八个小时——一年里只有两个日子可以不用练琴,那就是她的生日和大年初一。
14岁那年,一次特别而重要的演出让茅为蕙从骨子里真正地爱上了钢琴。
1988年,茅为蕙作为深受大众喜爱的电影童星,在日本著名指挥家福村芳一的指挥下,和上海交响乐团作了首场演出,曲目是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这对一位年仅14岁的孩子来讲,无疑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乐队的契合、观众的共鸣让小小年纪的茅为蕙第一次感觉到成功的喜悦。从那以后,她开始深深地对钢琴着了迷,并一发不可收。
为了自己的钢琴演奏事业能有更好的发展,16岁的茅为蕙决定赴美留学。
出国前,茅为蕙特意到北京医院看望爷爷。那时候,年迈的茅以升已经病重。在爷爷病床前,茅为蕙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个有出息的人!一定不会为我们茅家丢脸!
茅为蕙只身一人飞往美国。“那时候最大的梦想是独立”,每天满脑子想的就是“摆脱小童星的光环,摆脱茅以升孙女的光环,我就是千千万万中国留学生的一分子。”
事实上,到了美国后,确实没有人在乎她是茅以升的孙女,没有人知道她是《巴山夜雨》里的小童星,更没有人在乎她的父亲是音乐学院的教授,在那里,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跟其他千千万万个80年代的穷留学生一样,茅为蕙也时常为自己每个月的房租,为自己下一顿饭的饭钱所担忧。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她必须用最短的时间,学会独立生活,适应西方教育,而就在这个分身乏术的适应期当中,茅为蕙决定去餐厅打工,迈出了追梦的第一步。
茅为蕙对着一本印有中国餐馆的通讯录一家一家挨着打电话,终于在一家中餐馆里找到了一份服务生的工作。
因为初去美国的时候英文不太好,看不懂英文菜单,所以茅为蕙一开始在餐馆里只有“清桌子”和“端水”的资格,但是天性不服输的茅为蕙每天晚上都会偷偷地背菜单,慢慢地就对菜单耳熟能详了。有一次恰巧点菜生生病请假了,老板非常着急,想另外找一个人,茅为蕙就毛遂自荐:“让我试试吧!菜单我大都背过了。”
老板就让茅为蕙去试着“应应急”。没想到那天她做得非常好,不仅帮客人顺利点菜,账也算得非常清楚,一分没多,一分没少,很多客人对她的服务非常满意。老板见状心花怒放,遂将茅为蕙升级为“点菜生”。
在餐馆工作时,有中国客人会跟她聊天:“你叫什么呀?”
茅为蕙常常简简单单回答:“我姓茅。”
很多人都会认为是毛主席的“毛”,茅为蕙就会耐着性子解释:“不是,是那个草字头的茅,‘茅以升的‘茅。”有时候,茅为蕙也会多说一句:“茅以升就是我的爷爷。”
很多中国客人就会惊呆了,纷纷放下筷子奇怪地看着她:“茅以升的孙女为什么会在这里打工?”
每当那时候,茅为蕙总会顽皮地微笑着反问:“茅以升的孙女,为什么不能在这里打工呢?”
在异国求学的茅为蕙不仅能打工,还偷偷地在心里为自己的独立而自豪。每当晚上餐馆打烊下班后,她回到出租屋里数小费的时候,都会开心不已。当时餐馆给每个服务员发了一个围裙,围裙有两个口袋,一般小费就往口袋里一放。小小年纪的茅为蕙常常看着口袋越鼓越开心,有时候别人要给5块钱,她就说:“最好不要给5块钱,给5张1块钱吧!”因为觉得那样口袋更鼓一点,更有成就感。
那时候,一个晚上老板给十几二十块美金,但是因为很多顾客知道她是弹钢琴的,也会觉得很幸运:“弹钢琴的手还给我们端盘子呀!”所以茅为蕙的小费赚的也是最多的,一天晚上能够赚到四五十块美金,这样一晚上六七十美金的收入足以应付日常开销。
在美国读书期间,茅为蕙在餐馆里坚持做服务生四年之久,经历了很多同龄人不曾有的磨炼。除了去餐厅打工挣生活费,茅为蕙还常常去芭蕾舞学院伴奏,虽然日子辛苦了些,却过得很充实。这位昔日的小童星、受宠的小公主一步步成长起来。她倍加珍惜学习的机会,年年获得全额奖学金,最终获得了美国南加州大学博士学位,算是成就了人生的第一个梦想。对此,她说在茅家,她爷爷父亲一辈,自己的堂哥堂姐一辈,给予她的影响就是:“博士学位拿到手是不稀奇,拿不到是稀奇,不管是什么行业,只要有博士学位一定要拿。”
深受祖父茅以升“边学习,边实践”的影响,茅为蕙在音乐路上走的是边上音乐学院边参加演奏的道路。早在获得学位前,她就已多次被邀请在世界著名指挥大师的指挥下与犹他州州立交响乐团、奥地利室内乐团、泰国曼谷交响乐团等十几个著名乐团合作演出。丰富的演奏经验,纯熟的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得茅为蕙在多次国际钢琴大赛中获奖,每年在世界各地不断巡演,举办近百场音乐会。
基于热爱音乐的天性,对技艺的刻苦钻研,对东西方文化艺术的深刻理解,加上生活的历练,茅为蕙在钢琴演奏中表现出的戏剧性和抒情性受到世界各国听众和音乐评论家的广泛赞赏:“可以把任何作品提升到登峰造极的境地”、“再度点燃了浪漫时期钢琴技巧的光辉”……
1999年,茅为蕙被列入世界斯坦韦艺术家行列,这也是所有世界一流钢琴家梦寐以求的至高荣誉,如今全世界拥有这一头衔的钢琴家不过百余名。这对年轻的茅为蕙来说,是一项不可多得的殊荣。自2002年开始,茅为蕙任教于美国南加州大学钢琴系,成为学生们最喜爱的华人女教授。
琴瑟和谐共谱“浪漫曲”
如今,每当茅为蕙的身影出现在音乐会时,常常会有一个人默默跟随在身后,这个人就是茅为蕙的丈夫——施坦威(上海)有限公司总裁JohnPatton。
其实,在没有遇到JohnPatton之前,将音乐融入到血液里的茅为蕙是一个把钢琴当做情人的人。她自认为是一个事业型的女人,每天都需要练琴4个小时以上,不定期参加全世界的各种钢琴演出,可能不适合做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太太”,而JohnPatton则说:“你要找的那个人喜欢的,不能是他们想象中的你,而应该是真实的你,你不需要作任何的改变。”两个人因为工作的关系认识多年,而正式让他们坠入爱河的还是一封让人忍俊不禁的电子邮件。
当茅为蕙开玩笑地让John-Patton帮她寻找一个那样的人时,早就对茅为蕙倾慕已久的JohnPatton给她写了一封电子邮件:“我替你找了,找不到,所以我就推荐我自己吧!”
其实那时候,茅为蕙的心里也已经放不下JohnPatton,她大胆地回信道:“我想,我已经同意了。你怎么样?我们尝试一下,试一下吧?”
就这样,一段美丽的姻缘开始了。他喜欢的是她这个人,而不是其他方面;而她则觉得,这下没有了退路,不能没有他了。她庆幸终于找到了一个“我这么喜欢,也这么喜欢我的人”,而且,他们两个人骨子里都有着对钢琴非同一般的热爱。
从那以后,那些本不是为他而练的曲子因为有了他在台下倾听而变得与众不同。不管台下有多少双眼睛,不管有多少耳朵,虽然她在乎每一个人,但是她最在乎的只有一个人的意见,最在乎的就是他在不在场,他在什么地方听。
虽然是个洋老公,但JohnPatton和很多中国好男人一样,喜欢乐呵呵地为茅为蕙拎包。在心爱的女人面前,他不再是什么“总裁”,只是心甘情愿做她背后的男人。因为知道妻子在台上弹奏曲子或者开演奏会是特别消耗体力的一件事,所以茅为蕙每次在演出之前,JohnPatton专门为她准备一种能量饮料,而那种饮料只在日本有卖,美国、中国都没有,所以JohnPatton每次去日本出差开会,都会帮她托运或者空运一些。有一次甚至还因为帮妻子在音乐会之前及时买到饮料,特意挪了去开会的时间。
作为施坦威(上海)有限公司总裁,JohnPatton的工作也是非常忙碌,而且几乎每个礼拜都要出差。茅为蕙的音乐会一般都是在周末,很多活动也是在周末,所以很多时候周五JohnPatton回家时,茅为蕙却要出门了。每当那时,JohnPatton就会变身妻子的“小跟班”,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是坐火车,坐飞机,坐大巴,他都愿意跟着。这个洋老公有着一份细腻的内心:“我宁愿不要在家里舒服地待着,也希望能够在外面,跟你一起去奔波,我很享受和你一起在路上的感觉。”两个人也会经常制造一些小浪漫,哪怕吃顿速冻饺子,也要点上蜡烛,享受一下烛光晚餐的小甜蜜。
近年来,茅为蕙一直活跃在中国的音乐舞台上,她最新的梦想是“在中国普及优秀的钢琴教育”。除了这个宏大的梦想,在她的梦想清单上,还有一些小小的愿望,比如学做很多地方菜,再学一两门外语。“为父母和老公经常做做饭,等着丈夫带朋友回来吃,或者一边吃一边陪爸爸妈妈海阔天空地聊聊。”
此刻的茅为蕙,梦想的实现开始与家人相牵相系:“现在的事情能够继续,希望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能够很多,希望尽量和丈夫在一起,希望我们的情感和爱能够持续下去。因为,有人陪着一起追梦,是最开心的。我的梦想就是延续我的现在,这是最好的一个时候。”
从昔日童星到著名钢琴家,对于不断追梦的过程,茅为蕙说:“其实每个人大大小小的梦想随时在改变,你要适应它随时在改变。要知道,追求的整个过程才是最幸福的。”
编辑/纤手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