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方治疗药物流产后子宫异常出血64例疗效观察
2014-06-17张天鹰邹惠琼
张天鹰, 邹惠琼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四川 攀枝花 617000)
现代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的方法安全、可靠,但仍然有约5~10%的患者因为流产不全、子宫异常出血而前来就诊[1]。对于宫内有组织残留的子宫异常出血,行清宫手术是处理的主要手段,如何用非手术方法治疗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就笔者在临床中应用中药产后方治疗药物流产后子宫异常出血64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妇科计划生育门诊2011年1月—2013年12月药物流产后子宫异常出血,并且B超检查提示宫腔内有组织残留的患者128例进行临床观察。自愿接受非手术治疗64例纳入治疗组,另选择同期同等条件下手术治疗行清宫术患者64例为对照组。2组患者年龄18~40岁,停经35~49 d,2组患者在年龄,停经天数,孕产史及分娩方式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药物流产术胎囊自然排出后子宫异常出血,即出血超过14 d或出血过多(出血多于月经量)[2],经B超检查提示宫腔内可见异常回声,为蜕膜组织残留,且异常回声面积在2 cm3以下。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采用自拟产后方:桃仁10 g,丹皮12 g,当归15 g,川芎10 g,赤芍15 g,生蒲黄10 g,瞿麦20 g,川牛膝15 g,皂角刺12 g,天花粉30 g,益母草30 g,白芷12 g,炙甘草6 g,黄芪30 g,每日1剂,1日3次,连续服5 d。停药2 d复查B超。宫内仍有残留而出血量少于月经量者可再服5 d中药后复查。
1.3.2 对照组 于就诊当日常规行清宫术。1周后复查B超。
1.4 观察指标 血止天数。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用χ2检验,1 1.6 止血疗效标准[3]痊愈:治疗后阴道出血于3 d内停止。显效:治疗后阴道出血于5 d内停止。 有效:治疗后阴道出血于7 d内停止; 无效:治疗后阴道出血超过7 d仍未停止。 2.1 止血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止血疗效比较 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现代医学对于早期妊娠终止的方法安全、有效,成功率约为90%~95%。其中最常见的副反应是子宫异常出血、宫内残留。对于宫内残留者,清宫术是首选的方法。然而,清宫术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反复的宫腔操作会对子宫内膜、甚至子宫肌层造成损伤,会增加感染的机会,造成患者以后月经不调、盆腔炎、子宫腺肌病、不孕等风险。且清宫术为盲视操作,仅凭术者经验及感觉进行,刮宫后内膜残留率为 20%~25%[4]。所以,近些年有不少临床医生对于用保守方法治疗流产后子宫异常出血做了一些探索,其中,采用中药治疗是得到了较好疗效的方法。 药流后阴道出血属于中医“产后恶露不绝”范畴。明代医家薛立斋指出:“小产重于大产,盖大产如粟熟自脱,小产有如生采,破其皮壳,伤其根蒂也”。 可见流产对冲任、脏腑、气血的损伤较足月分娩为甚。足月分娩如瓜熟蒂落,药流乃人为终止妊娠,似青藤摘瓜。另外,《医学心悟.恶露不绝》云:“若疲血停积,阻碍新血,不得归经者...先去其疲血而后补其新,则血归经矣”。《傅青主女科》云:“治法须行血以祛瘀”。根据以上理论,笔者在治疗流产后子宫异常出血时,是从“产后多虚、多瘀”来考虑用药的。基本方采用了《傅青主女科》之生化汤加减,方中桃仁、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祛瘀,使瘀血去则新血得以归经;加益母草、生蒲黄缩宫止血;丹皮、赤芍凉血化瘀;黄芪益气摄血;瞿麦、川牛膝引瘀血下行;白芷祛风排脓以预防感染。先以祛瘀之法去宫内残留的瘀血浊液,使新血得以归经。瘀去血止之后不可再过用攻伐之品,当以补肾养血益气之法调理善后。 现代医学认为药物流产出血时间长原因目前主要与4方面有关:①绒毛和蜕膜残留;②子宫内膜修复延迟;③子宫内膜炎症;④子宫收缩不良[5~6]。笔者运用的产后方主要针对绒毛和蜕膜残留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本研究表明,自拟中药产后方能促进残留绒毛和蜕膜组织排出,减少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量及缩短出血时间,避免了患者再次清宫的痛楚,可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97-398. [2]连凤梅,姜坤,赵瑞华,等.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发生率评价方法的探索[J].世界中医药,2010,5(5):357-358. [3]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9-243. [4]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56. [5]邱晓燕,李大全,周先荣,等.米非司酮抗早孕宫腔组织的病理学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2):272-274. [6]朱丽华,黄丽丽,黄荷凤.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后子宫内膜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亚型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03,84(10):819-822.2 治疗结果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