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014-06-15王秀霞康美清
王秀霞 康美清
(1 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护教研室,漯河462002;2 河南省漯河市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中医内科,漯河462002)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已从 “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向 “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方向发展,整体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医护理具有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特点,在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魅力。高等职业教育本质就是就业教育。社会的不断发展,个人谋职已成为市场条件下就业的主流。现代社会特别强调综合能力在职业活动中的运用。根据我国的国情,国家加大医学高职高专教育力度,培养实用型、应用型、适用基层医疗需求的职业人才。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拓宽就业渠道,有必要在高职护理专业开展好 《中医护理学》课程,培养拥有整体护理和辨证施护思维能力指导下和中医特色护理技能的社会需求的综合型护理适用人才。因此,进行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提高 《中医护理学》教学质量这一课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讨论过去 《中医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①教学理念不清晰,教学内容的选取专业针对性不是很强,中医护理特色不显著。长期以来的中医护理教学中,老师大都以讲解中医基础知识、临床病例为主,老师在课堂上讲得神采飞扬,学生却如坐过山车,晕晕乎乎。课结束了,学生啥也没听懂、啥也没学会。老师没有从护理专业的角度考虑学生中医知识几乎空白,因此在很短时间内讲那些又深、又广,将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没有一点实用的知识,就难怪学生没有任何兴趣学习了,没有真正把中医护理特色体现出来。
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高。在以往上课过程中,通过和学生进行交流,发现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较差,甚至有一些学生很少利用图书馆、网络来获取知识,而且还有少部分学生平时很少和同学们进行知识方面的交流和探讨。
③课堂时间有限。《中医护理学》教材内容共十六章,包括中医学基本知识、中医护理程序与方法、中医临床护理三部分内容,而我们的授课学时为36学时,时间非常有限。
2 研究解决对策
①更新教学理念,课程设计上以技能为中心,突出“中医”和 “护理”两个特点。我们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结合岗位工作需求,改革教学模式,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和 “强化护理技能”为主线进行教学,从而实现课程教学与护理工作岗位需求的有效融通。结合我校三年制护理专业该课程的学时数及培养目标,制定了适合我校三年制护理专业的 《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②精选教材,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根据培养目标,将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为中医护理基础知识、中医护理程序与方法、中医护理技能三大块,每一块内容又突出适用和实用。在教学中,综合多方面因素,构建 “多元教学法五步学习环”的中医护理学教学模式,循序渐进地将课程三大模块内容有机联系,深入每一个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为了弥补学时少,技能实训不足的情况,开办课外中医技能培训班,强化中医护理技能的掌握。密切联系我校的附属医院作为学生临床课间见习基地。
③快乐中医护理学教育,充分发挥双主体作用。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让学生在轻松、自由、快乐的氛围中主动学习、渴望求知;反之,则启而不发、学而不进,甚至产生逆反心理[1]。任何成功的教育教学,都是两个主体相互协调的结果。快乐中医护理学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首先要对高职高专中医护理学教育有客观的评价和深深的热爱,做到善于学习,善钻教材,善研教法,善攻中医护理学临床技能,培养良好品德,立足于科学实际,依据学生心理年龄发展的不同阶段、层次,采取适宜学生领会和接受的方法、原则。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良好的情感、新颖的知识、熟练的技能、满意的中医护理临床疗效都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快乐,对智力、兴趣和中医观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④ “强化记忆”教学法的应用。所谓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记忆对于学习中医护理学更显重要,采用 “给出预习任务-突出重要知识点-检验记忆结果-再次突出知识点”的 “强化记忆”教学法,如中药配伍 “十八反”、“十九畏”;有研究证明,上课15分钟左右,学生的注意力会明显下降[2]。教师可在这一时间讲一些临床常见的病、医学趣话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知识,又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知识的兴趣。如感冒时可用麻黄汤治疗,方剂组成有甘草、桂枝、麻黄、杏仁,可以取其谐音记为 “炒芝麻仁”;如腧穴主治功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用足三里(肚腹三里留)、治疗头面疾病用合谷 (面口合谷收),押韵上口。既增加了学生的趣味性,又强化了记忆。
3 制定课程标准
①课程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医护理学基础理论和临床思维方法,学会操作中医护理常用的技能。教学过程以医德医风教育、素质教育为纲,以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为目,并通过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能中能西、知识面广、医疗手段多样的全科复合型人才。并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服务社会的价值观取向。
②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如针灸、拔罐、刮痧一章见表1。)
4 考评方法
课程采取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方法。①教师评价,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特点建立平时考核 (形式多样化)、理论笔试(注重考核学生的理解、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实践考核的办法,理论与实践各占70%和30%,载入成绩册,以求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对所要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②学生评价,学生对自身各方面能力评价,采取座谈会或问卷调查的方式。
表1 针灸、拔罐、刮痧的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实践考核方法:根据护士资格考试的标准和要求,设置临床病案 (要求:辨证、护理思路,口头表述。抽考1题)分析和技能实际操作 (要求:护理目的、动作要领。抽考2题),综合评分,百分制记分。
5 研究成果
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课程授课过程中,通过设立问题让学生自己预习思考、寻找解决办法,任务驱动,使学生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讨论等,提高了获取相关知识的技巧和思路,这一点对于以后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合理取舍,使学习内容更贴近护理专业岗位需求,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故学习兴趣浓厚。
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在课程改革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认真研究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及岗位需求,整合教学内容、设计针对性的教学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对老师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④2010级三年制护理1班 (对照组)教改前和2011级三年制护理2班 (实验组)教改后成绩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中医护理学理论和实践考试成绩比较 [n(%)]
从表1可知,两组学生理论和实践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05)。
因此,快乐中医护理学教学法等新理念,新的教学模式的改革,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和归纳、操作等能力,显著提高了学生的成绩。此课程改革是可行和有效的。
[1]方定志,万学红.医学教育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王秀霞,刘淑霞.高职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