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创业教育模式及成果评价研究
——以深圳大学为例
2014-06-15潘燕萍
潘燕萍 王 军
(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深圳市 518060)
高等院校创业教育模式及成果评价研究
——以深圳大学为例
潘燕萍 王 军
(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深圳市 518060)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今全球瞩目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也一直在探索性地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本研究首先指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例如创业教育评估功利化。 其次,以深圳大学为例,分析与探究其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从创业意识、创业知识与创业能力的角度,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探讨如何结合地域优势和大学资源开展和评价创新创业教育。最后,对我国高等院校开创业教育各高校提出具有针对性、科学性的建议。
创业创新管理;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1 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回顾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今全球瞩目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自美国硅谷、128公路等地方掀起的大学生创业热潮以来,世界各高校都纷纷开展各色各样的创新创业教育。从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创业课课程起,美国已在超过1600所高校开设超过2200个相关课程, 设有44种英语的学术期刊和100多个创业相关的研究中心(Katz, 2003)[1]。创业学作为一个门课程、一个专业、一个研究领域迅速发展,今天已日渐成熟。
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会场
也因此,两个神话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已被打破。第一,大企业至上的神话。在全球,中小微企业占全部企业总量超过95%(OECD,2004)。新创企业、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创造就业、革新的动力源泉(Kuratko,2005)[2]。第二,企业家素质是天生的神话。德鲁克在《创业与企业家精神》、Gorman, Hanlon & King (1997)[3]等各种分析都指出企业家素质、企业家精神等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和培养的。
在我国,从1999年1月的《面向 21世界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到2012年8月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等十多年里政府一直在探索性地、渐进地推行高校创业教育,并从2012年起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改革发展规划、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之中。今天,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体系课程。施永川(2013)把这发展历程分为基于创业实践的照搬模仿期、基于创业课程引进与改革的探索期、基于人才培养的创业模式探索期、创新创业理念突破的成熟期。李伟铭等(2013)认为我国创业教育经历了由创业竞赛至创业教育、师资培训至学生培养、由课堂教学向多种模式转变、由知识传授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四个发展阶段。可见,我国面临的课题不再是why——是否应该;而是how——如何推进。
2 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存在的问题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既能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推进创业型经济发展。然而,在推行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1 创新创业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相脱节问题
尽管学者研究总结了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但是由于宏观创业环境以及高校资源的差异往往导致这些模式难以在我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必须要立足于国情。
2.2 创新创业教育项目的短期认识与长远认识的错位
自2005年起在不同院校开展了KAB(Know About Business)、SIYB(Start and Improve Your Business)等创业教育模式,这些项目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到了启蒙的作用,但是内容比较简单,并由此带来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估更侧重于创业行为本身,而忽略了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设置等问题。
2.3 创新创业成果评估的功利性问题
近年来,部分教育管理者及研究者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过于重视大学生参加商业计划书等竞赛的获奖情况、创业率的高低、项目的成功与否等指标,把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业行为的培养;忽视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本质作用(李家华,卢旭东, 2010)。
3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及评估研究
3.1 综合评估研究
创业教育课程的质量及有效性的测量是一个备受关注而又悬而未决的问题。
Vesper and Gartner(1997)指出创业教育的评价标准具有流动性的特点,难以一概而论。通过对全球1243所院校的调查, 以下十八评价项目被认为最为重要,分别为“1.课程;2.教员的业绩;3.对社区的影响;4.毕业生的成就;5.创新;6.毕业生的创业;7.学者的外部拓展;8.竞赛和获奖情况;9.开设课程的年数;10.MBA课程的规模;11.学校的声誉;12.资源级别、13.多年后毕业生的评价;14.本科生科目课程的数量;15.新生的素质;16.博士生的数量;17.教员的创业;18.地理位置”。
席升阳(2012)提出了以学校评价、政府评价和社会评价构成的创业教育评价系统。其中学校的创业教育理念、活动、影响面和满意度最为基础和广泛应用。政府评价包括创业率与就业率、毕业生的创业效果、提供的就业机会。社会评价包括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职业结构与收入、毕业生的社会影响等。李家华等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多篇文章中指出,高校的创业教育不同于社会上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而是一种从根本上提升学生企业家精神、提高创业潜能的教育方式。
3.2 课程内容评估研究
评价教育课程的有效性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课程设置。根据Solomon(2007)的调查,在美国创业课程主要包括《企业家精神》、《小型企业管理》、《小型企业融资》、《小型企业咨询》、《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风险资本》、《创造力》、《小型企业的战略研讨》、《特许经营学》等。创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为课堂讨论、制定商业计划、客座讲授、案例研究、企业家讲学、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实习、课堂练习、实地访谈、计算机仿真等。
然而,评价课程设置是一个难题。第一,课程的多少、班级的大小、教学老师对创业的认识程度、教学方法、课程的学分、配套设施等因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第二,部分高校会对课程进行反馈调查,但学生的评价会受到对创业行为不直接产生影响的因素所制约,例如课程作业的多少、是否容易通过等。
可以说,我们对创业教育课程有效性的认知仍然十分有限。沈超红等(2010)[4]提出了创业教育“时滞效应”问题,即学生接受创业教育到产生创业行为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评价创业教育需要长期效果。Fayolle et al.(2006)[5]提出现存的评价指标缺乏系统性,应关注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意向”的作用。然而,有关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作用的研究也出现了不同的实证结果。有些指出创业教育对学生的创业意向起消极的作用(Tkachev and Kolvereid,1999; Fayolle et al.,2006; Graevenitz et al., 2010;Oosterbek et al., 2010),而另外一些则得到积极作用的结果(Dainow,1986;Gorman et al.1997; Souitaris et al.,2007)。例如,Graevenitz et al.(2010)发现创业教育课程降低了学生创业意向,其原因是学生们通过创业课的学习,认识到自己不具备创业者的天赋,从而打消了之前对创业的冲动念头。Souitaris et al.(2007)则指出一个学期的创业教育课程增强了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对增强创业意识起了积极作用。
3.3 创新创业教育成果评价的新思路
综上所述,尽管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已在全球得到认同,但是其有效性的认识却是有限的,对其评价仍然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我们认为仍存在以下深入研究的空间。第一,完善研究和收集数据的方法。创业教育有效性的测评需要比较分析,例如对学生接受创业教育之前与之后的变化的比较分析。第二,“创业意识”的增减是许多研究的关注点。但是,其中变化的要因分析仍然存在着争议。第三,一套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需要增强学生的创业认识,也应包括企业家精神培养、创业知识的传播、创业基础能力的培养。
4 案例分析
根据上述情况,本研究以立足于深圳特区的深圳大学为案例,探讨其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通过创业意识、创业知识与能力对其创新创业教育成果进行评估。
4.1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深圳大学结合深圳企业家精神旺盛的优势,实行了一套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系统性、综合性等特征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有机地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4.1.1 四个层次的创业教育
深圳大学近年来对创新创业类的课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把创业课程分为通识类和专长类。创业通识课以创业所需金融、法律、企业管理与运营等通识类知识讲授为主,并以全校公选课形式开设。创业专长课以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创业所需的业态特征、产业政策等知识讲授为主,以专业选修课形式开设。其中,又把这两类课程细分为四个层次——体验式、通用式、专业行业式和务实类。体验式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招生就业办开设名为“大学生创业规划”。通用式课程的目的是系统地传授知识和培训能力,由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开设,包括“创业会计学”、“投融资风险管理”、“创业营销”等各类课程。专业行业式课程的目的是以个别行业为对象有针对性的讲解专业,由各学院自行开设。务实类课程由深圳大学创业园开设,请在深圳有名的企业家、投资家、律师等开设讲座。四个层次的创业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从通识性到专业知识层层深入,系统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所需的知识技能。
深圳大学创新创业类课程设置
4.1.2 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为了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支持大学生创业实践,深圳大学为学生提供了各种的支持。
第一,在资金项目上的支持。根据“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等文件精神,深圳大学每年都支助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第二,在实践上的支持。深圳大学鼓励学生自由组织各种创业创新的社团,以院级、校级为单位举行各种商业计划书的比赛,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了发表商业计划书的机会,并邀请深圳本地的企业家、投资家等参与,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帮助和建议。
第三,创业园的孵化作用。深圳大学创业园每年完全无偿地支持32个大学生企业入园孵化。在硬件上,提供办公室、会议室、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办公用地,以及办公所需的电话、复印机等基本设备。在软件上,不定期地为大学生企业家提供各种实务性的讲座,及时地提供有关融资、优惠政策等信息,并开展各种交流活动,在精神上支持和帮助企业家克服创业初期的困难。
4.2 效果评价
为了测试深圳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本研究尝试分别从课堂教育与教学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调查。
在课堂教育上,本研究以作为启蒙课的《大学生创业规划》的选修生作为研究对象,测试他们在上这门课之前及之后的创业意识变化。调查结果是:(1)学生上课前已对创业具有一定的兴趣、并对创业持有支持的态度;(2)这门课对学生的创业意识仍然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创业的兴趣、理解加深等;(3)通过个别同学的追踪调查,选修这门课的学生有参加院级、校级、校外的商业计划书比赛,并获得较好的名次。由此可见,体验式的课程主要以“激发兴趣”为目的,但是仍然在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培养上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如果创新创业课不是必修课的话,如何让本来没有创业精神的学生主动选择这种启蒙课是一个难题。
在教学实践上,本研究主要以参加了院级商业计划书比赛、并已进入了总决赛的同学为对象,对其创业知识、能力的变化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对创业持有积极的态度,在参加比赛之后以及之前对创业困难与否的认识没有发生变化。(2)在发生变化的同学中再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结果与Graevenitz et al.(2010)相反,认为创业的困难程度降低。这也许与研究对象有关,因为本研究对象为已经进入决赛的参赛者,“已取得一定的成绩”的心理作用可能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也说明这类比赛能增强学生对自身能力的信心。(3)比赛在认识创业所需的技能及增强技能上都起到积极作用。
5 议论与总结
本文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体系性、一贯性、灵活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其教育模式需要结合高校所在地的人文、经济环境优势,构建与之相应的课程及有效性评价体系。为了更好地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需要进一步探讨将这类课程设为“必修课”的必要性。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需要结合各种资源提供实操性的训练教育平台。
[1]Katz J.A. The Chronology and Intellectual Trajectory of America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J]. 2003, (18):283-300.
[2]Kuratko D.F. The Emergence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Development, Trends, and Challenges,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J]. 2005,29(5):577-597.
[3]Gorman G., Hanlon D. and King W., Some Research Perspectives 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ntreprise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for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A Ten-year Literature Review, 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J]. 1997, 15(3):56-76.
[4]沈超红,陈彪,陈洪帅. 创业教育“时滞效应”与创业教育效果评价分析[J]理论研究.2010,1(4):3-7.
[5] Fayolle A., Gailly B., Lassas-Clerc N.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ogrammes: A New Methodology [J]. Journal of European Industrial Training, 2006.30(9):7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