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亲密实为中欧美关系补台
2014-06-14刘夷
刘夷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22日抵达荷兰阿姆斯特丹,开始他就任国家主席以来对欧洲的首次访问。历时近两周的访问,他带去了几场内容充实的演讲与交易额可观的订单。
美国和欧洲虽然早已是难以攻破的盟友,但奥巴马越来越被欧洲人视为“说到做不到的美国总统”;而欧洲对中国的关注越来越多,中国新闻不断登上欧洲媒体头版。“北京很远,但又如此近。”德国《斯图加特日报》感叹中国领导人此次的“欧洲之旅”。巴基斯坦《黎明报》说,相信布鲁塞尔已然看清,中美谁才是欧洲真正的“新闺蜜”。
中欧经贸“一拍即合”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将近来中欧的密切交往形容为“一拍即合”。陈凤英认为:“欧盟各国正努力推进经济复苏,而中国正在深化改革、加强对外开放,双方经贸合作最近发展很顺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赵晋平告诉《经济》记者:“欧盟现在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亦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前几年受欧债危机影响,欧盟市场萎缩,中欧经贸关系也受到了负面影响。但这两年随着欧盟国家的逐步复苏,中欧经贸往来亦呈现复苏态势。全球贸易处于低迷态势中,中欧贸易却在今年1月至2月间取得了4.3%的增幅,这对双方经济稳定与增长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去年11月,中欧双方共同制定《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这个规划极具指导意义,制定了许多目标,如‘2020年实现10000亿美元的贸易额,也提及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2014年是贯彻落实这个2020规划的‘元年。”陈凤英告诉记者。
去年年底,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就已开启,今年3月24日,第二轮谈判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关于进度,陈凤英预测:“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的开启晚于中美投资协定,最终达成时间也会晚于它。但是一旦中美达成正式投资协定,便给中欧协定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内容,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也会加快。”
金融合作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继去年10月伦敦获得800亿元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额度(RQFII),今年3月底法国也获得RQFII相同额度,欧洲内部已然展开一场人民币离岸市场地位的激烈争夺。
商务部研究院欧洲研究部主任李钢认为:“在中欧贸易投资越来越密切的情况下,人民币与欧元、英镑、美元展开更多交往,更有利于人民币在国际大舞台上发挥作用。在欧洲自由化市场中,人民币资本项下可自由兑换、资本管制放开等进程也将加快。”
陈凤英也表示:“助力人民币国际化,欧洲表现得很热情,去年一年做得比香港还快。伦敦、法兰克福相继与我国央行签署备忘录,巴黎、苏黎世、卢森堡也都不甘落后。”
陈凤英还认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存在不合理性:“‘美元独大,美联储的量化宽松及其退出对世界经济尤其是新兴经济体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进而导致其他货币的不稳定性。如果人民币能够实现本币结算,未来与美元、欧元呈‘三足鼎立态势,世界经济震荡也会减小许多。”
中欧加强金融合作在陈凤英看来还能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我国央行外汇储备资产中美元占60%至70%,一旦中欧货币合作热度上升,欧元在中国的结算、储备比例不断上升,美元迟早‘坐不住的。而实际上,纽约已经开始在拉美发放‘熊猫债了,事实证明美国已在加快步伐进军人民币市场。总之,与欧洲的货币合作,欧洲必将起到示范作用,形成扩散效应,反逼美国加强与我们的货币合作,进一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陈凤英说。
欧洲的“爱”与“怕”
尽管有英国的公开支持,欧盟迟迟不愿谈与中国开启自贸协定谈判(FTA)事宜,直到习近平今年3月底访欧,欧盟才终于松口——在中欧联合声明中称“在条件成熟时签订全面深入的自贸协定”,当然,前提仍然是先谈好投资协定。
2012年9月,欧盟委员会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多项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诉讼,涉案金额近1300亿元人民币。两个月后,中国亦开始对原产于欧盟的多晶硅进行“双反”调查。之后中欧贸易战持续升级,蔓延至太阳能玻璃、无线通信设备、葡萄酒等领域。2013年网络上的国际贸易新闻中,“双反”、“重税”等词汇比比皆是。
2014年,硝烟味却逐渐淡了下来。就在习近平访欧前夕,中欧就多晶硅产品贸易摩擦达成一致。外媒报道,欧盟贸易官员也透露,目前中欧双方正就通讯设备和葡萄酒两案展开谈判。为改善双方关系,中方已建议中欧建立“早期预警机制”与双方高级官员之间的热线来增强沟通、防止贸易战。
赵晋平认为,欧洲实体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中国这个有潜力的大市场,欧洲中小企业发展、投资也均能从中国大大获益。对于欧洲经济整体复苏,中国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是,一些“老问题”仍然阻碍着欧盟与中国来一场“说谈就谈”的FTA。
一是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但35年过去了,仍然没有得到美国与欧盟的认可。要想谈FTA,必须先具备市场经济地位。“如果欧盟先于美国与中国开启FTA谈判,那也就表明它先于美国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鉴于欧美长期以来的伙伴关系,这是很难发生的事情。”陈凤英透露。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15年之后,也就是2016年,中国将自动成为市场经济地位国家。那么到时候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就能被承认了吗?不深化改革、不增强开放,恐怕还是困难。
二是FTA确实没那么简单,投资协定可以作为一个缓冲。陈凤英告诉记者:“现在的高级FTA很复杂,从自由贸易到国家宏观政策都有涉及。投资协定里涉及的外资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等内容要求已经很高,而高级FTA中提到的‘竞争中立等行业性条款对中国确实是挑战。”赵晋平也认为:“以投资协定谈判作为契机推动中欧双边合作,再逐步推进FTA谈判是比较合理的方式。”
三是欧盟对自身中低端产品的竞争力不太自信。李钢曾带领团队就中国与欧盟中小企业合作的问题做过研究。调研过程中李钢发现,欧洲在飞机、汽车、装备制造设备等高端领域及服务领域确实具有较强的优势,但在中低端行业领域的竞争力就显得弱了,尤其对于一些加入欧盟时间还不长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中欧贸易方面,欧盟一直处于逆差地位,为了应对中国产品的竞争,欧盟甚至还会设立一些针对性的高标准。”李钢透露。
中欧往来有助于美欧平衡
对于“中国能够替代美国成为欧洲‘新闺蜜”的说法,李钢觉得有些可笑:“美国与欧洲的历史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从文化、社会制度等各个方面都无法彻底区隔。在我看来,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的真正纽带是文化。”
欧盟与美国长期保持战略盟友关系,共同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使双方在国际事件中始终呈现一致的态度。双方经济成长壮大的过程之中亦是相互扶持,尽管经贸关系错综复杂、摩擦时有出现,但互通有无的经济纽带使这一同盟继续朝着合作协商的方向发展。
2013年2月,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开启双边自由贸易谈判的联合声明。声明中提到:“欧美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一半。”
今年2月,路透社新闻称欧盟将提出取消几乎所有从美国进口商品的关税,作为达成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协定磋商的一部分。
对于“新闺蜜”影射中美竞争的说法,李钢认为美欧对于中国市场的竞争更甚:“美欧之间的贸易投资、金融合作密切程度是中欧、中美之间无法企及的。但换一个角度,欧洲在中国市场上分到的蛋糕更多,美国分到的就更少。这两年中美贸易发展速度超过了中欧。”
陈凤英认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早已过了两国吵架、一国趁虚而入的“幼儿园时代”了。
首先,世界经济“宏观政策”早已被分化,“包容发展”要求各国以本国需要的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长。陈凤英告诉记者:“很明显的例子是,在过去美国量化宽松退出,欧洲各国都会跟着退出,但现在不会了,他们自己会选择最合适的时机。”而中国与欧洲的经贸合作就恰好体现了这种包容性,怀着美好愿景,促进世界经济的均衡发展。
另外,中欧密切的经贸往来没有对欧美、中美经贸关系“拆台”,而是在“补台”。陈凤英解释道:“全球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存在完全的竞争。蛋糕做大了大家都好,有人‘拆台,大家都干不成。美国和欧洲的TTIP促进世界贸易向统一方向发展,是对WTO的补充。我想中欧经贸合作也是对大西洋两岸合作的补充。在欧洲经济增长率徘徊在1%左右的情况下,中欧经贸往来有助于维持美欧经济平衡。”
陈凤英认为,中国不只代表自己,还代表新兴市场。中欧经贸合作也加强了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的合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