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让发展变成惬意的事情
2014-06-14
这里没有连排耸立的摩天高楼,街头没有星巴克,也没有大型电影院、汽车4S店或者披萨饼店。在这个常住人口仅有6万人的小镇里面,只有连片的油菜花和紫薇花、规划整齐的欧式风格小高楼以及在街上悠闲漫步的居民。
现代版“世外桃源”——新桥镇
新桥镇毗邻张家港,位于江苏省无锡地区江阴市东南部,总面积19.3平方公里。现在,这个13年前随便用砖头、木板搭建起来的小镇已成为了一个顶着“国际花园城市”美称、农民人均纯收入高达2.8万元的新兴城镇。
江苏阳光集团和海澜集团是镇政府亲手设计和打造新桥镇时必不可缺的两大帮手。他们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把新桥镇周围散居的居民聚集在一起,从而为“三集中”改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三集中是新桥镇开展城镇化建设时所摸索出的一条创新路,即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住宅向镇区集中,这项改革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并走出了一条以城镇化推进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的发展新路。”中共江阴市新桥镇委员会统战委员潘丹向《经济》记者介绍说,在2013年,新桥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亿元,公共预算收入8.6亿元,销售超百亿元企业2家、上市公司3家。
显然,镇民们也是满意的。陶进娣从原来堆着农具、稻草的自建房搬到了200多平方米的小高层中。“以前还要在自留地里干农活,忙一天累得腰酸背痛。现在生活可丰富了,可以在傍晚的时候跳跳广场舞,还能在节假日去社区学堂听听评弹,更重要的是,我们自行组织的‘乡音戏社刚开始只在新桥镇上唱,现在要在江阴镇上唱,下一步计划是‘走出去,唱遍整个江苏。”陶进娣拉着《经济》记者参观起她们唱戏排练的地方,即新建的绿园社区睦邻中心广场。这里的一切都是新的:一所现代化的幼儿园、一座全透明的镇规划馆、一家奢华的海澜国际马术俱乐部在桃花山庄中拔地而起。现在,这个“国际花园城市”正在搭建准七星级大酒店,可谓是现代版“世外桃源”。
失去土地的农民在城镇买不起房、找不到工作、享受不了公共服务,想回农村又回不去,土地上长出的是一座座高楼,他们在恐惧不安中生活着,不知道出路在哪里——人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从而对“城镇化建设”存在“洪水猛兽”般的误解。然而新桥镇宁静的生活恰恰反驳了这种担心。“三集中”改革推进过程中所释放的农村劳动力在土地流转后,除了按人均35平方米左右给予面积补偿之外,另给予每人1.05万元的补贴。农民安置区统一配套服务中心大楼、社区广场、体育场馆、商场、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实行“一站式”便民服务。“除基本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之外,对于集中居住,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本镇农民,每人每月发放150元生活补助,同时镇里还设有4000多万元的慈善基金可以有效保障弱势群体生活。”潘丹补充道。
现代化滨水国际新城——临港开发区
如果说新桥镇的成功得益于镇政府的科学规划、3家上市公司的经济支持以及人少地广的先天优势,那么整合了夏港街道、申港街道和利港镇等30多个乡镇的临港开发区的规划道路则是“可以复制的”。“2006年1月,临港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并以临港产业城、澄西卫星城、生态宜居城‘三城建设为突破口,实施‘以港兴产、以城促港、港城产互动的战略。从2011年开始,江阴市开始对临港开发区进行了新一轮的规划,利用长江资源,将原来分散的城镇进行空间上的整合。”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局副局长虞初告诉记者,在临港开发区成立之前,江阴西部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一套班子,造成各自为政,发展不均衡的现状。“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良莠不齐是当时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主要问题。”虞初说。
早在1997年,国务院就作出暂停审批县改市的决定,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当时很多地方盲目追求县改市,冲击了以县制为主要特色的传统行政管理系统,造成很多县级市出现“虚假城市化”弊病,比如市区农村人口比重过大,城郊比例失调,城乡概念模糊等。近几年,很多地方又重犯老毛病,只是简单地把县一撤了之,搞硬生生的“拉郎配”,甚至让农民“被上楼”,实际上背离了新型城镇化的初衷。“我认为必须坚决反对这些错误做法,既要走出新型城镇化就是片面抓城市的误区,更要走出新型城镇化就是消灭县制的灾区,防止这个重大的国家战略刚起步就被严重扭曲。”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真怀认为,只有保证县城和小城镇有就业支撑,有服务保障,有承载力量,让农民进得城来,生活得下去,少者有其事,老者有所养,才能活出个幸福模样。
那么,临港开发区是如何解决“县改市”的和平过渡呢?参观了江阴临港新城规划展览馆后,记者发现,临港开发区的整合并非“一蹴而就”,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地区不随意拆置,而是对自然村容进行新农村改造,具备一定条件的城镇则将农民人口向城市集中,产业用地向镇区流动,进行机制体制、公共资源、基础设施的一体化整合。
如果说合理规划是力量之源,保障民生则是临港开发区谋势而动的和谐之本。作为一个经济开发区,临港也有着医疗、保障、教育、体育及其他所有城市功能。城镇社会保险扩面让农民像城里职工一样领上退休金,形成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为主的“五道保障线”。
一体化的保障也让失去土地的农民脸上的“愁容”化成了“笑容”:农民薛良芬在“城保”扩面后加入了“城保”,退休后也能和城里人拿一样多的退休金;罹患尿毒症的陈丽君,去年门诊血透总费用结报比例达到了90%;低保户陈建芬在各项保障机制下,每月收入也能达到1000元左右“改变过去唯经济效益至上、为开发而开发的陈旧观念,更加注重形态提升、更加注重功能完善、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这不仅是临港开发区,也是江阴每一个镇街的未来使命和重要职责。”虞初说道。
人的城镇化
有了新桥镇、临港经济开发区等城镇化建设的成功示范,加上地方企业的支持和农民态度观念的转变,现在江阴市新兴城市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所有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城市迅速发展带来的危险。”中共江阴市委宣传部王冠元说。据记者了解,江阴市将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和高科技产业城的总体战略目标来引进外来企业,所有因为企业用地建厂而造成的房屋拆迁以及人员过渡安置费用均需由企业承担,并且政府会严格控制人口,以保证每一位居民都能享有均等的公共服务。
“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要实现城镇化从数量型增长到质量型提升的转变,也就是说要解决农民工进城后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定居落户难的问题。这也就意味着当前城镇化的工作重点是如何实现人的城镇化。”国家发改委城市和中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在解释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时告诉记者,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即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与此同时,尽管上市企业的赞助和税收的收入能够帮助政府完善基础设施、提供便民条件,尽管集中工业园区建设对外招商引资为当地的青年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新型城镇的发展也不应忽视人们心理上微妙的变化。这一点,老人们的体会更为深刻。“以前村上的人都互相认识,一辈子生活在村上的老人走在大街上,东家长、西家短,能够叫出每个人的名字,和他们打招呼。现在这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年近六十的老人王民建告诉记者,他一辈子都靠种地为生,现在,他的土地已经全部流转给了政府。“新建的社区十分漂亮,各方面保障也都很齐全,”他说,“但是我一闲下来就觉得整个人都没劲,新奇的玩意也不会使,还是想着以前有地种的日子。”对于这一点,临港街道申西村村民委员会干事则表示,老年人活动中心提供定期讲座、宽屏电视以及各种文娱活动可供居民消遣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