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提升区域竞争力
2014-06-14张军红
张军红
京津冀协同发展被纳入重大国家战略,为实现三地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乃至北方腹地经济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近水楼台先得月”,武清地处京津之间,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决定了其在三地协同发展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但是这种机遇并非武清独有,抢占发展先机面临着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天津市武清区区委书记张勇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在众多竞争地区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的首都产业和科研项目转移,关键在于产业基础和发展环境。
调整产业结构 吸引项目入驻
一直以来,武清都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据张勇介绍,2009年武清就启动了创业总部基地建设,全力打造占地5平方公里的“京津之间环境最好、品质最高的服务业聚集区”。目前,武清已经吸引了太平洋电信、中兴云计算、华电水务、玉柴重工、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基地等一大批优质楼宇总部项目落户,“其中大部分都是企业北方或华北的中心”。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提升电子商务的专业化、园区化,武清还致力于国家级电子商务产业配套基地建设。“阿里巴巴、京东商城、酒仙网、校妆网等60余家电商龙头及配套企业陆续落户武清,全球最大的电商亚马逊也已将其物流配送基地和结算中心放在武清,武清已成为全国电商龙头聚集度最高的产业中心。”
以京津城际铁路武清站为中心,打造高品位购物消费目的地,建设“京津城铁商圈”,是武清的另一发展重点。佛罗伦萨小镇、威尼都、奥特莱斯家居、世界顶级汽车展示中心等国际高端项目成为了地区发展的新亮点。张勇表示,通过聚集众多高端商贸业项目,武清已有机嵌入了京津两市的消费市场,成为市民购物消费的重要目的地,每年吸引京津冀消费者500万人次以上。
在此基础上,武清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创新型、可持续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的目标。“一方面要加快集聚首都资源,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这是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双城联动发展最为现实的途径。”张勇强调,武清要按照同梯次转移、同层次引进的要求,把集聚首都资源的着眼点放在优势高端项目上,走好“以三聚势、以产聚才”的发展路子,即通过引进高端服务项目补足功能短板,通过科技创新驱动注入长久发展动力,通过集聚高端产业吸引留住高端人才。“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顶层设计和区域对接合作。”在张勇看来,参与顶层设计、加强区域合作是当前融入“三地两城”发展的一项迫切工作。“我们要着眼全市、立足武清,主动加大创新力度,抓紧组建产业发展、区域经济两支专家队伍,加强对区域发展的综合调研分析;同时,要在全市的统一部署下,积极对接国家和市直有关部门,争取在顶层设计中明确更为有利的区域定位。特别要从当前工作实际出发,利用好与北京通州、河北廊坊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以及三方会商机制,全方位加大对接合作力度,力争在交通对接、运河通航、产业合作等重点方面取得实质进展,合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
环保立区“软”“硬”并举
环境对区域发展至关重要,环境就是生产力和竞争力,这一点在武清的发展中得到了充分证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就要进一步树立‘京津之翼·生态武清的环境品牌。”张勇说。为此,武清大力实施“美丽武清·一号工程”,开展“四清一绿”行动,加快建设京津之间生态宜居高地。一方面,坚持治污、修河、调水、开源多措并举,高标准推进重点河道、骨干渠系的清淤治理和生态提升,确保全区11条二级以上河道和全部骨干渠系实现水清目标,形成水清岸绿的景观特色。另一方面,制定3年生态建设规划,加大绿化造林力度,高标准做好第三届全国绿化博览会的组织承办工作,加快万亩森林公园和市级大黄堡湿地保护区的保护性修复,3年计划新增林地21万亩、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40%;同时,以服务生态环境、服务京津菜篮子为目标,统筹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农业建设,确保3年完成20万亩农业结构调整任务,实现生态效益和发展效益的有机统一。此外,武清还严把项目准入门槛,实行环保不达标“一票否决”制度,坚决防止新上污染项目,同步加快现有企业转型升级,确保3年完成转型企业过千家,全区所有污染源企业得到彻底治理,PM2.5年均值下降20%,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提升软环境上闯出一条新路”,是天津市委对武清提出的发展要求。围绕这一要求,武清制定了《打造武清软环境品牌的意见》和专项工作方案,继续强化“服务他人就是发展自己”的理念,全力建设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充满活力的人才环境、诚信文明的人文环境和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发展软环境是吸引聚集优势资源的关键支撑,也是深化改革、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张勇表示,为此,武清特别把今年作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攻坚之年,以流程再造和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推动部门审批职能向行政审批科室集中、行政审批科室向行政审批中心集中,做到审批事项到位、审批权限到位,确保全区39个审批科室和229个审批事项全部入驻区行政服务中心,实现业务办理“一站式”、项目审批“一条龙”、行政收费“一票制”、资源交易“一屏通”、服务标准“一体化”。
《经济》记者采访当日恰是该行政服务中心正式入驻的第一天,张勇告诉记者,现在公司注册审批只需2天,普通项目需要130天,房地产项目也缩减到150天,大大简化了审批流程,当然他表示“仍有压缩空间”。
加快建设“智·惠武清”
武清非常重视信息化特别是电子政务建设,2003年以来,完成了“一张网、两个平台、一个中心、四个保障”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了网络集中、平台整合、数据共享的政务云。目前,政务网已全光纤覆盖武清130余个党政群(含人大、政协)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全市区县中处于领先水平。“在一张网的基础上,我们还建立了一系列应用系统。比如行政审批和效能监察系统,实现了265项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451项行政职权事项、91项便民服务事项的全平台办理,电子监察覆盖办理流程的各个环节。”张勇介绍道,“武清养殖业信息平台涵盖了全区56个奶牛场和29个乡镇街的全部养殖场户,涉及各类养殖畜禽近3000万头只,不仅能随时掌握全区每个场户的养殖档案、饲养管理、繁殖育种、防检疫、产品质量安全等畜禽健康养殖生产管理,还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养殖环节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信息,每年可增加全区养殖户收益约1200万元。”此外,武清还建立了区域卫生服务系统、党政协同办公系统、劳动就业系统、融资超市系统、公安安防监控系统等。
2013年武清全面启动“智·惠武清”建设,并于当年8月入选住建部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智慧城市是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和发展方式的‘转换器,也是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将为城市的建设、管理和发展带来全局性、根本性的变化。”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武清实施了杨村一中智慧校园、应急指挥平台一期、智能公共服务平台、企业综合发展服务平台等工程项目建设,目前均已完工。据张勇介绍,2014年,武清计划完成15个重点项目,重点围绕“惠民”和“美丽武清”展开。“惠民方面,主要建设智能交通、智能社区、智能医疗、劳动就业服务平台、数字图书馆等;‘美丽武清方面,主要建设智能水务、智能环保、绿色建筑等;同时还将包括政务云计算中心、企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二期)的建设。”
此外,在“智·惠武清”整体规划设计中,还将建设三个基地。“将武清建设成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到2015年,力争电子商务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初步形成云计算产业基地,进一步发展软件业、信息服务业、云计算和物联网产业,形成100亿的产业规模,使产业链规模达到500亿;投入2000万元创建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 张勇表示,通过三个基地的建设,武清的产业转型升级将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