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赶紧让二维码消失

2014-06-14李彤

商界评论 2014年2期
关键词:肉眼模式识别视界

李彤

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二维码已经泛滥成灾,从满大街的广告牌、LED屏、公交车身到报刊杂志、电视荧屏,要是不打上二维码就落伍了,就是移动互联时代的弃儿。

二维码通过白底儿上大大小小的黑色方块的排布来承载信息,其编制标准不可胜数,如今占统治地位的是日本人1994年发明的QR码。原本用于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的二维码大量进入人类视网膜已经成为一场灾难。

二维码的第一宗罪是太丑陋。美仑美奂的海报、绚丽的LED大屏、精心制作的电视节目加上黑白色的二维码无异于在美女脸上刺字。除非是被雾霾蒙了心,否则难以解释为什么大众会容忍这满视界的牛皮癣。

二维码的第二宗罪是破坏了企业的视觉识别系统(VI)。好的视觉识别系统,是传播企业理念、提高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的“根本大法”。对内取得员工认同,增强凝聚力;对外树立企业的整体形象。当人们想起那些著名的品牌时,脑海里出现的必然是它们的视觉形象,可口可乐、耐克、奔驰、大众、加多宝……通过视觉形象的大力推广,不断地强化受众对企业的品牌认知和认同。商家花费大量资源把品牌与二维码放在一起宣传,但二维码是给机器“看”的,它们不可被肉眼识别、不能被大脑记忆,对人类没有任何意义。难道说让受众想到某品牌的汽车联想到某个二维码?

二维码是简单实用的“机器语言”。应用十分广泛,如产品防伪、网站链接、数据下载、商品交易、电子凭证等。错就错在不该进入人类的视界。

其实二维码属于图形识别(亦称模式识别)的范畴,即通过计算机用数学技术的方法来研究模式的自动处理和判读。模式识别亦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智能,只要眼睛睁着就时刻不停地进行着。过去由于电子设备的运算、通信能力有限,而且它们之间的信息交互与肉眼无关,于是二维码大行其道。

今天,运算、通讯能力日新月异的智能手机,完全可以超越人眼。比如从几万张差别甚大的照片中“一眼”挑出目标,或者在堆积如山的玻璃瓶子中找到某个饮料品牌。

二维码必然是人类视界中的过客,终将消失不见。但其间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那就是“教育”手机。比如说可口可乐有数十款产品,它们的实物以及在电视、海报、LED屏的形象因角度、光源、反射而千差万别。需要拍摄数以万计的照片,来不断学习、优化,以提高识别的效率和精度。仅识别世界500强恐怕就不是一家能做的,腾讯、百度也不见得行。

未来很可能出现若干大的识别平台,如微信。众多模式识别开发者将自己的成果放到平台上供人使用。优秀的开发者在品牌的扶持或资助下趋向于专业化,出现专门做汽车识别、饮料识别、家电识别的工作室。

用户手机中的应用是个“空书架”,在离线状态下可识别为数不多的大品牌。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品牌,比如宝马,可以下载“离线识别包”。手机用户的地理位置将被调用衍生出千万种“玩法”,例如,在火车站候车大厅识别出可口可乐可能会被邀请参加游戏或问卷,在步行街则可能得到一瓶饮料。

移动互联已经并且会进一步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在此过程中会有一些匆匆过客,比如被肉眼看到的那些二维码,它们本属于机器语言,只是因我们急切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而被滥用。二维码的好处是运算量少,而现在手机都四核了,还要二维码干什么?

[编辑 代永华]

E-mail:dyh@chinacbr.com

猜你喜欢

肉眼模式识别视界
3C 273挑战肉眼可见的最远天体
机视界
浅谈模式识别在图像识别中的应用
第四届亚洲模式识别会议
视界
视界
显微镜下的奇妙微生物
第3届亚洲模式识别会议
视界
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与模式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