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发展普惠金融的必要性与基本途径

2014-06-13毕颖妍

时代金融 2014年6期
关键词:基本途径普惠金融必要性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本文认为,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克服现有金融体系的弊端,有利于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有利于增强社会公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发展普惠金融,一要适度放宽市场准入标准,构建多层次、适度竞争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小型金融机构发展,二要加强有效的政策引导,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三要鼓励多样性的普惠金融业务创新,不断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渗透率,四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金融服务现代化水平,五要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普惠金融消费者保护,不断提高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素养。

【关键词】普惠金融 必要性 基本途径

普惠金融体系这个概念来源于英文“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其基本含义是:能够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

目前我国普惠金融机构和业务均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P2P借贷平台等新型普惠金融业态得到长足发展,涌现出一些有代表性的普惠金融服务模式。但深入观察,我国金融体系的普惠程度仍然不够,具体表现包括:农村金融基础薄弱、网点少、成本高;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尚未根本改善;小型社区类金融机构发展亟待加快;新技术革命冲击下的部分金融创新业务有待进一步规范;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还不够大等等。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这一全新提法意味着,在完善现代金融体系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的普惠程度。本文着重分析了发展普惠金融的必要性,探讨了发展普惠金融的基本途径。

一、发展普惠金融的必要性

(一)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克服现有金融体系的弊端

现在的金融体系是经过多年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并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现在的金融体系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其突出的一点是服务越来越倾向于服务价值取向较高的客户,而忽视那些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微型企业、个体经营者、农户或者自然人客户,也就是说众多的有发展潜力的客户被排斥在金融服务对象之外,也就意味着很大一部分低收入人群和微小型企业只能通过非正规金融途径才能获得他们需要的金融服务,当然这些金融服务不仅是不可持续的,而且代价高昂或条件苛刻,例如私人借贷、高利贷等,甚至可能造成社会风险。因此,发展普惠金融可以从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依靠技术革新和政策支持来推动金融市场向那些更加贫困和更加偏远的地区开放,并提供种类更加丰富、价值更加合理的金融产品,从而最大限度地提供金融服务。

(二)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提高资金配置效率

发展普惠金融,就是通过创新工具将市场储蓄资源进行跨主体、跨行业、跨地区有偿转移,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金融资源使用不合理,资金配置效率不高。发展普惠金融,就是要破除各种制度性和政策性障碍,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将金融服务向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群体扩展,促进资金自由合理流动,提高资金使用和运行效率。

(三)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增强社会公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孟加拉乡村银行创办者尤努斯有句名言:“每个人都享有获得信贷的权利”。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讲话中强调:“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答记者问中深情地说道:“我们要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不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来自怎样的家庭背景,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应有的回报。不论是怎样的财富创造者,是国企、民企还是个体经营者,只要靠诚信公平竞争,都可以获得应有的收获。”普惠金融正是金融领域中注重体现人人都有平等机会获得金融服务这样一个理念,它的主要宗旨在于降低享受金融服务的门槛,使在传统金融中无法正常得到金融服务的中小企业、微型企业、个体经营者、农户以及贫困人群能够享受到基本的金融服务,运用金融手段,促进就业创业,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从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发展普惠金融的基本途径

(一)适度放宽市场准入标准,构建多层次、适度竞争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小型金融机构发展

要建立起多层次、广覆盖、适度竞争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民间资本更多进入普惠金融领域。金融业作为竞争性的服务行业,应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精神,按照“负面清单”的准入制度,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允许和支持区域性中小民营银行、小型金融机构等的设立与发展,为各类投资主体准入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小微金融机构在从事微型金融服务中贴近基层、链条短、信息对称的优势,降低对抵押、担保的要求,从而缓解农村金融抵押、担保不足的问题。

目前从村镇银行、农信社等扩展到社区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主力军。同时,对有利于普惠金融发展的不同类型金融形式,如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都要积极鼓励,加快发展。截至2012年末,全国共有25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起设立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939家,其中村镇银行876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累计吸引各类资本571亿元,存款余额306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347亿元;累计设立小额贷款公司6080家,实收资本5146.97亿元,贷款余额5921亿元。通过不断丰富基层金融组织体系,对缓解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加强有效的政策引导,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

在构建普惠金融体系过程中,政府需要担当一个重要角色,一是在不违反金融机构基本规则的公平性和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前提下,应该给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以创新的空间开发适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二是制定宏观金融政策如规章制度、激励政策和监管机制,保证金融机构适宜的生存空间,使他们有能力持续性地为贫困和低收入人口提供合适的金融服务或金融产品。三是通过财政刺激等手段引导资金和鼓励金融机构为贫困和低收人群服务,主动提高普惠程度。endprint

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信贷投入。在金融改革发展过程中,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加快自身业务结构转型过程中,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积极开展消费金融业务,为普惠金融理论在我国的实践做出有益探索。中国的小微金融队伍大体有7个主力,扩充7大方面军。一是邮储银行,二是农信社全国2000多家,三是中小农城商行约300多家,四是小贷公司7000多家,五是村镇银行1000多家,六是融资性担保公司8000多家,七是典当公司有放贷业务6000多家,这7个方面军支撑着中国小微金融、普惠金融、草根金融。例如邮储银行利用覆盖全国城乡的3.9万多个网点,五年累计发放小额贷款7262亿元,解决了600万户家庭的融资问题,小额贷款笔均约6.3万元,破解了农村融资服务难题。

(三)鼓励多样性的普惠金融业务创新,不断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渗透率

1.增加金融服务的层次,丰富金融产品,扩大普惠金融服务的边界,满足不同类型资金需求者的多样化需求。如针对地方特色产业,开发产业链信贷产品;针对农村抵押担保品不足开展的集体林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结合农村土地流转探索开展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贷款;针对农业产业的弱质性,创新“信贷+保险”产品;针对农村合作组织特点,探索“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公司+专业组织+农户”等多种信用支持方式。

2.推进技术创新。通过积极运用新型技术手段,对信贷流程和技术再造,利用P2P借贷、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新型支付工具,解决微型金融或者普惠金融的网络和通道的问题,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现代金融服务。

3.借鉴国际经验,创新金融模式。金融模式的创新在国际上有一些可借鉴的做法,例如:尤努斯的乡村银行联保模式,这种模式是由5名孟加拉国妇女组成联保圈,互相担保,几十年来被30多个国家效仿,放贷六七百亿美元,不良率很低。又如:巴西的代理银行业务模式。该模式允许代理银行在更大的范围以更多的形式提供金融服务。巴西各大城市的零售商店、邮局、彩票销售点成为银行分支机构的补充。

(四)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金融服务现代化水平

加快支付体系建设,提升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基础性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在存、取、结算、政府直接支付等方面,使农村和城市一样享受多渠道、低成本、广覆盖的基本金融服务。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快整合小企业信用信息,大力发展电子化的高效动产质押登记系统,修订会计审计标准,完善破产法规等市场退出制度,全面优化小企业金融生态,推动小企业融资便利化。

(五)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普惠金融消费者保护,不断提高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素养

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改善信用体系建设,优化普惠金融生态环境。建立动产融资登记系统,扩大中小企业融资的抵押品范围;建立集中统一,覆盖农村企业、个人和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形成“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激励机制。截至2012年末,全国共有1.48亿多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其中8524万农户得到贷款。各类“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不断涌现。

综上所述,普惠金融在促进金融创新、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促进就业创业、改善民生、增强社会公正、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方面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不断推进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周平军.从战略层面推进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经济日报》,2014(01).

[2]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发展普惠金融 改善基层金融服务.《第一财经日报》,2013(12).

[3]董山峰.期待更多“普惠金融”的创新.《光明日报》,2013(12).

[4]《金融时报》时事评论员.发展普惠金融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时报》,2013(11).

作者简介:毕颖妍(1974-),女,汉,广东广州人,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研究方向:金融。endprint

猜你喜欢

基本途径普惠金融必要性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论文本细读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