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家宝家世揭秘

2014-06-13

党史纵览 2014年5期
关键词:邓颖超南开温家宝

共和国第六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身书香门第,家学渊源。温氏家族世居天津市郊北辰区宜兴埠镇的温家胡同8号。相传温家先祖6代人都居住在此。温家宝自祖辈起两代献身教坛,是名副其实的教育世家,可谓桃李满津门。

温家宝的祖父温瀛士,字阆仙,生于1895年。温瀛士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事业,每天上、下午各上4节课。傍晚下课后,匆匆吃罢晚饭又急急进城,到劝学所(教育局)主办的师范单级教学班进修。及至深夜下课,回到家中已是后半夜。进修期间,温瀛士风雨无阻,从未缺课。他后来在结业考试中一举拔得“头筹”,在众多考生中名列第一,方才真正取得了教书的资格。20世纪20年代,温瀛士在宜兴埠一所私立学校任校长。天津解放前夕,温瀛士不幸被害。温家宝的父母也都是执教多年的老教师。父亲温刚是天津第三十三中学的地理老师,母亲杨秀兰是天津市区一所小学的语文教师。

更值得一提的是温家宝的另一位叔祖,温瀛士的幼弟温朋久。少年时代的温朋久曾与周恩来、邓颖超等革命先驱参加天津反日爱国运动。1919年冬,14岁的温朋久考进了天津直隶省(1928年改称河北省)第一师范学校。1920年1月29日,天津各校学生五六千人集会,周恩来任总指挥,邓颖超当时被推举为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演讲队队长。人小志高的温朋久手执小旗,走在队伍的前列。80余年悠悠往事弹指一挥间,温朋久怀念周恩来、邓颖超夫妇诗云:“生离死别俗间事,跟随周邓亦欣然。”可谓字字含情。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温朋久先后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第一高等学院、德国洪堡大学(柏林大学)深造。抗战胜利后,温朋久和国民党第三十八军军长赵寿山等人结伴而行,自天津直奔晋冀鲁豫解放区。1949年11月8日晚间,时任外交部长周恩来,在北京城东古老的外交部街33号(即新中国外交部旧址)郑重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立了。温朋久亲耳聆听了周恩来慷慨激昂、气壮山河的重要演说……

温朋久还是新中国外交部宣告诞生后最早任命的15位正副司长、主任委员中的一位,为外交部西欧非洲司的正、副司长。不过,温朋久在国内工作时间并不长。1年后,他就去了日内瓦,成为新中国第一任驻日内瓦的总领事。今天,温朋久离百岁大寿仅有“一步之遥”,堪称外交部的第一老寿星。

温家宝的名字是祖父温瀛士起的,但为其注入新解的却是温朋久。温朋久认为:“温家宝”就是“温加饱”,以此来告诫侄孙时时要把人民的温饱放在心上,居安思危,永不忘本,来自人民,又为人民服务。

温家宝自小在天津长大。1949年,温家宝随家人搬出了温家胡同8号,来到南开区西门里达摩庵胡同安下新家。后来,温家宝考入了全国重点中学——南开中学。如今,值得南开学子引以为豪的是,这里不仅出了4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林枫、吴阶平、邹家华、周光召),5位全国政协副主席(屈武、王昆仑、孙孚凌、万国权、朱光亚),1位副总理(邹家华),还出了两位国务院总理:新中国的首任总理周恩来和第六任总理温家宝。

也许是当地理教员的职业习惯,温家宝的父亲温刚对地质学情有独钟。他搜集了很多地质书籍,其中就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年的许多著作。温刚曾多次对已考入南开中学的温家宝说过,中国地大物博,遍地都是宝藏,那些矿产资源需要青年人去勘探开采。也许父亲的教诲打动了儿子,1960年夏,南开中学毕业的温家宝果真下决心报考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建的北京地质学院(现为中国地质大学),并被地质矿产一系——地质测量及找矿专业所录取,从此与地质矿产结缘达四分之一世纪。

(摘自《中国剪报》)endprint

猜你喜欢

邓颖超南开温家宝
周恩来和邓颖超:家国大爱,更有儿女情长
张伯苓去世时口袋中仅有6元7角钱
邓颖超:你用鲜花绽放我一世爱恋
《温家宝地质笔记》出版发行
我是爱南开的
周恩来邓颖超参加何香凝的寿庆活动
邓颖超令周恩来勃然大怒的举动
汪东波张智勇等人的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