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理能力开启在人生的起步阶段
2014-06-13钱笑
钱笑
生命个体的自理能力是生命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方面。幼儿小班中的儿童年龄较小,可塑性较强,各种教育能够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在此阶段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训练,对于幼儿一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在示范练习中传授方法
(1)教师的正面榜样,让学生亲身体验。有句教育名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不能吝啬自己的赞许和表扬,而要让学生在行为实践中享受成功的体验。关键是学生的正确行为从何而来?要依靠教师给予学生正面的示范引导,让学生看到规范的方法,并结合教师简洁的提示,给予学生正确规范的动作要领,从而让幼儿进行模仿。例如仅洗手这一环节,学生常常难以完成。此时,教师为学生讲述了整个洗手的规范过程:冲水、抹肥皂、用手搓、清洗等,教师自己亲身示范,从而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促进了自理意识有效形成。
(2)图标的暗示提醒,让学生强化认知。小班幼儿由于刚刚脱离家庭生活,走进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第一步就要学会识别自己的茶杯和学习用品等。这对于他们而言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根据小班幼儿形象化思维的特点,为学生设置标有图示标记的氛围,充分发挥图标暗示作用,提示幼儿的行为方式。例如,我们引导幼儿亲自动手画属于自己的图式标签,并自己张贴在自己的物品上,让学生自我意识与物品之间形成一一对应联系。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强化幼儿对自我物品的认知,也在提醒幼儿要对自己的物品进行合理摆放,从而帮助他们形成规律性的认知。
二、在游戏活动中习得技能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将各种教育蕴藏在学生的游戏活动之中,注重体验活动过程,促使幼儿能够在玩乐中学习。这种以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方式,契合了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幼儿较易接受并且效益明显。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幼儿生活学习等不同方面设置不同的游戏,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为小狗洗脸”“给洋娃娃系纽扣”等游戏,以拟人化的构思来巩固提升幼儿吃饭、穿衣、洗漱等生活自理能力,让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将在游戏中习得的技能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来。
必要时,教师可以将竞争机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通过竞赛的方式培养自身的能力和竞争意识,在幼儿相互比较中形成游戏效果。例如,穿衣比赛、系鞋带比赛。游戏的功能非常强大,通过游戏不仅可以提升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可以提升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更可以与劳动技能相结合,让学生在游戏的浸润下接受劳动技能的熏陶,提升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在“系扣”练习中,教师将大树和叶子的图片张贴好,钉上扣子,接着将用各种红色的纸剪成的水果弄上去并抠出眼子,让幼儿进行尝试练习。学生在游戏中不仅完成了游戏任务,更历练了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在形象语言中激发兴趣
由于受到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规律的限制,幼儿阶段的思维特点都将长期处于感性形象直观的特点之中。因而在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时可以采用形象化的表述方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教师表达的内容,同时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热情,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例如,在教学生如何叠手绢时,教师先让学生认识到一般情况下手绢都是四边形的,教师将手绢平铺桌面上,边演示边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描述:“让我们和手绢的对边牵牵手。”顺势将手绢进行对折。学生也照着老师的样子进行模仿演示。一时间,学生的兴趣很浓,在轻松自在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叠手绢。再如,教学生穿衣服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衣服的各个部位的基础上,先将衣服后背朝着自己摆放在桌面上,然后双手握住衣领,喊一声“大风刮来了!”成功地将衣服披在自己的身上。生动形象的语言,不仅让学生轻松地记住了各种自理项目的要领,同时激发了他们参与训练和长久坚持的兴趣。
四、在激励表扬中增强信心
小班幼儿由于自身的情感比较脆弱,自理能力和意识都不够强,成人切不可以自己的标准与眼光要求和对待儿童。要在其取得一点点进步的同时,通过教师与同伴的多重鼓励与表扬,激发学生进一步维持努力自理的习惯和意识。例如,幼儿自主地扣上了扣子,但却又扣错了位置。此时,成人尤其是教师的态度和导向就显得尤其重要。如果教师一旦斥责其错误所在,则无形之中给了学生一种感受:做了还不如不做。而如果教师能及时肯定幼儿能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然后巧妙点出儿童的失误所在,则不仅能够帮助儿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照样维护了学生自理意识,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中的自理能力,不是靠一时的教学就能成功,而要依靠教师不断为幼儿创造各种锻炼机会,并在自身示范作用的引领下,才能真正实现幼儿自理能力的提升。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