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例卵巢囊性肿瘤的超声诊断资料分析*
2014-06-13刘红娟
刘红娟
(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321)
卵巢囊性肿瘤约占卵巢肿瘤的90%[1],是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随着超声检查技术的进步,经腹部超声(TAS)或阴道超声(TVS)检查的发展,卵巢囊性肿瘤的检出率、确诊率也大大提高。现就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间36例卵巢囊性肿瘤患者的超声病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与临床表现
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诊断为卵巢囊性肿瘤的患者46例,年龄15岁至56岁,平均年龄34.5±7.8岁。临床表现:以查体发现盆腔包块为主,患者月经规律,无阴道流血及盆腔积液,血HCG未见异常,部分合并痛经,不孕及慢性盆腔痛等。就诊时间最短6h,最长1周。
1.2 仪器与检查方法
应用日本东芝XG-SSA-580A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 MHz及7.5 MHz。患者充盈膀胱后仰卧位,检查前探头用耦合剂润滑,经腹部及经阴道进行多切面、多方向扫查。常规先从腹部扫查,检查盆腔,测量囊性包块大小、形状、边界、内部回声、有无分隔以及包块与子宫的关系。再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囊性包块周边及内部血流情况以及扭转蒂部血流情况。未找到扭转蒂部者,嘱患者排空膀胱行阴道超声检查,做多角度扫查、测量子宫大小、观察子宫周围和局部包块情况;然后再寻找囊肿扭转的蒂部,以CDFI观察囊性包块周边及内部血流情况以及扭转蒂部血流情况,并追踪观察临床手术结果及病理结果。
2 结 果
46例卵巢囊性肿瘤患者经超声检查明确诊断者36例,其余10例经CT或MRI确诊。超声显像情况确定的类型与临床其他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的总符合率达78.3%(30/36)。
表1 46例卵巢囊性肿瘤超声诊断与临床其他检查及病理诊断的符合率。
3 讨 论
临床上卵巢囊性肿瘤一般分为赘生性囊肿和非赘生性囊肿。非赘生性囊肿系一种特殊的囊性结构而非真性的卵巢肿瘤[2],本组研究资料发现非赘生性囊肿28例,其中卵泡囊肿1例,单侧。1 cm≦直径≦3 cm,呈圆形或椭圆形,内部为无回声区,囊后壁回声增强。黄素囊肿1例,双侧,囊壁光整,囊性包块内可见多条纤维光带呈网格状分隔。多囊卵巢综合征2例,双侧卵巢增大,大小为正常卵巢的2倍以上,包膜增厚,回声增强,卵巢皮质层内可见数个小卵泡回声,数目在20~40个,直径在0.2 cm~0.5 cm,髓质水肿。黄体囊肿9例,其中1例囊内可见“均匀细小光点”回声;2例见“囊壁结节”,囊壁光滑,可见向囊内突出的光团;6例呈“囊内增强光团”,囊壁略厚,囊内见有多条分隔。巧克力囊肿15例,肿块直径大小在2 cm~23 cm,依据超声检查表现可分成4种类型:①单纯囊肿型2例(囊性肿块与子宫有粘连,壁较厚、透声较好)。②均匀光点型4例(囊性肿块内呈均匀或欠均匀密集的细小光点)。③囊内分隔型4例(囊性肿块内见不光滑分隔,壁较厚)。④囊内团块型5例(囊内见各种形态的高回声团块)。
赘生性卵巢囊性肿瘤易被超声检出,本组资料发现赘生性囊肿8例,其中浆液性囊腺瘤4例,声像图特征为圆形、单房、壁薄的无回声肿块,内壁光精或仅有少许粗短的乳头状回声。浆液性囊腺癌1例,外形不规则、壁厚薄不均、分隔粗大或以实质性暗区为主,常伴腹水。粘液性囊腺癌1例,超声图像呈体积较大、分隔纤细的多分隔肿块。良性囊性畸胎瘤2例,以液性暗区为主,内有散在或聚集的增强回声,或伴有声影的弧形光带,或不伴声影的光带和强回声光团即“壁结节”。
综上所述,本组资料提示,多数病例患者卵巢囊性肿瘤的超声像图能作出早期准确的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率较高(78.3%),体现了超声检查在卵巢囊性肿瘤诊断与分型方面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1] 王纯正,徐智章.超声诊断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90-399.
[2]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