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刊刊徽征集作品公示

2014-06-13

档案与建设 2014年3期
关键词:徽标设计说明沙漏

为加强形象设计,促进本刊全面发展,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本刊向社会征集《档案与建设》月刊专用刊徽设计稿。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本刊择优选取了来自江苏、四川、陕西、广东、黑龙江、福建设计者的作品13件,今向社会公示。欢迎读者朋友评判,提出宝贵意见!邮箱:dayjskhzj@126.com。

作品1

设计说明:

徽标由“江苏、档案、建设”英文缩写“JS、A、C”、书籍、案卷、互动的双手、飘带等多种元素构成,形象地体现了《档案与建设》杂志的内涵与属性。徽标整体呈现为双手呵护着书籍与案卷的形象,突出档案与建设杂志致力于发展档案事业,繁荣档案科学,弘扬先进文化的内涵。互动的双手,象征着团结、智慧、力量的凝结,寓意档案与建设人同心同德、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时代精神。

作品2

设计说明:

用书本的形态代表着这本期刊在党和国家建设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同时用城市的形态,预示着在这本期刊和我们国家的未来一定会像现在的城市建设一样越来越国际化,现代化。

作品3

设计说明:

用书本的形态代表“档案”,又用书本的叠加,来预示着通过这三十多年的积累,这本期刊,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像现在的城市发展一样越来越国际化,越来越现代化。

作品4

设计说明:

徽标以沙漏为元素符号,结合刊名文字。沙漏是记录时光的工具。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意义,正在于记录人类历史的变迁,让匆匆岁月留驻于后世。瓶中的沙子流泻汇聚成一个大写的字母A,A为档案的英文单词ARCHIVES首字母,象征档案工作如同沙漏一样,星星点点,日积月累,方能聚沙成塔。A又是《档案与建设》英文刊名ARCHIVESAND CONSTRUCTION的首字母,象征办刊工作也是平地起楼台,辛勤劳作,点滴积累,方能有所作为,三十而立。

作品5

设计说明:

印章自古以来就是“权威”的象征之一,以印章为设计元素,凸显刊物的权威性。以印章为元素,代表刊物内容的优秀。同时,印章以及篆体是中国文化元素的典型代表之一,它有相当久远的历史,象征刊物会渊源流传下去。篆刻的印章有吉祥的寓意,寓意刊物会红红火火,流传千万家。

作品6

设计说明:

徽标选取档案袋上的绳扣,作为封存档案的必备结构,较具有档案工作的典型特征。由植物编织的环形图案作为荣誉、胜利、桂冠、尊贵、优秀、奖励的象征。在环形图案的下方加入了期刊的创刊年份。由体现荣耀与历史的诸多要素共同构成此标志的组成部分。

作品7

设计说明:

银杏是中国珍贵古老树种,是江苏省的“省树”,银杏的蓬勃向上、坚韧不拔,体现了江苏的人文精神。徽标整体造型展现为朝气蓬勃、傲然舒展的银杏树叶;又酷似一本打开的书刊,喻示开卷有益;还似幻化为托起的手掌,精心呵护着掌心晶莹剔透的水滴。银杏象征江苏档案工作根深蒂固,源远流长。徽标中的水滴造型,既使整个图案增加动感,又象征本期刊的内容是滋润读者的甘霖,也象征档案工作任重道远,唯有水滴石穿的精神才能蓬勃发展。

作品8

设计说明:

整个图案形成一枚印章,体现了《档案与建设》扎根于江苏热土,倾力为档案事业发展鼓与呼的文化内涵和鲜活的时代印记。线条部分由档案卷宗形成“档”字,右下部分的波浪形成“江苏”的“苏”拼音的首位字母“S”,展现了该月刊的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彰显出《档案与建设》月刊的宗旨、理念和精神风采,寓意着成就辉煌,硕果累累,腾飞发展。

作品9

设计说明:

徽标以“档案”的英文首字母“A”、“江苏”的首字母“JS”、飞鸟、档案袋上的绳扣、浪潮等元素构成,直观展现《档案与建设》杂志的形象与内涵。字母“JS”结合展翅的飞鸟反映杂志扎根江苏、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广结海内外读者、作者,象征不断发展、腾飞与壮大。绳扣体现档案行业“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百姓”的内涵。浪潮展现杂志勇立潮头、锐意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诉说着中国档案文化的源远流长。

作品10

设计说明:

反白部分像“S”,“S”是“苏”的首拼,代表扎根于江苏热土;“Z”像古代沙漏,沙漏是古代计时工具,代表时间和历史;标志的外形像钢笔笔尖,又像翻开的书本,代表历史记录,体现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百姓的宗旨。

作品11

设计说明:

徽标以“档”字的篆书、“建设”拼音首写字母“J”、网络信息标志“e”、期刊书本、海浪和飘扬的旗帜为创意核心,经艺术变形组合构成,形象体现出《档案与建设》期刊的内涵特征、历史感和时代感。

作品12

设计说明:

徽标标志像“S”,“S”是“苏”的首拼,代表扎根于江苏热土;“S”由岁月的年轮构成,代表历史记录,体现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百姓的宗旨。

作品13

设计说明:

徽标以档案与建设英文字首A和C为设计切入点。A的形象融入“卷宗、树、人”的形态,寓意丰富。C的开口代表期刊的桥梁和互动内涵,同时如光碟盘面体现网络媒介时代特征。

猜你喜欢

徽标设计说明沙漏
中华诗词学会徽标( LOGO )说明
参加2018年江西省图书馆新馆馆徽(LOGO)设计
Unit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Section A 1a—1c
刺与柔
有趣的沙漏
“次氯酸分解的数字化实验”设计说明
DIY装饰沙漏
Unit 4 Making the newsReading
DIY装饰沙漏
回忆的沙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