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塑造人生
——中学生责任教育模式探微
2014-06-13顾士荣
顾士荣
(邳州市张楼中学,江苏 邳州 221300)
小事塑造人生
——中学生责任教育模式探微
顾士荣
(邳州市张楼中学,江苏 邳州 221300)
问卷调查显示,中学生的责任教育现状堪忧,责任教育任重道远。何确定责任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方法,如何创新责任教育机制和模式,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省某校中学生责任意识现状的两次问卷调查,探索高中生责任教育实施细则,旨在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创造美好人生。
中学生教育 责任教育 实施模式
一、问卷调查,引人沉思——责任教育问题的提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对民族、对国家有着强烈责任感的志士仁人的奋斗史,正是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铸成了民族的脊梁。2005年台湾著名校长高震东作的“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精彩演讲,极大地震动了国人。高震东校长认为,“匹夫有责”应改成“我的责任”,“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是孟子的思想,唯有持这个思想,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我们今天之所以大力提倡并实施责任教育,正是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学生责任教育是对当代中学生进行以“责任”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以唤醒他们的责任意识,激发他们的责任情感,培养他们履行责任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责任行为。
责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要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基础教育实施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这些规定都足以说明“道德责任”、“社会责任感”在素质教育和道德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当代高中生的责任感现状如何呢?一项针对高中生责任感现状的问卷调查显示了该问题的严峻性和实施责任教育的必要性。
该问卷设计从责任感的表现(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对自己)及责任感个性品质构成的四因素(知、情、意、行)方面设问,共设选择题50题,于同一时间向初一至高三六个年级的学生发放问卷,共发问卷5407份,回收有效问卷达5389份。
调查结果显示:
其一,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从“作为一名中国人,你感到很骄傲”、“对每周的升旗仪式,你的态度是很重视的”等12题来看,中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时强时弱,对于对社会应负的责任认识,有时清楚有时模糊,出现国家意识淡化、社会责任感减弱的倾向。
其二,对集体和他人的责任。从“奉献和索取的关系中你认为奉献应大于索取”、“你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看法”等19题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对朋友非常真诚,乐于助人,对朋友有较强的责任心。不少学生不懂得帮助中涉及批评,做忠诚的诤友,即使措辞激烈一些,也是对朋友负责的表现。多数学生对人应具有较强的责任感的基本素质是认同的。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家人有爱心,对家庭事务负责的意识较强,但责任能力有待提高。大多数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意识较强,但少数学生责任心态让人担忧。学生中不少人是知与行分离,真正自觉主动为集体服务的人较少。
其三,对自己的责任。从“如果用非正当手段能解决你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你会采用吗”、“在公园内,如果看见一个小孩突然落水,你会怎么做”、“你努力学习最主要的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进步作贡献吗”等19题可以看出,学生要求自我发展的责任意识还是比较强的,学生对自我心灵爱护的主流是积极的,少数学生消极对待。
调查结果让我们反思:责任感的形成是一个非自发的过程,它需要通过教育、培养,依赖于外部的导向和内在的自教自律、自我体验形成。强化责任感素质教育力度,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责任教育模式。
二、科学论证——确定责任教育的具体目标和评价方法
1.责任教育具体目标
(1)把学生培养成为为自己负责的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品德负责,为自己的学习和前途负责。
①培养学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自觉遵守 《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规章制度,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成为讲文明、守纪律、懂法律的人。
②培养学生为自己的品德负责:平等待人,与人为善;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为人正直,富有正义感;勇对困难,意志坚定,尊敬师长,善于接受他人意见建议;友爱同学,正常交往。
③培养学生为自己的学习和前途负责: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勤奋学习,善于运用科学学习方法,勇于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善于与同学合作交流,努力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为实现人生目标不断努力。
(2)把学生培养成为对他人负责的人——为家庭负责,为班级负责,为学校负责。
①培养学生为家庭负责:孝敬父母,心存感恩之心;体谅父母辛劳,善于与父母沟通交流,正确对待父母的批评教育;能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②培养学生为班级负责:尊老爱幼;与同学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热情帮助遇到困难的人。学生要具有强烈的班级荣誉感,热心班级事务,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认真履行对班级应尽的义务,刻苦学习,团结进取。
③培养学生为学校负责:具有强烈的学校荣誉感,对学校心存感恩之心;努力学习文化,培养创新能力,为学校争光;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举止文明;爱护公物;仪表着装符合学校要求。
(3)把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负责的人:热爱祖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遵守公共秩序,讲究社会公德,做合格公民。热爱和平,树立为人类和平事业贡献力量的理想。学习、传播环境科学知识,树立环保意识,为环境保护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责任教育目标的评价方法
我校责任教育采取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班委会评价、教师评价、家庭评价及学校问卷调查评价法、家庭问卷调查评价法、社区问卷调查评价法等多元评价法。
三、贵在实践——创新德育模式,形成新的责任教育机制
机制在教育管理中起到重要的导向、保障、杠杆作用,因此制度或机制的创新尤为重要。在学校长期的责任教育实践中,逐渐探索和形成了如下制度:
1.评选表彰“整洁优美教室”、“安静自习教室”制度。(每学期一次,德育处负责、年级处负责定期组织。)
2.德育处长联席会议制度。(周四下午:隔周一次,教学处、年级处教学处长定期参加。)
3.班主任例会制度。(原则上隔周一次,注重研讨、交流、评价、反馈。)
4.“团结互助宿舍、安静就寝宿舍”评选制度。(每学期由德育处、年级处安排。)
5.星级宿舍、优美教室评选制度。(每学期由德育处、年级处安排。)
6.艺术节、知识节、体育节活动制度。(每学年都举办两次体育运动会,一次知识节,以及元旦、教师节文艺演出活动。)
7.班主任师徒结对子制度。(每学期由德育处、年级处安排。)
8.每周升降国旗和国旗下讲话制度。(每周一早上进行,由德育处安排。)
9.暑期军训夏令营系列教育活动制度。(德育处、年级处负责。)
10.利用特殊纪念日和每年例行的大型活动开展爱国主义系列教育活动制度。(德育处、年级处负责。)
11.班会周会制度。(每周由德育处安排。)
12.学生考勤制度。(每周由德育处安排。)
13.体育竞赛制度。(每学期由教学处安排。)
14.环境卫生制度。(由德育处、卫生室负责。)
15.个人卫生制度。(由德育处、卫生室负责。)
16.宿舍管理制度。(由德育处负责。)
17.出入学校管理制度。(由保卫处负责。)
18.学生奖惩制度。(由德育处负责。)
19.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每学期由教学处负责。)
20.学分管理制度。(每学期由教学处负责。)
四、初见成效——责任教育任重道远
教育科学的生命在于实践,但凡有生命力的教育改革成果,都是从教育实践开始的。为了解责任教育效果,我们对该校高三学生责任意识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将调查的结果与初一、高一学生的调查结果作比较,可以看出我校开展的责任教育是卓有成效的。现对结果进行分析:
本次问卷共向高三年级学生下发调查问卷946份,回收有效问卷903份。
(1)从“你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等12题来看,经过三年的学习,高三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对于对社会应负的责任的认识已经比较清楚,学生中绝大多数人国家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增强。(2)从“对集体和他人的责任”等19题可以看出,高三学生绝大多数学生对朋友非常真诚,乐于助人,对朋友有较强的责任心。不少学生不懂得帮助的意义涉及批评,做忠诚的诤友,即使措辞激烈一些,也是对朋友负责的表现。多数学生对人应具有较强的责任感的基本素质是认同的。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家人很有爱心,解决家庭问题能力有较大提高。对家庭事务负责的意识较强,对集体的责任意识较强,学生中能主动为集体服务的人大增加。(3)从“对自己的责任”等19题可看出,高三学生要求自我发展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学生对自我心灵的爱护主流是积极的。
几年来,我校坚持围绕“小事做起,塑造人生——做负责的中学生”这一教育主题,开展了制度化、规范化、系列化的责任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教育效果。通过责任教育,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矫正了学生的偏差行为,规范了学生的责任行为,提高了学生的责任能力,优化了班级的凝聚力,强化了集体的荣誉感,“负责”已于“润物细无声”中渗透至学生的心灵。在责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活动中,学校形成了一套较全面、系统的责任教育与行为规范教育的评估制度,使责任教育与行为规范教育的考评落到实处。一堂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课,一次深刻的讲座,一场热烈的辩论,一次集体的辅导,一次考察参观,一部影视作品的赏析,一篇优秀文章的阅读交流,等等,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自觉地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实践体悟中增强道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并逐渐内化为一种优良素质。
对中学生责任教育的探索仍在继续,这仅仅是个开端,
我们期待在更高层次上的又一次出发。
[1]张少华.责任教育研究,2009,3.
[2]曾梓良.中学生心态探秘.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
[3]叶一舵.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明出版社,2003.
[4]沃建中主编.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