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经典诵读提高人文素养

2014-06-13赵春阳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熏陶古诗文古诗

赵春阳

我国古代的经典诗文、经典故事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它凝聚了古代贤人的大彻大悟,睿语哲思。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收到良好效果。学生们在诵读古诗文、古典故事的过程中学习了古典文化、提高了人文素养、规范了做人言行。

一、 古诗文诵读

1.轻松学习。

学校自开展经典诵读以来,充分利用个别早自习、晨读、间操时间和上课响铃时间。在每次响铃之前播放一首古诗或下课铃响之后播放同一首古诗,时间长了学生就跟着吟诵自然记下。在教师巧妙的安排下还会出现学生比积累、比记忆、比古诗解释等方面的竞争,无形中激发了学习兴趣,提升了学习能力。有专家在调查分析后指出:在儿童阶段提倡读诵经典,是一个出力少、见效快、后劲足的教育方法:出力少——每天只需诵读20-30分钟即可,不用特意抽出大量时间来背诵,不需要多加解释,不增加家长负担。见效快——学生诵读2-3个月后就可发生明显改变。后劲足——在学生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其记忆力会达到较高的顶峰,每学期轻松记下几十首古诗文。而且记下的东西包含了大量优秀的经典文化知识,个人一辈子也受用不尽,解读不完。当孩子把这些记到脑子里,就自然激发了他们的理解力和创造力,这是永不枯竭的源泉!

2.厚积薄发,培养悟性。

古诗文诵读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应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实践行为。在吟诵活动中提出“诵读为本,不求甚解”,这就要求教师不要对每首古诗都去一句一句的分析,而是让学生在吟诵中自悟自得,在自悟自得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积累多了,将来理解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许多原来理解不深的东西自然能做到“无师自通”。对此,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张庆同志曾讲过这样一个比喻。他说:小时候读书、背书,犹如在天空布云彩,云彩积厚了,自然就会落雨。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积累的过程,小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读得多、背得多,文化底蕴自然就能厚实。开展儿童经典诵读是激发潜能、学习语言、增强人文底蕴、开启智慧的重要途径,同时又能培养孩子的高尚情操和人文关怀,由此可以使孩子变得胸怀博大、知书达理、善良聪慧、乐观坚定。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中发现,学生通过自悟而受到的思想教育、情感熏陶以及所获得的知识,远高于教师分析指导所得。

3.教学相长,提高素质。

在国学经典教学中,没有教师的身体力行是不行的。教师与学生共同诵读经典是一个品味人生,修身养性的美妙时刻。在这过程中教师免不了与学生一起谈古论今、理解诗句。教师更要有一桶水,要从多方面去谈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悟,要让学生看到老师知识的渊博,要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经典诵读,还有助于我们优化技能,净化心灵,升华情感,提高自身素质。

4.开展经典诵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附加的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显然,在语文教学中,培育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是“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基本方法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古诗只有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在古诗文诵读中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必须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阅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整体感知,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吟诵对学生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至今仍有积极的作用。反复诵读,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让一篇篇优秀的诗文在他们那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地反刍、发酵,使之成为他们一生高远见识、健全人格的源头活水,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古诗文有其独特的节奏和韵律,特别是古典诗词,词句匀称工整,音节铿锵鲜明,特别适合诵读。学生吟诵诗文,抑扬顿挫,韵味无穷,不仅可以感受到汉语言的音律之美,诗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还可以积累语言,吸收古代语言的营养。特别是通过大量的反复的吟诵,使学生感悟到了古诗文“温柔敦厚”的语言特色,并逐渐内化古诗文中高尚的思想道德、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同时使他们的文化底蕴逐渐厚实起来。

二、古典故事诵读

在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我们把《二十四孝》、“仁”、“礼”、“信”等方面内容通过精心挑选编排,也列入诵读范围内,让我们师生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这些优秀故事像丝雨一样默默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真正做到了“进人耳,入人心”。时刻指导着我们的言行与思想,它在微笑着告诉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美德少年。 “百善孝为先”,孝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孝感动天》、《负米养亲》、《扇枕温衾》、《鹿乳奉亲》等经典故事学生们读着觉得新奇,读过几遍之后就自觉地把故事中的人物与自己对比,自然中发现差距。大部分学生自觉改掉许多坏习惯,在班级、学校和家庭中慢慢形成了孝敬父母、敬老人、爱家庭、爱他人、爱家乡、爱同学、爱学校、爱祖国等优良传统。通过诵读让学生常有感激之心、常怀感恩之情,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无论从历史的责任感还是从时代的需要出发,通过倡导小学生诵读古典美文,引领孩子们争做美德少年,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猜你喜欢

熏陶古诗文古诗
用艺术熏陶家风
如此熏陶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品读古诗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古筝走进课堂 接受民族音乐熏陶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