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作家寻找台湾白色恐怖受难者

2014-06-12黄昉苨

凤凰资讯报 2014年48期
关键词:受难者基隆遗孀

黄昉苨

台湾人蓝博洲用近30年做了一件事:寻找和记录1950年代台湾白色恐怖的受害者。

政治禁忌 蓝博洲出生在台湾中部一个客家工人家庭,是家里的第八个小孩。15岁就立志要当一个小说家。寻找白色恐怖受难者,是蓝博洲在《人间》杂志当记者时接受的第一项任务。他找到当年一位社会运动领袖的遗孀,两个人约在难友家见面,也不敢录音,老太太说一点,他记一点。

那是一个出身台北富裕家庭的革命青年,约会时会带着女朋友一起去为酒家里的姑娘义务治疗梅毒。在日据时代,他因反抗殖民统治而被打断5根肋骨,投入狱中,光复后,目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与独占,他又愤起抗议。连他的父亲也不谅解:“我们家有钱、有地位、活得好好的!怎么就会生出你这个老是反政府的儿子?”“您保守、驯服,只顾虑到自己的身家安危与荣华富贵,看不到人民被强权出卖的痛苦!”这位台大医院医生在1950年被枪决,时年32岁。

老人告诉蓝博洲,临刑前一天,丈夫在监狱里偷偷给自己递了一封遗书:“把我的尸身用火烧了,撒在我所热爱的这片土地上,也许可以对人们种空心菜有些帮助呢。”

这段往事让当年的蓝博洲感到“无以名状的震撼”:台湾竟然还有过这样的人?

1987年,蓝博洲的第一篇非虚构报道《美好的世纪——寻找战士郭琇琮大夫的足迹》在台湾《人间》杂志上刊出,一时引起轰动。

电影《悲情城市》 他笔下最有名的人物,是基隆中学前校长钟浩东。他没门没路带着妻子赴大陆抗日的热血青年。1950年,钟浩东被国民政府枪决,主要罪行是和老师们偷偷办报。

后来在电影《悲情城市》里,梁朝偉所饰演的角色在监狱中看着他的朋友们一一被带去枪决,这些年轻人临走时所唱的日文歌,正是现实中钟浩东在面临枪决时所唱的:“在充满回忆的小山上,遥望他国的天空,忆起在梦中消逝的一年,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

马车的声音,令人怀念,去年送走你的马车,竟是永别。”

写完《美好的世纪》,蓝博洲从杂志社辞职,专心投入到寻找白色恐怖受难者的工作中。在台北郊外、不通电话的家里,蓝博洲过起了“跟外界不大联络”的生活。他开始撰写基隆中学前校长钟浩东的故事。为了能铆着这个选题写,他选择当一个自由作家,“有自由,没薪水”。他开着自己的二手破车跑遍了台湾南北,找到了钟浩东在基隆中学的同事,和他的遗孀蒋碧玉,与他们一一聊过。

他忘不了自己当年硬着头皮问她钟浩东遇难的细节。老太太说着就哽咽了,回屋拿出一封丈夫的遗书。遗书是三页十行字的信,每一行字都清清楚楚的,唯有第二页的第一行字有一些涂改。那一句是钟浩东隐晦地对妻子透露自己的最终结局。“我一下就明白钟浩东当时面临的情境了。”蓝博洲说,“他不能明讲,否则书信无法通过官方审查被寄出来。”

被当作特务 在他笔下有这样的故事:曾经有过那么一个时代,有过那么一批不甘接受日本殖民教育的台湾青年,他们有人冒着战火“寻找祖国三千里”,从台湾一路走到丹东;有人在光复后,听到广播里用普通话说一句“亲爱的台湾同胞”,就开始流泪;也有人带着自己的新婚妻子,没门没路地,跑到大陆去要求支援抗日……而这些青年大都在上世纪50年代初因为思想左倾、反抗政府被捕入狱,在台湾遭到枪决。

这些年,蓝博洲写了20多本与1950年代台湾白色恐怖受难者有关的书,许多书中人物都是当年的地下共产党员。时光荏苒,如今,政治不再是禁忌,但民众也不再对这些书抱有从前的兴趣。

郭琇琮的遗孀最初一直以为蓝博洲是特务:连她儿子都不感兴趣的过去,怎么会有这么年轻的人主动来追问呢?尽管如此,当蓝博洲找上门来时,她已下定决心要讲出丈夫不为人知的一生——哪怕是对着一个特务。那一年,郭夫人已经年过七旬,她觉得这也许是自己最后能向人讲述丈夫生平的机会了。

好多次,蓝博洲也会觉得“要不写完这个故事就算了”,但是往往出门和素不相识的老头老太太一通聊下来,又改了主意。

蓝博洲相信自己的写作自有意义:如果他不去找到这些老人,那后人如果想了解当年发生了什么,不是只能翻看国民党的官方档案?

10月的最后一个星期,蓝博洲重走了一段长征路。说起过往的事情来,他挺平静,也挺乐呵。只有一个消息让他小小激动了一下:北京友人传来信息,说《台共党人的悲歌》现在成了畅销书。

猜你喜欢

受难者基隆遗孀
印度代奥利集中营受难者郑云满口述史
福建省老促会、老区办元旦、春节慰问革命"五老"及遗孀
黔西南州委离退局走访慰问异地居住离退休干部及遗孀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钟山区委离退局慰问老干部
黔西县委离退局中秋前夕走访帮扶特困老干部遗孀
裴指海:作家是面对黑暗的“受难者”
《苏联政治恐怖受难者》光盘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