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水平、盈利能力与“第四利润源”
2014-06-12许港韩先锋宋文飞
许港 韩先锋 宋文飞
摘要:基于2005~2010年中国37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对中国工业信息化水平与盈利能力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考察。结果表明:我国工业信息化水平与盈利能力在长短期内均表现出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且具有相互促进的累积循环效应,从而为 “第四利润源”理论提供了实际证据。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第四利润源”的驱使下,企业往往会更加注重自身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即存在一定的反哺效应;中国工业信息化水平与盈利能力的互动关系因行业差异而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特征。
关键词:信息化水平;盈利能力;第四利润源;面板协整;误差修正模型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4)05-0011-04
“第四利润源”理论认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对基于市场信息的快速反应系统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由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通过降低信息获取成本和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而增加利润,从而使得信息化成为了继物质资源节约、劳动节约、物流费用节约之后的企业“第四利润源”。在当前我国大力提倡提高信息化水平的背景下,“第四利润源”理论在我国是否成立,企业又该如何有效获取“第四利润源”?信息化水平与盈利能力关系如何,是否会因行业个体不同而表现出异质性特征?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解答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文献回顾
理论界围绕信息化水平与竞争力或盈利能力等相关问题展开了系列研究。
国外研究方面,一种观点认为,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对企业绩效有促进作用,即支持“第四利润源”理论。Hope认为,信息化既改进了企业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又有利于促进生产率整体提升[1];Deweet等认为信息化提高了信息在组织内获取、共享及传播的有效程度,并最终提高企业绩效[2];Nevo等研究表明,信息技术有利于解决企业组织中存在的问题,便于企业进行有效扩张[3]。另一种观点认为,信息化水平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即对“第四利润源”理论持怀疑态度。Tippins等研究发现,IT对于企业绩效没有直接的影响力[4];Stratopoulos等认为当企业消化吸收信息技术的时间过长时,可能会导致大量投资浪费,进而产生“生产率悖论”现象[5]。
国内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对“第四利润源”理论的定性阐述。王世波等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企业信息化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6];姜继忱等提出了信息化通过优化价值链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观点[7];徐建中阐述了信息化在企业生产、技术创新、外部响应等方面对竞争力的促进作用[8]。实证研究方面较少,兰宜生等研究表明,企业绩效不仅受到信息化变量的影响,而且也受到行业变量的显著影响[9];吴海民实证检验了市场关系、交易成本和企业利润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为有关“第四利润源”的理论探讨提供了实际证据[10]。
上述研究虽有助于认识信息化水平与盈利能力的关系,但尚存在一定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国外学者的研究观点尚存在较大争议,未形成较为一致的研究结论;另一方面,国内相关研究较少,尤其实证研究还不多见;同时,国内外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信息化对竞争力或绩效的影响,很少涉及对二者之间互动关系的考察。鉴于此,本文拟以中国工业37个细分行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工业信息化水平与盈利能力之间是否存在长短期的互动关系。
2模型设定和数据说明
2.1模型设定
对于模型(3),①H0:φi1=0,若φi1显著,说明误差修正机制产生,则可判断信息化水平对盈利能力存在长期因果关系;②H0:φi2=0,若φi2显著,则认为信息化水平在短期中对盈利能力有因果关系。
对于模型(4),①H0:βi1=0,若拒绝βi1为零的原假设,说明误差修正机制产生,则可判断盈利能力对信息化水平存在长期因果关系;②H0:βi2=0,若拒绝βi2为零的原假设,则认为盈利能力在短期中对信息化水平有因果关系。若βi1、βi2、φi1、φi2均显著,则表示中国工业信息化水平和盈利能力存在长期和短期的双向因果关系。
2.2数据与变量说明
本文选取了中国37个工业行业2005~2010年的面板数据。在中国工业39个行业中,由于“其他采矿业”和“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数据缺失太多,故从样本中剔除。因此,本文最终确定的研究对象为从“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到“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共37个细分行业。对信息化水平和盈利能力变量的具体设定如下:
(1)信息化水平(Ⅱ):参照波拉特的信息经济学原理[11],借鉴何伟[12]对中国工业行业信息化水平测算的做法,结合我国工业的具体特征,本文认为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是由行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行业大中型企业数、行业总资产贡献率、行业人均利润水平、行业固定资产年均余额、行业销售额、行业总产值、行业新产品销售收入、行业R&D人员全时当量、行业R&D经费等因素共同决定的。因此,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逐年对上述指标进行处理,进而获取2005~2010年37个细分行业信息化的主成分及综合得分,并以各年信息化水平的综合得分作为衡量各细分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指标。
(2)盈利能力 (CP),根据我国工业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的统计特点,选取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作为盈利能力的衡量指标,原因在于该指标不仅可反映企业投入的生产成本及费用的经济效益,也能反映企业降低成本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成本费用控制得越好,盈利能力越强。
(3)行业特征虚拟变量。ZBH表示技术密集度的虚拟变量,如果i为中低技术行业则取值为1,如果i为高技术行业则取值为0。RD表示R&D程度的虚拟变量,如果i为高R&D行业则取值为1,如果i为中低R&D行业则取值为0。MON表示垄断程度的虚拟变量,如果i为垄断性行业则取值为1,如果i为竞争性行业则取值为0。
3实证分析
中国工业细分行业的Ⅱ和CP及其一阶差分序列的LLC检验,Fisher-ADF检验、Fisher-PP的检验结果见表1。可知所有变量均平稳。
误差修正项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当信息化水平偏离均衡状态时,误差修正项对下一年度的信息化水平有直接影响。ΔCPit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短期内盈利能力对信息化水平有促进作用。
综上可知,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我国工业行业均存在信息化水平与盈利能力的双向因果关系,即存在长期和短期的互动关系。信息化水平与盈利能力相互促进,具有显著的累积循环效应,也进一步表明“第四利润源”理论在中国工业行业层面得到了验证。那么,信息化水平与盈利能力的互动关系是否因行业不同而存在差异呢?尤其是二者的长期互动关系又存在何种差异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进一步从行业技术密集度按技术密集度划分,高技术行业是指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其他行业为中低技术行业。、R&D强度按R&D强度划分,高R&D强度行业是指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其他行业为中低R&D强度行业。、垄断程度按行业垄断程度,垄断行业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烟草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其他行业均为竞争性行业。三个方面来揭示二者之间长期互动可能存在的行业异质性特征,估计结果见表3,其中模型ⅰ~ⅲ是信息化水平对盈利能力影响的异质性估计结果,模型ⅳ~ⅵ为盈利能力对于信息化水平影响的异质性估计结果。
由表3可知,模型ⅰ~ⅲ中信息化水平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信息化水平对盈利能力具有正向影响的结论是稳健的,即“第四利润源”理论在中国工业行业层面得到检验的结论是可靠的;模型ⅳ~ⅵ中盈利能力系数亦均显著为正,表明盈利能力对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即企业在获取“第四利润源”的同时会投入更多的资源来改善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具有一定的反哺效应。这充分佐证了二者相互促进,具有累积循环效应的结论。
Ⅱ×ZBH系数显著为负,说明相对于中低技术行业,信息化水平对高技术行业盈利能力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Ⅱ×RD和Ⅱ×MON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在考虑R&D强度和垄断强度等行业特征时,信息化水平对盈利能力促进作用的差异性并不显著;CP×ZBH系数显著为负,充分表明随着技术密集度的提高,盈利能力对信息化水平的促进作用不断提高。在考虑R&D强度特征时,盈利能力对信息化水平促进作用的差异性并不显著。Ⅱ×MON影响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相对于竞争性行业,盈利能力对垄断性行业信息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从行业异质性角度考察发现,中国工业信息化水平与盈利能力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特征。在技术密集度较高的行业,信息化水平对盈利能力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在技术密集度较高、垄断水平较高的行业,盈利能力对信息化水平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R&D强度则没有显著影响到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这充分说明“第四利润源”理论成立是有条件的,企业获取“第四利润源”后对自身信息化能力提升的力度也会因行业异质而表现出较大差异。
4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发现,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工业在长期和短期均存在信息化水平和盈利能力的双向因果关系,二者相互促进,具有累积循环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信息化水平与盈利能力之间的互动关系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特征。
上述研究结论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首先,总体上看,中国工业信息化水平与盈利能力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因果关系,说明当前我国大力提高信息化水平对工业的竞争能力提升是有效的。可以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来提升我国工业企业参与市场活动的竞争力,并引导企业在提高自身盈利能力的同时,投入更多的资源以加强自身信息化水平建设,促进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其次,由于信息化水平与盈利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特征,应针对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实施差异化和有针对性的措施,诸如不断加强信息化水平与盈利能力在技术密集度较高行业的良性互动,努力发挥二者之间的正向累积循环效应,从而实现我国工业信息化水平改善和盈利能力提升的“双赢”。
参考文献:
[1]J Hope, T Hope, Competing in the Third Wave[M].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7.
[2]T Dewett, G R Jones.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Organization:A Review, Model and Assessment[J].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1,27(5):313-346.
[3]D Nevo, Y Wand. Organizational Memory Information Systems: A Transactive Memory Approach[J].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05,39(9):549-562.
[4]M J Tippins, R S Sohi. IT Competency and Firm Performance: I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 Missing Link?[J]. Strategic ManagementJournal, 2003,24(7):754-761.
[5]Stratopoulos, Dehning. Does Successful Investment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lve the Productivity Paradox?[M].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2000.
[6]王世波,王成.基于SEM的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7):137-139.
[7]姜继忱, 张同斌. 信息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机理分析与机制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8 (4) : 62-66.
[8]徐建中,朱美荣,关守成.基于二元结构维度的信息化对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作用力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0(12):3-6.
[9]兰宜生,李皓.基于阶层线性模型的企业信息化行业特征分析[J].管理评论,2009(10):22-32.
[10]吴海民. 市场关系、交易成本与实体企业“第四利润源”——基于2007~2011年370家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4).
[11][美]波拉特.信息经济论[M].李必祥,译.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12]何伟.中国工业行业信息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4):59-64.
[13]Pedroni P. Critical Values for Cointegration Tests in Heterogeneous Panels with Multiple Regressors[J]. 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9,(61):653 - 670.
(责任编辑:辜萍)
3实证分析
中国工业细分行业的Ⅱ和CP及其一阶差分序列的LLC检验,Fisher-ADF检验、Fisher-PP的检验结果见表1。可知所有变量均平稳。
误差修正项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当信息化水平偏离均衡状态时,误差修正项对下一年度的信息化水平有直接影响。ΔCPit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短期内盈利能力对信息化水平有促进作用。
综上可知,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我国工业行业均存在信息化水平与盈利能力的双向因果关系,即存在长期和短期的互动关系。信息化水平与盈利能力相互促进,具有显著的累积循环效应,也进一步表明“第四利润源”理论在中国工业行业层面得到了验证。那么,信息化水平与盈利能力的互动关系是否因行业不同而存在差异呢?尤其是二者的长期互动关系又存在何种差异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进一步从行业技术密集度按技术密集度划分,高技术行业是指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其他行业为中低技术行业。、R&D强度按R&D强度划分,高R&D强度行业是指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其他行业为中低R&D强度行业。、垄断程度按行业垄断程度,垄断行业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烟草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其他行业均为竞争性行业。三个方面来揭示二者之间长期互动可能存在的行业异质性特征,估计结果见表3,其中模型ⅰ~ⅲ是信息化水平对盈利能力影响的异质性估计结果,模型ⅳ~ⅵ为盈利能力对于信息化水平影响的异质性估计结果。
由表3可知,模型ⅰ~ⅲ中信息化水平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信息化水平对盈利能力具有正向影响的结论是稳健的,即“第四利润源”理论在中国工业行业层面得到检验的结论是可靠的;模型ⅳ~ⅵ中盈利能力系数亦均显著为正,表明盈利能力对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即企业在获取“第四利润源”的同时会投入更多的资源来改善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具有一定的反哺效应。这充分佐证了二者相互促进,具有累积循环效应的结论。
Ⅱ×ZBH系数显著为负,说明相对于中低技术行业,信息化水平对高技术行业盈利能力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Ⅱ×RD和Ⅱ×MON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在考虑R&D强度和垄断强度等行业特征时,信息化水平对盈利能力促进作用的差异性并不显著;CP×ZBH系数显著为负,充分表明随着技术密集度的提高,盈利能力对信息化水平的促进作用不断提高。在考虑R&D强度特征时,盈利能力对信息化水平促进作用的差异性并不显著。Ⅱ×MON影响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相对于竞争性行业,盈利能力对垄断性行业信息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从行业异质性角度考察发现,中国工业信息化水平与盈利能力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特征。在技术密集度较高的行业,信息化水平对盈利能力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在技术密集度较高、垄断水平较高的行业,盈利能力对信息化水平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R&D强度则没有显著影响到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这充分说明“第四利润源”理论成立是有条件的,企业获取“第四利润源”后对自身信息化能力提升的力度也会因行业异质而表现出较大差异。
4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发现,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工业在长期和短期均存在信息化水平和盈利能力的双向因果关系,二者相互促进,具有累积循环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信息化水平与盈利能力之间的互动关系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特征。
上述研究结论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首先,总体上看,中国工业信息化水平与盈利能力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因果关系,说明当前我国大力提高信息化水平对工业的竞争能力提升是有效的。可以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来提升我国工业企业参与市场活动的竞争力,并引导企业在提高自身盈利能力的同时,投入更多的资源以加强自身信息化水平建设,促进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其次,由于信息化水平与盈利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特征,应针对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实施差异化和有针对性的措施,诸如不断加强信息化水平与盈利能力在技术密集度较高行业的良性互动,努力发挥二者之间的正向累积循环效应,从而实现我国工业信息化水平改善和盈利能力提升的“双赢”。
参考文献:
[1]J Hope, T Hope, Competing in the Third Wave[M].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7.
[2]T Dewett, G R Jones.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Organization:A Review, Model and Assessment[J].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1,27(5):313-346.
[3]D Nevo, Y Wand. Organizational Memory Information Systems: A Transactive Memory Approach[J].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05,39(9):549-562.
[4]M J Tippins, R S Sohi. IT Competency and Firm Performance: I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 Missing Link?[J]. Strategic ManagementJournal, 2003,24(7):754-761.
[5]Stratopoulos, Dehning. Does Successful Investment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lve the Productivity Paradox?[M].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2000.
[6]王世波,王成.基于SEM的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7):137-139.
[7]姜继忱, 张同斌. 信息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机理分析与机制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8 (4) : 62-66.
[8]徐建中,朱美荣,关守成.基于二元结构维度的信息化对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作用力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0(12):3-6.
[9]兰宜生,李皓.基于阶层线性模型的企业信息化行业特征分析[J].管理评论,2009(10):22-32.
[10]吴海民. 市场关系、交易成本与实体企业“第四利润源”——基于2007~2011年370家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4).
[11][美]波拉特.信息经济论[M].李必祥,译.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12]何伟.中国工业行业信息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4):59-64.
[13]Pedroni P. Critical Values for Cointegration Tests in Heterogeneous Panels with Multiple Regressors[J]. 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9,(61):653 - 670.
(责任编辑:辜萍)
3实证分析
中国工业细分行业的Ⅱ和CP及其一阶差分序列的LLC检验,Fisher-ADF检验、Fisher-PP的检验结果见表1。可知所有变量均平稳。
误差修正项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当信息化水平偏离均衡状态时,误差修正项对下一年度的信息化水平有直接影响。ΔCPit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短期内盈利能力对信息化水平有促进作用。
综上可知,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我国工业行业均存在信息化水平与盈利能力的双向因果关系,即存在长期和短期的互动关系。信息化水平与盈利能力相互促进,具有显著的累积循环效应,也进一步表明“第四利润源”理论在中国工业行业层面得到了验证。那么,信息化水平与盈利能力的互动关系是否因行业不同而存在差异呢?尤其是二者的长期互动关系又存在何种差异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进一步从行业技术密集度按技术密集度划分,高技术行业是指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其他行业为中低技术行业。、R&D强度按R&D强度划分,高R&D强度行业是指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其他行业为中低R&D强度行业。、垄断程度按行业垄断程度,垄断行业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烟草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其他行业均为竞争性行业。三个方面来揭示二者之间长期互动可能存在的行业异质性特征,估计结果见表3,其中模型ⅰ~ⅲ是信息化水平对盈利能力影响的异质性估计结果,模型ⅳ~ⅵ为盈利能力对于信息化水平影响的异质性估计结果。
由表3可知,模型ⅰ~ⅲ中信息化水平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信息化水平对盈利能力具有正向影响的结论是稳健的,即“第四利润源”理论在中国工业行业层面得到检验的结论是可靠的;模型ⅳ~ⅵ中盈利能力系数亦均显著为正,表明盈利能力对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即企业在获取“第四利润源”的同时会投入更多的资源来改善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具有一定的反哺效应。这充分佐证了二者相互促进,具有累积循环效应的结论。
Ⅱ×ZBH系数显著为负,说明相对于中低技术行业,信息化水平对高技术行业盈利能力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Ⅱ×RD和Ⅱ×MON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在考虑R&D强度和垄断强度等行业特征时,信息化水平对盈利能力促进作用的差异性并不显著;CP×ZBH系数显著为负,充分表明随着技术密集度的提高,盈利能力对信息化水平的促进作用不断提高。在考虑R&D强度特征时,盈利能力对信息化水平促进作用的差异性并不显著。Ⅱ×MON影响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相对于竞争性行业,盈利能力对垄断性行业信息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从行业异质性角度考察发现,中国工业信息化水平与盈利能力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特征。在技术密集度较高的行业,信息化水平对盈利能力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在技术密集度较高、垄断水平较高的行业,盈利能力对信息化水平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R&D强度则没有显著影响到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这充分说明“第四利润源”理论成立是有条件的,企业获取“第四利润源”后对自身信息化能力提升的力度也会因行业异质而表现出较大差异。
4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发现,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工业在长期和短期均存在信息化水平和盈利能力的双向因果关系,二者相互促进,具有累积循环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信息化水平与盈利能力之间的互动关系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特征。
上述研究结论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首先,总体上看,中国工业信息化水平与盈利能力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因果关系,说明当前我国大力提高信息化水平对工业的竞争能力提升是有效的。可以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来提升我国工业企业参与市场活动的竞争力,并引导企业在提高自身盈利能力的同时,投入更多的资源以加强自身信息化水平建设,促进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其次,由于信息化水平与盈利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特征,应针对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实施差异化和有针对性的措施,诸如不断加强信息化水平与盈利能力在技术密集度较高行业的良性互动,努力发挥二者之间的正向累积循环效应,从而实现我国工业信息化水平改善和盈利能力提升的“双赢”。
参考文献:
[1]J Hope, T Hope, Competing in the Third Wave[M].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7.
[2]T Dewett, G R Jones.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Organization:A Review, Model and Assessment[J].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1,27(5):313-346.
[3]D Nevo, Y Wand. Organizational Memory Information Systems: A Transactive Memory Approach[J].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05,39(9):549-562.
[4]M J Tippins, R S Sohi. IT Competency and Firm Performance: I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 Missing Link?[J]. Strategic ManagementJournal, 2003,24(7):754-761.
[5]Stratopoulos, Dehning. Does Successful Investment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lve the Productivity Paradox?[M].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2000.
[6]王世波,王成.基于SEM的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7):137-139.
[7]姜继忱, 张同斌. 信息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机理分析与机制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8 (4) : 62-66.
[8]徐建中,朱美荣,关守成.基于二元结构维度的信息化对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作用力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0(12):3-6.
[9]兰宜生,李皓.基于阶层线性模型的企业信息化行业特征分析[J].管理评论,2009(10):22-32.
[10]吴海民. 市场关系、交易成本与实体企业“第四利润源”——基于2007~2011年370家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4).
[11][美]波拉特.信息经济论[M].李必祥,译.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12]何伟.中国工业行业信息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4):59-64.
[13]Pedroni P. Critical Values for Cointegration Tests in Heterogeneous Panels with Multiple Regressors[J]. 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9,(61):653 - 670.
(责任编辑: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