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创设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策略与艺术

2014-06-11张爽

师道·教研 2014年3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创设探究

张爽

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有责任设计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以此来调动并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让自主探究能力在数学课堂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并形成一种学习习惯,受益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一、形成民主氛围,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课堂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应当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以求对一个问题得到最佳的解答方案。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萌发探究动机,活跃发散思维,激发想象力。

二、设计问题,培养学生探究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要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创设问题情景,教师要尽量“再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多提一些有利于发散思维解决的问题,以促进学生提出尽可能多的想法和解法(见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三、转变学生定势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著名的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解决问题途径的挖掘意识及多向思维习惯,逐步形成发散思维。

学生通过探究从问题的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进行或顺向、或逆向、或纵向、或横向的灵活而敏捷的思考,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众多方案。从而打破了学生的思维的定势,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利用数学学科特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1. 注重数学概念教学。

理解与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基础知识和提高数学能力的关键。深入理解数学概念,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切切实实让学生夯实基础。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命题形式,就会引领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精细地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只有在诱导乐于求异的心理倾向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学生在对概念、定理等基础知识的理解过程中,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从正反两极进行比较,因而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可以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因此,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培养。

2. 注重数学图形教学。

数学问题,往往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述的。挖掘图形的特征,对开拓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探究为主导,引导学生重视观察图形,结合图形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学生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发展求异思想,学会从不同角度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探究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让学生自主探究“唱响”课堂主旋律,创设课堂民主氛围,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探究学习方法,转换学生定势学习思维,才能使学生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灵活地思考问题,得到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别出心裁的解决问题思路,优化解决问题的途径,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责任编辑 徐国坚endprint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创设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