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与环境保护
2014-06-11李可琼
李可琼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结合课堂内容进行环保教育渗透,还可紧密联系当地实际,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使学生亲身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一、通过触目惊心的例证让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在生物教材内容里面,就有很多涉及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内容,结合教材和一些课外资料,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当前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失调的现状。而这些现状的出现恰恰和人类的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在学到有关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造成的后果方面,向学生阐明过去人类在生产生活中过度砍伐森林,掠夺性开采自然资源,随意捕杀野生动物,不适当引入物种以及大量排放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使生态环境或生物圈遭到极大的破坏。还可列举一些具体的事例,如日本的水俣病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我国科尔沁草原因为过度开荒变成沙漠,我国长江、黄河中上游因为乱砍滥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许多野生动物因为人类的捕杀而灭绝,我国引入的水葫芦造成过量生长,太空中垃圾数量不断增多以及噪声、光污染,等等,让学生认识到环境对我们的生活质量的影响。在讲“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时,引导学生观看一些《环境警示教育纪录片》,让学生感受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资源被大量破坏,环境极度污染,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日益恶化。接下去再通过几个具体事例,像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气温异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体污染、淡水资源趋减、生物多样性破坏等等,唤起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珍惜我们所生存的环境。
二、联系身边的环境状况,树立环保意识
学生走出校园,就会发现,在农村和小城市,白色垃圾随处可见,只要一抬眼,便可以看见一个塑料袋正轻轻地躺在那里,时不时地飞舞起来。又如走进小餐馆,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餐具比比皆是,有些工厂外围到处污水横流,环境问题随处可见。同学们经过自己的调查就会发现身边有很多环境问题有待解决。要想办法解决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使大家重视环境问题,任重而道远。
人类生存在环境之中,人类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环境。这时,人的环保意识便显得十分关键。废旧电器该如何处置,“白色污染”该怎样解决,乃至如何对待周围的一草一木,说到底都是一个环保意识的问题。有了这种意识,增强了这种意识,一些棘手的问题也就不再成其为问题。我通过列举一些具体的事例以及学生自己的所见所闻,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每每学习到有关环境问题的内容,我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要求他们针对某一环境污染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体会无形中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思想,意识到自己该为环保做点什么。我们不应该为了自己眼前的利益和方便践踏我们的环境。
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保证人类的生活质量。让学生参与进来,大力宣传环保理念,让更多的人为改善环境而努力,环保就不再是少数人的争取,而是人类的共识。
三、身体力行,带动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教师要有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地把“环保教育”渗透到生物学教学中,才能自觉地挖掘初中生物教材中环保教育的内容,把生物知识和环保教育有机结合,在生物教学中发挥较好的作用。平时注意积累和收集有关的教育资料,教学时有备无患。同时,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生态道德,用积极的环保行动影响学生,以身示范,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保护环境”并不是一句空话,也并不只是少数科学家或科研机构的专门工作,而是所有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念和意识,并且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我平时很注意自己的言行,拒绝食用野生动物,不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污染环境的用具,节约用水用电,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对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利用等,很多环保细节我都以身作则。在学习到相关章节时,我向学生介绍自己在节能环保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又要求学生说说他们平时的做法,学生们各抒己见,讨论非常热烈。我结合自己的实践和学生的意见,制定一个在生活中可行的方案,让学生自己去实践,一个星期后向我汇报实施情况,结果一星期后,大多数同学都觉得形成环保的习惯不是很难。在日常生活中像节约用水、不乱扔废旧电池、不乱扔塑料袋等这些行为不过是举手之劳。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具备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能够自觉地在行动上得以体现。只有这样,我们的环保教育才是卓有成效的,才真正落到了实处。
责任编辑 邱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