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

2014-06-11巫标辉

师道·教研 2014年3期
关键词:集团化名校山区

巫标辉

优质的民办学校,俗称为“贵族学校”,其高昂的学费是普通的农村家庭负担不起的。那么,是不是山区的孩子就只能望“优”兴叹了呢?其实不然,借鉴优质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成功经验,我们也可以让山区的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到同样优质的教育。

一、借助区域内优质资源,打造成片优质教育品牌

众所周知,一所山区优质名校的文化历史底蕴,往往需要很多年的科学持续发展和沉淀方能够形成,这些优质学校之所以经久不衰,靠的就是厚积的文化传统、代代传承的人文精神以及先进的办学理念。

然而,这样的优质名校在山区毕竟是少数,难以满足当前社会不断攀升的优质教育需求。作为山区教育的一朵奇葩,理应放大“优质”的能量,以优质名校为龙头,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和精湛的办学水平等多渠道带动周边相对薄弱学校的发展,帮助集团内相对薄弱学校快速成长为优质学校,提升区域内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打造成片的优质教育品牌。

集团化办学模式不是一种新模式,全国各地尤其是教育发达地区近年来对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探索一直方兴未艾,教育集团化办学,已经逐渐成为缓解择校热、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趋势。江苏省杭州市早在多年前便提出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破解“上学难”的问题,通过输出名校品牌、理念、管理、文化、师资,推动了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快速扩充,促进了优质教育的均衡化、平民化、普及化。浙江缙云县为了稳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进一步改变了初中学校“小、散、弱”的局面,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北京市近年也在开始尝试“联合办学”,以北京小学、四中、八中、北京实验二小这四所传统优质校为依托成立了四个教育集团,每个集团平均覆盖5所成员校。

二、打破校际交流藩篱,促进强校带动弱校发展

我省各市县以创建教育强县、教育强镇为抓手,通过科学调整布局、改善教育环境和优化教育资源等方式,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育人环境,使城乡学校均衡发展进入快车道。

近年来,教育部门让广大老师更好更直观地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教育理念和先进管理模式,不断加大与教育发达地区学校的经验交流。有的骨干教师、班主任和校长学成归来后,又通过公开课、论坛、研讨会等方式交流,提升当地教师尤其是本校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但是,我们仍然看到,当前社会上“择校热”依然存在,家长们对孩子能够“上好学校”的愿望依然充满期盼。由于各地区之间人文、习俗等差异,多数外派“西天”学习取回来的“经书”,往往受山区教育教学设备相对落后以及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让众“英雄”无“用武之地”。

教育集团化的办学模式,是区域内部学校进行软整合形成的校际协作组织,这种组织具有相同的人文和习俗背景,又具有共同参与、共同管理的特点,这些共性便于教师之间的文化和学识的探讨交流,便于提升相对薄弱学校的管理理念和水平,也有利于打破各学校在教育资源方面独享的壁垒,逐步整合成以优质名校的先进理念和办学特色为主导的新优质名校。这样,山区的优质教育资源便不再是一枝独秀,而是百花盛开。

三、突破教育发展瓶颈,加快山区教育均衡发展

通常,束缚发展脚步的往往不是资源,而是人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教育领域也是如此。

我省各市县逐年提高对山区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不断增强山区教育师资力量。然而,在学校教育硬件设施得到充分改善的同时,一些学校在办学理念仍然缺乏新思维,在学校管理上缺乏精细化思路,优质教育资源的培植更是迫在眉睫。由此可见,单单改善学校硬环境而忽视办学思路更新的“外科手术”,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农村相对薄弱学校要实现向优质名校转变,就要主动突破思维局限,借鉴优质学校的成功模式,增强科学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城区学校领导、教师团队的力量,加大城区学校优质资源与农村学校的流动,通过双方骨干互派、名师送教、跨校兼课、领导挂职以及课题共担等方式,促进集团内学校文化融合,最终使农村学校在最短时间内成长为新的优质名校,提升区域内学校的教育教学整体水平。教育是民生之基,促进山区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让更多的孩子都享受优质的教育,已成为山区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一个具有全局性和现实意义的重大问题。集团化办学模式必将给力山区教育探索出一条均衡、优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责任编辑 邱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集团化名校山区
名校介绍
《山区修梯田》
山区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邮一堆微笑到山区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赶集挑名校
小山区留守娃的圆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