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评价标准》的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
2014-06-11卢凤阳
卢凤阳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评价标准》和课程标准都充分肯定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教育学生如何生存、如何生活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课程。开展有效教学活动必须结合初中生的感性思维能力较强、对生活充满热情、渴望在课堂上把自己的生活感受表达出来等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的等实际情况,来践行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一、挖掘已有生活经验,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空间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世事洞明皆学问,生活之中时时处处有学习资源。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评价标准》要求思想品德有效教学必须重视有效生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重视生活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新课程教学改革倡导“基于生活、面向生活、为了生活”的课程理念,也是《评价标准》引导我们合理整合教材,创设有效情境的要求。《评价标准》要求我们强化学习方法、注重学习过程与用在学习班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在真实情感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一双慧眼,挖掘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寻找生活中与课本中的知识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例,瞄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链接点,使学生体验到自己身边“熟悉的风景”中蕴涵着许多的政治学科知识,感受思想品德课是真正有趣和有用的。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社会生活是学习政治的大课堂。当下社会,信息发达,生活中常有一些热点问题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作为社会人的学生也不例外。开展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要求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有意识地关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及时从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利用。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接轨,引领学生走进“活”教材,直面现实生活。例如以“神州七号”上天等热点问题,结合教材中的“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理想”等有关话题,组织起关于“神州七号”的系列探究活动。这无疑是资源的一种最佳整合,使课本观点不再是空洞的理论,使学生能够充分地感受到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够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践是知识的运用和反馈,是教学的落脚点。课外实践活动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必要补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评价标准》对有效教学的要求不再是单一的完全静听、静思的学习,而是重视教学过程的生成,倡导在活动经历中体验式的学习。学生只有体验了干渴,才知节水的必要。在感受和体验中,学生的认识得到提升,情感得以激发。思想品德教学要重视学生生命过程的体验性,教师就要强化社会生活实践意识,通过实践活动设计,形成观点,升华情感,提升觉悟。借助课前五分钟进行“时事演讲”、“电视新闻评说” 手抄报、撰写小论文等活动。拓宽活动的空间,实现从教室到社会的转移。让学生感受到所学原理知识能真正学以致用。真正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了情感体验。
三、借助多媒体,设计有层次性的问题探究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改革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复杂的事理单纯地用文字描述,难于获得真切的感受,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来感悟知识点。化静为动,将要学习的相关内容通过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内于一体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一个直接形象的感知背景,往往能产生现场体验的效果,帮助学生加深教学重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因此,如八年级《世界文化之旅》,我用多媒体播放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并配以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欣赏,犹如身临其境,乐而忘返,感受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五彩纷呈。学生欣赏五彩缤纷的世界文化中已明白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文化的多样性。这就使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中,既掌握了知识,又进行了美的心灵陶冶,进而提高了课堂思想品德教学的效率。
责任编辑罗 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