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改革作文教学
2014-06-11龙俊安
龙俊安
从口语交际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那么,如何以生为本,进行初中作文的教学呢?
一、以生为本,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进行作文教学
1. 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
初中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这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其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写作形式,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观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2. 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
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只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打动别人。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1)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2)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3)不限篇幅和篇数;(4)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在一次写作训练中,我给出了一道作文题《我的爸爸》,让学生把自己身边最熟悉的人——爸爸,写下来,要求写好之后还要在班上朗读自己的习作,让大家评评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结果全班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写的都是自己生病了,爸爸带自己去医院看病的事;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写的是爸爸雨中给我送伞的事。我一看就知道是模仿作文选的,纯粹属于无病呻吟,毫无真情实感可言。所以,我没作评讲就把作文本子发回去,要求回去后陪着爸爸做一做家务,说一说心里话,又或呆在一边静静地看着爸爸,啥也不做。
几天之后,我重新布置《我的爸爸》这篇作文,要求学生把自己这几天的所看,所做,所想写下来,切记一定要写出真情实感。作文收上来后,我惊喜地发现,这一次的习作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气象,在小作者的笔下,每位爸爸都展现出了不同的风采。有的写爸爸热爱工作,有的写爸爸爱护儿女,有的写爸爸爱美,有的写爸爸喜欢运动……真是各有不同,让人眼花缭乱!
所以只有在习作中真实地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作文。
3. 培养学生作文有新意
个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作文就不愁没有新意。
二、以生为本,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写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 提供想象条件,鼓励大胆幻想
童话作文的内容,渗透了学生的一切生活和空间。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能在童话中得到反映;学生的喜怒哀乐,也能在童话中得以体现。我们积极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选材。在训练中我们要给他们提供自由想像、独立思考的情景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就再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才得以充分的发展。
2. 教会构思方法,提倡个性表达
童话往往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人们,所以在训练学生写童话时得讲究巧妙的构思。同样一个富有新意的题材,如果构思不好,它就不会吸引人。童话语言独具特色,写童话比写一般记叙文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方面更具优势。可以使学生具有更广阔的表现空间,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其次,童话是学生内心思想情感真实的反映,它可以折射出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等,这使得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富有个性化。
3. 注意立足现实,要求合理想象
一旦学生思绪被扬起,往往又会乘着兴致,漫无边际的想像开去。因此,我们要向学生提出想象合理的要求。只有想象合理,才有意义。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学生往往把握不住,仅是概念地提出要求,并不能掌握要领。教师的作用,在于适时发掘学生的心灵火花,让学生立足现实,进行合理的想像。
三、以生为本,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作文教学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作文离开了生活,就像鱼儿离开了水一般。所以说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当前作文教学的需要。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仿写、甚至抄袭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为了使学生能多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时地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以及真实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
1. 教会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儿虫兽、日月星空。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 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地组织各种活动,使学生可以在活动中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组织学生开展“我是社会主义公民”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平时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工厂、深入乡村,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并产生作文的兴趣。endprint
3.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村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4. 指导学生描绘生活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所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我让每一位学生都准备了一本笔记本,并命名为《作文随堂训练》,每次学完一篇课文,就要求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写一篇与之对应的习作,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久而久之,写作就渐渐地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需要,从“要我写”,演变成了“我要写”。
四、以生为本,立足于信息技术,进行作文教学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技术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生动、明了的作文情境,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写作?写作的内容是什么?方法怎样?可以采用哪些途径等。这就要求教师要事先进行充分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
依托网络,自主练习。学生循着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形象生动的网络课程开展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有个体学习行为,又有协作学习行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进度不一样,习作的水平也不一样。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角色仅仅是教学活动的宏观管理者和学生学习困难的解答者或引导者。
在线评价。及时反馈通过网络组织学生对习作进行公开的、即时的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高学生对每次作文训练要求的认识,并引导学生对各自习作做进一步的修改,从而使每次作文训练都能起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目的。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所任教的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其中刘文森的作文《腾飞吧,化州》在2008年化州“文星杯”作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董奔驰的作文《我要上大学》刊登在《中学生博览》上,张志玲、姚一莹、王莹莹等同学的作文也被选入《化州初中生优秀作文选集——春蕾》。
我相信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导下,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自由表达的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一定会改变学生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使每一位学生都乐于作文,乐于表达, 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表达情感、体验生活的一部分,使写作成为一种乐趣,而不再是一种负担。
责任编辑邱 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