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文言文教学的蹊径
2014-06-11蓝学明
蓝学明
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载体,在五千年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现代汉语发展的源头。然而,在文言文教学中,往往只有“字、词、句”,一般情况下气氛非常地沉闷,因此很多学生是非常排斥文言文。如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喜爱,更好的掌握文言知识呢?
一、更加灵活的教学形式
大多数学生对于文言文课堂印象不好,主要是因为气氛沉闷,教学形式单调,而且检测方式单一,考试也非常地死板。虽然现在的教材一直在不断地优化,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不能够吸引学生的眼表。在很多学生的眼里,文言文只是一个符号,文字是枯燥的,没有任何的味道。因此,在教学上,教师要让文言文课堂更加地欢乐,多一些创意,尽量让一些工具化的知识在教学的时候变成是有生命力的世界,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真正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导入法,可以利用优美音乐引出课文,可以引用美文佳句引出课文,可以利用精美图画引出课文,还可以利用传说典故引出课文,如在学习《归去来兮辞》这篇课文时就可以利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进行导入。再如诵读、板书等方面,均可以用多变的方法进行激趣。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知之者”成为“好之者”,让“好之者”成为“乐之者”。
二、带着比较的目光,找到教学文言文的蹊径
“比较法”是教学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文言文教学中,比较法对句式的分析,词语的总结,以及文章内容的理解都有着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作用。恰当地应用比较教学法,对我们的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比较的内容分,可把比较法分为专题比较法与综合比较法。专题比较法,是从不同角度对作家作品进行专题性的比较研究。在比较中,可以把作家做为专题,也可以把作品作为一个专题。如对苏轼进行研究,通过历史记载了解其人其事,通过作品,可以看出苏轼是诗人、词人,还是散文家、书法家。通过专题比较的方法,可以有助于学生全面地整体地了解作家作品。综合比较法即对作家作品或某一知识点进行系统地、全面的比较。综合比较法主要用于系统复习与综合研究中。例如对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单元进行总结,可以从本单元的作者、描 写对象、线索、 描写顺序、描写方法、结构形式、主要修辞、语言风格、感情基调等等进行比较,通过综合的专题比较,分析同一类文章的不同艺术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从比较方向的角度,可以把比较方法分为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横向比较法,“就是把反映一定时代或时期、一定地域或空间的作品放在一起来探求其异同关系”。如把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散文《赤壁赋》进行比较,可激发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从而能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纵向比较法,即把时代不同的两个或以上作家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进而研究某些异同关系的比较方法。
教学中最常采用的比较方法是求同比较法与求异比较法。求异比较法是将相似的一些知识或课文,通过比较进而区别他们的不同之处。求同比较法则是“教师引导学生将看来似乎不太相似的事物、知识或课文,从其共 性方面进行比较。从而‘求出它们的相同之处”。
三、注重教法还原课堂
文言文教学主要是要“授之以渔”,只有教会方法,才会真正让学生收益。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逐字逐字地进行教学,学生学习文言文只是对号入座,效果相当差,译文分离使文言文的学习更加地枯燥,根本谈不上任何的语感和意境,只会导致事倍功半。因此,对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教法还原课堂,那么就需要紧紧围绕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从而在教学中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根椐每堂课的特点,采用更加灵活的教法。这种方法叫做纠错法。即课前要求学生翻译好所学的篇目,在课堂上把译文写在黑板上,这样可以将原文和译文进行比较,译对的可以给予肯定,译错的则需要寻找原因。同时可以将学生编成若干个小组,然后每组分成是4至6人,组织一般由基础较好且也有一定能力的学生所担任。比如教师在讲解《口技》的时候,可以要求学习小组在通读全文的同时,可以找出文中详写的部分和一些略写的内容。具体描摹的声音也可以概括进行说明,结合当前注解和一些自备的参考书进行翻译,并分析归类。
责任编辑 黄日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