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体验对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研究
2014-06-11娄红玉
娄红玉
“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进入中学,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兴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提高语文成绩是学生对作文感兴趣的重要原因,占63.3%,说明学生的兴趣中包含了更多的趋利因素。但另一方面,趋利心理是以取得某种具体利益为目标的,一旦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成绩提高不大,就会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最终会反过来影响写作的兴趣。总体看来,有近一半教师的作文教学处于无计划或有计划不能落实的状态。这种情况,必然会给作文教学的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造成计划不能落实的原因,部分是由于教师对于作文教学过程的策略指导重视不够,设计不够,实践不够;也不排除教材本身缺乏关于作文教学策略指导这一因素;有些学校在校本教研时不能进行作文教学过程策略指导的充分研讨,细致分析,资源共享,导致学生作文水平提高不快,兴趣不大,热情不高,与此不无关系。
一、研究反馈
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让人始料不及的“失控”现象。如作文课上,当老师拿出一只碗时,一下拉近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唤醒了他们许多关于以往生活的记忆,这时,学生的情感体验往往是真实、深刻、真挚的,他们急于向外界传达自己的兴奋情绪。在老师看来,孩子们应该有秩序地一个一个表达他们的独特感受,但实际上,13、4岁孩子的心理发育尚不成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如果老师能直面这些“失控”,而不是声色俱厉地大声呵斥,不注重教师权威,而是坦诚地与之进行沟通和交流,灵活处理,学生真实情感的激发及愉悦感的体验会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真实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是学生易于动笔主动性的前提保证。
教师问:“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时,她想让学生回答的是与碗有关的生活片段及感受,但因为问题太随意,没有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和内涵,也是导致下面出现不着边际的回答的原因之一,使课堂教学环节向意想不到的“失控”场面发展。因此,问题情境的有效设置是学生易于动笔主动性的思维活化。
当学生入情入境进入到写作状态之后,学生已经历了认知与情感发现的过程,或形成了一定的问题,或产生了积极的情感,或具备了写作的兴趣与动机,或理解了教师的期待和自己的职责。此时,教师应继续强化情境的感染力,引领学生以高度积极的状态全身心亲历体验过程。而体验感悟的过程就是学生探求未知,易于动笔的过程。因此,强化情境感染,促进思维与情感双向发展是学生易于动笔主动性的策略优化。
二、反思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突出营造的是一种科学情境,即课堂教学崇尚统一性、一致性、简单性、必然性以及整体性,以理性为核心,其目标指向于科学知识本身。在这一情境中教师往往处于绝对的中心地位,按照自己所理解、预设的知识目标规范学生的学习,在有些学生偏离或者无法达到预订的教学目标时,教师往往会采取强制性的措施来约束学生,课堂上经常呈现出严谨、严肃、严格、严厉,甚至于严酷的气氛。应当明确的是,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个性鲜明的学生,要完成知识传递、能力培养、人格塑造等基本任务,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操作过程中的不可预见性往往同时存在。单纯的科学情境或人文情境都具有自身的局限性,无法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的全面落实,也就谈不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验作为一种具有感情色彩的学习方式,需要的是一种人文的化育,是一种对学生心灵的关注,但是,体验的过程并不排斥学生的理性思维与科学思辨,因为体验本身即包含人文体验与科学体验两种方式。
情境体验式作文课堂中,科学情境与人文情境需要协调统一,不可偏废。课堂教学情境突出体现的应当是和谐自然的特征,既有人际关系的沟通、情感的体验,又有苦苦的思索、理性的思辨,唯有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易于动笔的主动性。情境体验不是情境与体验二者的叠加而成,而是更关注了作为课堂教学“教”的主体教师对于情境的创设,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学”的主动性的体验性写作。二者互为依托,构成一个完整的有生命的课堂发展系统,它是情感的、创新的、具有人文价值趋向的课堂教学,应当贯穿于整个的情境体验式作文实践之中。
责任编辑 邱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