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艺引领社区新风尚

2014-06-11谢凯

中华手工 2014年3期
关键词:手工艺品格子小店

谢凯

南锣鼓巷是北京有名的古街区,老北京文化和时尚创意文化在这里互相融合,催生了街道两旁各种特色小店,成为一道让游客流连忘返的风景。在这些店铺中,有一家位于古街北口的“社区工艺坊”显得与众不同,不仅因为店里的商品均为寄售,还因为在租金高昂、一铺难求的南锣鼓巷,在店里寄售商品的人不用交一分钱租金。

赢利慈善两不误

走进店里,20多平方米的店面被装修成“格子铺”的样式。一排排白色格子展示柜里放着各种不同的手工艺品:有印着京剧脸谱的T恤,有小孩穿的虎头鞋、猪耳鞋,有编织成的“龙”摆饰,有绘着烫画的葫芦,有仿旧时盘扣做成的颈坠与耳饰,有在小玻璃瓶里放置的造型各异的毛猴……粗略数下来,格子中的手工艺品少说也有七八十种。浓郁的老北京传统韵味,精细的纯手工活儿,吸引着大批游客进店参观和购买。

张亚男是店里的专职营业员,她还有另外一重身份——南锣鼓巷隶属的交道口街道办的工作人员。据她介绍,店铺的租金和装修费用全部由交道口街道办承担,南锣鼓巷的原住居民只要经过提交申请、作品展示、现场制作等环节的考验,承诺手工艺品的质量,并交纳100元会员费后就可以免费在店铺里寄卖自己的作品,会员费在退出时会全额退还。此外,商品销售所得按月结算,90%归居民自己所有,留下10%作为公益基金,除了交纳水电费等日常费用以维持小店的正常运转外,还用来帮助社区的困难群众和残疾人士。“从2010年4月开店以来,店里的生意一直不错。”小张一边收钱一边和我说话。来店里的顾客大多数是年轻人,以外地游客居多,他们对格子铺这种店面形式很感兴趣,加上店里的手工艺品做工好,种类多,价格合理,很容易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据小张统计,自营业以来,平均每天的营业额有600元到800元,最高时一天能达到2000多元。“有时刚把商品摆到格子里,还没有来得及贴标签,就有人要了。”她边说边指了指那些空格子,“原计划一周补一次货,现在调整为一周补两次。”

除了小张外,店里还有一位特殊的营业员——60多岁的周大爷,他在店里寄售的手工艺品是京剧脸谱T恤,在小张忙不过来的时候,就由他负责接待顾客。周大爷说,每个格子的主人每周都要到店里值班半天,如果故意不遵守这项制度,就有可能被取消“寄售资格”。“不收租金,又可以增加自己的收入,还可以帮助社区里的困难户,一举三得,失去这个机会多可惜啊!”见有顾客进来,周大爷赶紧迎了上去。

社区工艺新出路

南锣鼓巷居住的大多是退休居民,大多都会手工活,有些还是圈子里的行家里手,不过,由于条件限制,平时除了自己做着玩玩,根本没有想过要开店售卖。再说,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城,租下一间当街旺铺所需的财力也不是这些靠退休工资过活的老年人所能承受的。“为什么不把这些手艺人集合起来,政府出铺面,他们出商品,把推广社区手工艺和增加个人收入以及公益事业结合起来?”在一次社区走访时,交道口街道办副主任李小洁看到几位老人正在院里做手工活,她突然产生了这样的念想。

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近年来,作为一条具有老北京传统特色的胡同,南锣鼓巷吸引了众多的商家入驻,如织的游客在带来繁华的同时,也产生诸如噪音扰民、环境污染、乱停乱放等让当地居民不满的社会问题,导致商家和居民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李小洁曾多次前去调解,但效果一直不是很好。“直到想出这个法子,才一举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为居民提供一个展示手工才艺和销售手工艺品的渠道,让他们成为南锣鼓巷发展的受益者。”

“小店的经营制度都是由会员经过协商制定,街道只给予指导和协助。” 下一步,李小洁准备采取“前店后坊”的运营模式,店前是手工艺品的展示和售卖区,店后是社区手工艺达人技艺展示和培训区,在增加社区公益小店的经济效益时,也为社区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不过,李小洁强调,交道口街道为社区手工艺者提供免费的店面,是希望在他们受益的同时,更好地体现工艺坊的公益性质,帮扶社区的弱势群体。

据悉,社区工艺坊这种推广手工艺和公益事业相结合的模式目前已经在其他城市陆续出现,期待这种方式能走得更久、走得更远。endprint

猜你喜欢

手工艺品格子小店
我与小店的黄金时代
凯特的小店
年味小店
开一间小店 为一场情怀
数格子
填出格子里的数
格子间
意大利手工艺品传承百代
格子龙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