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非金属矿山露天采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分析
2014-06-11刘宝仓
刘宝仓
摘 要 本文针对金属非金属矿山露天采场的实际特点,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和标准,对金属非金属矿山露天采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分析,指出金属非金属矿山露天采场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种类、防范措施。有利于矿山企业进行安全评价、科学管理,方便矿山有重点、有针对性的予以防范,达到预防、减弱、控制危险有害因素,降低安全事故,从而更好地实现安全生产。
关键词 金属非金属矿山露天采场 危险有害因素 识别分析 评价
中图分类号:TD21 文献标识码:A
金属非金属矿山开采方式分为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露天开采方式形成矿山露天采场,笔者所在区域露天开采矿山较多,露天采场规模大小不一,主要以铁矿资源开发为主,但不论规模大下,每个露天采场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相同。主要危险有滑坡与坍塌、滚石、火药爆炸、高处坠落、车量伤害、机械伤害、容器爆炸、火灾、触电等,主要有害因素有粉尘、噪声、凿岩机振动。存在的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有严寒、酷暑、冰雹、雷击、地震、泥石流、塌陷等。结合露天采场的特点,按照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对上述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可为实现露天采场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1露天采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
1.1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指长期或者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或设施,结合露天采场实际情况,针对爆破器材库和油库、爆破器材使用场所、压力容器等进行辨识,存在重大危险源的,要进行申报、登记和评估,按照重大危险源进行监督管理。
(1)爆破器材库和油库。结合爆破器材库和油库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临界量,按照标准进行和识别判断。
(2)爆破器材使用场所。民用爆破器材使用场所生产使用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临界量:工业炸药5吨、起爆器材0.1吨。按照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标准,判断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
(3)压力容器。对空压机储罐、工业气瓶等压力容器进行识别,属于下列条件之一者为重大危险源。一是介质毒性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二是易燃介质最高压力大于0.1MPa,且PV大于100MPam3的压力容器。
1.2主要危险因素识别分析
(1)滑坡与坍塌。露天采场由于受地形、环境、矿床条件制约及开采工艺需要,在开采中形成一定坡度的作业场所,上部坡顶的岩体受到爆破震动、雨水冲刷等条件影响,平衡状态破坏,稳定性受影响,易产生滑落。大面积滑坡会造成人员伤害,对采场破坏也是严重的。
在开采中随落矿与剥岩进行,边坡形态不断发生变化,局部高陡处有发生岩(矿)体坍塌(崩坍)可能。在边坡倾向与岩体结构面倾向一致的部位和断裂交汇且破碎部位,发生滑坡与坍塌的几率将大大增加。
露天采场中深孔爆破地震效应较强,对边坡稳定影响较大,若未采取措施控制,则可导致邻近边坡滑坡或坍塌。滑坡形式有平面滑坡、楔形、圆弧、倾倒滑坡以及由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成的复合滑坡。主要有:①开采单元的划分及露天采场构成要素不合理。如未划分阶段(台阶)、采场阶段(台阶)太高、坡面角过大,边坡角过大,采区太长等,都易发生滑坡。②地质变化大,条件不好。如矿体中有小断层、裂隙、软岩、泥夹层、破碎带等,易引起塌落、片帮、采场局部塌陷。③为追求经产量,使边坡角过陡,加上不按合理顺序开采或边剥离边掏底,势必造成边坡整体滑动,导致矿灾。④夏季雨水较大,冲刷露天采场坡面,造成露天采场滑坡。
(2)滚石。在采剥中由于管理不善,形成“伞檐”或边坡浮石及上段工作平台碎石清扫不净,受到爆破、采装、运输等某种震动,易发生滚石滑落,对下部平台作业人员的危害是严重的。原因有:①处理浮石、“伞檐”不及时(这是露天采場存在滚石伤人的隐患)。②爆破时边帮受震动,引起不稳定浮石突然下滑。③安全平台宽度不足,不能充分缓冲和阻截滑落的岩石。④处理方法不当引起的滚石事故,缺乏全面、细致的检查,未掌握浮石情况而造成。⑤处理浮石时,操作技术不熟练,位置不当,当浮石落下时无法躲避造成伤害事故。
(3)放炮。采场爆破作业时,警戒不严,致使人员误入爆破区。爆破人员违章作业或躲炮棚不符合要求等造成爆破作业人员伤害。爆破危害包括早爆、迟爆、拒爆等爆破事故以及引起的地震、空气冲击波、爆破飞石等危害。导致爆破事故的主要原因有:①放炮后过早进入爆破区。②处理盲炮方法不当或者打残眼。③装药工艺不合理或者违章作业。④起爆工艺不合理或违章作业。⑤警戒不到位、信号不完善、安全距离不够。⑥爆破器材质量差、变质、点火延时。⑦爆破作业人员违章作业或非专业人员作业。⑧爆破设计不合理,或装药量大。⑨选用爆破材料不符合规定。
(4)火药爆炸。露天采场使用2#炸药爆破,非电导爆管引爆。运输(送)、使用、存放及起爆药包加工过程中,因违章或者人为失误等其他原因引起爆炸,严重危及人身安全和设备财产安全。主要存在于爆破器材储存、运输、加工过程之中。
(5)触电。露天采场生产作业中使用潜孔钻机、空压机等用电设备。与此相关,存在开关、输电线路漏电导致人员触电的可能。同时由于作业环境较差,易发生电气设备绝缘损坏、接地不良等故障,使人员触电受到伤害。原因有:①违章指挥和作业。②设备缺陷或安装不合理。③缺乏安全防护装置。④线路老化或绝缘失效,带“病"运行。
(6)机械伤害。在潜孔钻探、凿岩、装卸矿、运输及设备检修过程中,因条件限制或人为失误,致使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机械伤害危险,危及作业人员生命安全。
(7)车辆伤害。采场汽车运输、挖掘、装载其他机动车等,均可能发生在运行中引起的侧翻、撞车、挤压、碰撞等伤人事故。原因有:①车辆缺少检修和维护。②自然条件影响,如雾、雪或雨天。③道路局部不符合要求。④安全管理不到位。⑤驾驶员违章,如酒后驾驶。
(8)高处坠落。露天采场的作业场所高差较大,作业人员与作业场所内的物体都具有较大的势能。在台阶边缘工作的人员和设备存在高处坠落的危险。
(9)容器爆炸。空气压缩机为潜孔钻机、凿岩机提供气源。空气压缩机及其风包,存在发生爆炸的危险。原因有:①风包缺陷。②风包超压。③积炭燃烧。④空压机排气温度、润滑油质量及安全阀故障。
(10)火灾。采场燃油设备、物料聚集处等易发生火灾。引起火灾事故的主要因素如下:①设备的原因。如不符合防火规定,燃油设备使用、维护不当等。②物料的原因。如可燃物自燃、机械摩擦及撞击生热,在运输装卸时剧烈振动等。③环境的原因。如高温、通风不良、雷击、静电、地震等因素。④管理的原因。管理人员防火意识差,疏于对火灾事故的防范等。
1.3主要有害因素识别分析
(1)粉尘。露天采场各生产工序如潜孔钻探、凿岩、爆破、采装、运输等,产生大量的粉(矿)尘。另外运输道路上的扬尘、大风天气采场的扬尘。粉(矿)尘对人的危害是能引起尘肺病。长期大量吸入微细粉尘而引起慢性职业病。其是矿工的主要职业病,发病率高,对人的身体影响很大,迄今尚无根治的方法,需要采取降防措施。
(2)噪声。作业过程中汽车发动机噪声;潜孔钻机、凿岩机、空压机等空气动力性噪声;其它如爆破、采装、敲打作业及破碎大块等产生的噪声。噪声对人的听觉、神经、心血管、消化、内分泌、视觉、感知觉水平、反应时间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应采取措施予以控制。
(3)振动。物体振动可产生强烈的噪音,振动与噪音并存。采场凿岩工由于长期使用凿岩机,受振动加之冬季作业环境寒冷,致使手指发白、酸麻、疼痛,进而会患“振动病”(白指病)。
1.4主要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因素识别分析
(1)塌陷。由于采矿活动引起的周边地面裂缝、局部沉降,并且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对周围地压扰动的影响越来越大,造成周边塌陷等。
(2)泥石流。暴雨剧烈冲刷露天采场边帮,则可能引发小型泥石流,造成人员伤害或设备损失等。
(3)雷击。露天采场地势相对较高,雷雨天气雷电会对采场设备造成损坏,人员造成伤害,并可能引起爆破器材意外爆炸。如有雷击危险时,应立即停止作业,设备、人员应转移到安全地点。
(4)高低温伤害、冰雹。在盛夏酷暑季节,露天采場作业环境温度较高,加之劳动强度大,作业人员易发生眩晕、中暑等症状,同时夏季强对流天气易形成冰雹,造成地面人员、设备的伤害。在严冬,于寒冷的环境中进行露天采剥作业,如果劳动防护不好,容易冻伤作业人员手脚,轻则红肿疼痛、重则可能造成终身残疾。
(5)地震。地震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要按照地震烈度设防。
2结论
综上所述金属非金属矿山露天采场主要危险有滑坡与坍塌、滚石、火药爆炸、高处坠落、车量伤害、机械伤害、容器爆炸、火灾、触电等。主要有害因素有粉尘、噪声、凿岩机振动。存在的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有严寒、酷暑、冰雹、雷击、地震、泥石流、塌陷等。
矿山露天采场重点防范上述各类因素发生的可能,及时动态的对各类因素进行安全评价和分析有着重大意义,有利于矿山安全科学高效管理,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预防、消减、控制有害因素,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依法从事生产活动,从而实现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 陈才高.露天矿山安全手册.航空工业出版社,2006.06.
[2] 杨勇,张浪,张彬.矿山安全评价技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09.
[3]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