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骨文书法创作风格浅论

2014-06-11池现平

大观 2014年7期
关键词:风格甲骨文

摘要:甲骨文书法对原初与创新要有深度的研习,在继承中所产生的各种风格和流派,要有理性的解析,加强点画造型结构和线质技巧美的探索,从形式美到线条美都极力丰富它的表现力,甲骨文书法艺术的发展和创新,应不断汲取其他书体和姊妹艺术的新元素。艺术的创新必然产生不同的风格和流派,书法家独特的艺术构思、艺术语言、表现手法和情感的不同,反映在艺术作品中就产生了各自不相同的艺术个性和风格。

关键词:甲骨文;书法创作;风格

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是我国文字发展最早具有较成熟系统的文字体系。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古文字学家王懿荣因患痢疾,偶然于中药“龙骨”之上发现带有文字的甲骨,从而使甲骨文进入学者和金石学家的研究视野。一九〇三年,第一部甲骨文著录——刘鹗著《铁云藏龟》出版,一九〇五年,孙诒让著《契文举例》,至此,甲骨文才从药材商手中进入文化学者的学术研究范围,并作为上古文字体系,构成了新的学科甲骨学。但当时,还只是局限于一门学科,属于古文字学的一个分支,并未完全进入书法艺术创作领域,更没有人从书法艺术的角度去挖掘它的审美价值。到1921年2月,最早的甲骨文书法作品由著名金石学家罗振玉在研究考释甲骨文之余暇,首先集甲骨文字用毛笔书写成楹联,同年出版《集殷墟文字楹帖》,此书为第一部集甲骨文为楹联书法形式的字帖。罗氏甲骨文书法中考释的甲骨文字,因为当时综合条件限制,部分用字出现误读、错释,但其遵循甲骨文原本形神,又具有深厚的传统篆书功力,终开甲骨文书法之先河。

书法与文字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甲骨文书法创作更是这样,董作宾先生将二者结合研究,并根据时代性,概括总结出它的五种书契风格,“第一期:包括武丁及以前(及盘庚、小辛、小乙时期。二代四王),雄伟遒劲。第二期:包括祖庚、祖甲时期(一代二王),谨饰细丽。第三期:包括廪辛、康丁时期(一代二王),潦倒多姿。第四期:包括武乙、文丁时期(二代二王),粗犷劲峭。第五期:包括帝乙、帝辛时期(二代二王),严整秀郁。由于时代和贞人的不同,各个时期的甲骨文字风格,也有所差异,在每一期内还有自身的细微不同,五期甲骨文字契刻的具体艺术演进和不同风格,结字与其他细部变化也各有不同。”郭沫若先生在《殷墟萃编》自序中说:“卜辞契于龟甲,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文字作风且因人而异,大抵武丁之世,字多雄浑,帝乙之世,文咸秀丽。细者于方寸之片,刻文数十,壮者其一字之大,径可运寸。而行之疏密,字之结构,回环照应,井井有条。固也间有草草急就者,多见于廪辛康丁之世,虽然潦倒而多姿,且也自成一格。凡此均非精于其技者绝不能为。技欲其精,则练之须熟,今世用笔墨者犹然,何况用刀骨耶?”‘他还举出一片练字骨,在鉴赏时说:‘且有此为证,足知存世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可见殷代甲骨文的契刻已处于书法艺术的萌芽时期。”殷代甲骨文在远古时期虽已演进成较为系统化的文字体系。而且也同时是中国书法的起端。应该说“中国文字能成为艺术作品,早在甲骨文这一阶段已奠下了先决的条件。”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考释,也为后来的书法创作、艺术研究提供了一个更为宽广的空间。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纂《甲骨文合集》之后,于一九八四年十月在河南安阳成功举办了甲骨文研究的“殷墟笔会”,继后中州古籍出版社又推出《甲骨文书法艺术大观》,这些无疑都为甲骨文书法,更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虽然甲骨文书法自一九二一年以罗振玉为初始,至今不足一百年的发展史,但随着学者、文儒、金石学家的不断考释著录和艺术创作,甲骨文书法风格也逐步趋于提高和完善,期间也造就了一批甲骨文书法高手,如以摹写甲骨文而卓然成家的罗振玉、丁佛言、容庚、商承祚、胡厚宣、王襄;以书法篆刻引入甲骨文书法创作的潘天寿、沙孟海、潘主兰、徐无闻、刘江;以写意性笔意而具新貌的中青年书家王乃栋、葛鸿桢、侯开嘉、刘顺等。书法的传承与创新在当代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展览作为书法艺术活动的运动机制,为丰富的古典书法在现代艺术思潮中,通过展览展示出各种艺术观念和艺术风格。“增强视觉效应而减弱文化内涵得失之间有历史的必然性。“倪文东先生说:‘书法艺术有着强烈的文化色彩,这不是仅就其历史而言,在现代社会也是如此。未来的书法艺术发展,仍借重它对文化的依托、传统的延续和古今共存。”

系统的梳理近百年甲骨文书法创作轨迹,结合当代的甲骨文书法创作,基本可以分析出,现已基本形成以甲骨文的原初性为创作载体和结合传统书法笔墨创作的两大方向。这两种风格趋向是前者侧重原始甲骨文契刻意趣,追求文字殷商形质,以继承为宗旨,通过点画线条的再现,力求体现殷商古韵,当然这种继承本身就应包含着发展和创新,没有发展就没有继承,继承也并非意味着在一定的高度上向回走,而是用进步的、发展的态势追求高度和超越高度,真正到达继承与发展。对甲骨文原初的摹写和它的不同风格流派的研习,寻根朔源,学古而不泥古的原则,结合时代审美,甲骨文书法创作会向着稳健而良性的方向发展。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各类这种方向的作品中,最容易入古而不化,泥古而忽视主体意识的表现。

结合传统书体和笔墨技巧的甲骨文书法创作。依据甲骨文字为载体,通过笔墨技巧的渲染处理,线条的夸张,形式的创新,极力体现出“我”的情趣和“我”的表达欲望,时代的发展使我们深深的体会到“笔墨当随时代”的重要意义,艺术的反复重复,只是艺术创作的机械运作。书家主体意识的不断觉醒,系统的把握书法在稳定与变革中的不断运动和转化的艺术规律,从而促使艺术创作中出现新的多种优化选择的趋势,不断刺激艺术风格多样化的产生。可以清楚的看到,不少书家在对传统精典的继承中,把握书法民族性的内在蕴质,对“道”“法”“意”“韵”“理”“情”“功力”这些字外修为的稳定因素,加以改造和完善,异情别趣与突破藩篱,对它的外部形态加以主观处理,加强对既成的字体、结构形式的分解,去杂乱取其优化,分类典型特征,加以汇聚,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这类作品,能够充分体现书法是“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的抒情艺术,每件作品都应该是书法家思想情感、审美意趣及高超技艺的艺术结晶。

综上所述,甲骨文书法从古老的一种非自觉的书法艺术,转化为现代的纯视觉欣赏艺术。当代书坛甲骨文创作不同风格的形成,已绝非是一种复制古人现象,而是溶入了时代审美意趣,人生感悟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因素,创作出具有精神情感层面的书法艺术作品,甲骨文书法创作会和甲骨学界新学术成果的不断增进,将更加进步和完善。随着审美观念的不断提高,甲骨文书法也步入多元化时代,必定会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今后的中国书坛大放异彩。可以期待,甲骨文书法艺術在当代一定会有全新的进展。

【参考文献】

[1]池现平.近现代甲骨文书法创作[J].中国书法,2011(04)

[2]王慎行.卜辞书法的结构与布局初探[J].书法研究,1986(02)

[3]冼建民.甲骨文的书法与美学思想[J].书法研究,1986(04)

[4]沈鹏.传统与“一画”[M].当代中国书法论文选,2010(06)

[5]倪文东.当代书法发展缺少文化支撑和高等书法教育的参与[J].书法导报,2005(06)

[6]陈石.潘主兰甲骨文书法序[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2(07)

猜你喜欢

风格甲骨文
释甲骨文“朕”字的一种异体写法
一百二十年来甲骨文材料的初步统计
甲骨文“祸”字新证
三千年甲骨文
最“萌”甲骨文——心
外国美术史上浓重的一笔
室内设计的思路探索
浅谈云冈石窟造像的中国民族化发展
画廊室内设计全息论探究
从服装史的角度研究《唐顿庄园》中的女性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