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2014-06-10王春力
王春力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5-000-01
摘 要 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不仅是现代化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在调整大学生心理、培养现代化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体育教学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当代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帮助大学生走出自闭,建立浓厚的团队意识,更能有效地增强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帮助大学生应对毕业后需要面临的各种考验。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大学生心理 健康心态 团队意识 抗挫折
一、积极健康心态的有效形成
当代大学生面临社会的整体性变革和转型,自然而然易于产生迷惘和无奈的心理感受,特别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很难保持积极健康的乐观心态面对一切,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因此,体育教学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体育教学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提供强大正能量。首先,大学生在接受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自然面对自我的重新认知,大学生在掌握一项体育技能或者了解一类体育技巧后必然带来极大的自我满足感,而这种自我满足感经过时间的发酵后则成为大学生积极心态形成的助推器。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积极心态的极大活跃和对消极心态的强烈挤压,伴随着大学体育教学的深入与发展,大学生的积极心态必然有着质的飞跃。例如:由于中学的课业压力,大部分大学生在升入大学之前基本上不参加体育活动,由此必然带来大学生体育技能的整体缺失,而当中学生摆脱繁重的课业压力后,在日常生活中必然参加体育竞技娱乐活动,而技能的缺失很容易导致大学生自尊心的受挫,随之而来的是对自我的单方面否定和严重的精神危机,消极心态压倒积极心态。而此时,大学体育教学则扮演了重要角色,大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竞技技巧,当大学生掌握体育竞技技巧后自然会重新获得自我的认同和自我精神危机的超越,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也就随之而来。
二、从“自闭”到“团队”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或多或少的自闭心理,这种心理一方面来源于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独生子女的影响,另一方面来源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而大学生的自闭心理不仅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更成为大学生融入社会的绊脚石。因此,打破当代大学生的自闭心理状态,引导大学生从自闭走向群体则任重而道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学体育教学对改善大学生自闭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融入群体发挥着重要作用。总所周知,多数的体育运动都是团队的竞技,因此,团队作为整体必须要求每个队员都能严格遵照规则,在可行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而且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需要团队的配合。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任课教师在传授体育技巧和方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很好的规避了大学生固有的自闭心理。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真心体味到团队的重要性,摒弃固有的心态,而且随着体育课程的深入和团队队员的磨合,大学生在体育课程中不知不觉之间收获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经验,这一方面为当代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更能使当代大学生尽早的心理成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职业竞争的需要。
三、抵抗挫折能力的全面提升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独生子女,从小生长在父母无微不至的溺爱之下,这虽然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物质基础,但是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当代大学生由于家长过于溺爱,缺少独自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必备心理素质,不敢正视困难,一旦面对困难与挫折则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无法从挫折与失败中勇敢地站起来,更不会从挫折中间汲取必要的经验教训。而且,应该值得我们重视的是这些孩子在进入大学之前,家长和老师几乎清一色的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学生成绩上,而普遍忽视学生的心理素质,特别是抵抗挫折的能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大学生尤为需要必备的抵抗挫折的心理教育。但是,目前的现状是大学教育出于满足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多元化,疏于注意对学生进行必备的抵抗挫折的心理教育,换句话说,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必备的抗挫折心理健康培训。所以,大学体育教学在这一关节点上就具有了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科学合理的大学体育教学能根据当下大学生的特殊身心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课程,最大限度地帮助大学生形成抵抗挫折能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情商。具体来说,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殊身心状况,制定相应的课程设置。这些课程设置一定程度上是稍微高于大学生的承受能力的,因此,当大学生参加体育课程时,必然会产生挫折感和失败感,由此而引发一系列的负面情绪。此时,体育教师及时介入,根据大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大学生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在不断地冲击自我极限的过程中间获得摆脱挫折感的快感。如此的反复多次训练和体育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帮助,必然会极大地提升大学生的抵抗挫折能力,必然会培养大学生克服困难,敢于挑战,勇于奋进的精神,从而在根本上培养学生建立正确、健康的心理状态。
总之,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的心理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为培养适应现代化要求的时代新人提供着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 孙巍.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J].贵州体育科技.2006.
[2] 王彪,壬保金.高校体育对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形式的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05(9).
[3] 赵奋军.体育锻炼对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