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职业技能鉴定发展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2014-06-10徐莹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人员管理立法题库

徐莹

摘 要:职业技能鉴定是一种准政府行为,被称为“第三方认证”,是由对技术工人的考核制度发展而来,从八级制改为与国际接轨的五级制,自20世纪末90年代发展至今,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从立法、理论技术研究、监察机制、管理秩序、题库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探讨落实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问题。

关键词:技能鉴定 发展 立法 秩序 人员管理 题库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a)-0195-02

1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1995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我国第一部《劳动法》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鉴定。”这是我国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主要法律依据。建立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主要工作目标包括以下内容:(1)建立覆盖全国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及其工作网络;(2)组织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专家队伍;(3)组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师(员)队伍;(4)建立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体系;(5)建立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基本框架和体系;(6)建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题库及期管理运行系统;(7)建立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立项、颁发和监察系统;(8)建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管理、监察系统;(9)建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信息通道和系统;(10)建立国家技能人才和职业资格登记、管理信息库。

2 以厦门为例谈谈近20年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

(1)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推行双证书制度。目前已成立24家院校类职业技能鉴定站,其中技工类院校占1所,中职院校占11所,高职高等院校占12所。中职类院校以初、中级为主,我们一般建议一年级下学期报考初级工,二年级下学期允许报考中级工。高职高等院校以中、高级为主,像工科类职业我们一般建议学生二、三年级先报中级工,等中级过了再报高级,因为这类职业操作性强,高校一般偏理论多,实践少,直接报高级通过率明显很低,若考前不进行强化训练,都有可能全军覆没;计算机类和心智型等文科类一般是三年级下学期直接报考高级。有的院校将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大纲纳入学期教学计划,条件允许的话让授课老师先考证再上岗,能很大程度提高考生的通过率。

(2)在就业、再就业和农转非培训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2003到2008年就业再就业培训都基本上与职业资格证绑定,培一个考一个,但期间随着政府资金的入注“你培训,他考证,我买单”模式形成,职业技能鉴定压力逐渐加大:培训机构希望通过率越高越好,即能多领补贴又能更好招生,政府部门要数字才有政绩,这样职业技能鉴定在多方的压力下,在质量与数量之间只能不断挣扎与妥协。只谈数量不谈质量是傻把式,只谈质量不谈数量是假把式,我们不要傻,也不要假,我们要的是保障质量基础上的数量,质量是第一位的。

(3)在重要技术岗位实行严格的就业准入和职业许可证制度。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我们要加强对技术岗位、特殊工种和特种作业依法进行强制性职业资格管理,对那些关系人民生命、健康、财产、安全和消费者切身利益的职业和工种,上岗作业一律实行职业许可证制度。厦门的职业技能鉴定与医药行业、眼镜行业、旅游管理行业、美发美容行业、特种作业都有过合作,有的仍维持着,有的已经中止,也出现过“一考双证”的模式。

(4)在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企业内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目前成立职业技能鉴定站的企业共有16家,国企9家,外企2家,私企5家。其中4家国企和2家外企为企业高技能人才考核认定单位,7家国企成立大师工作室。目前,在成立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国企和外企已初步形成一套完善的培训、考核与使用体系。每年都有企业会依托车间班组,通过岗位练兵、岗位培训、技术比赛等形式促进企业职工在岗位实践中成才,通过与职业院校或培训机构联合办学、委托培养等方式,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同时建立企业培训师制度与名师带徒制度,促进高技能人才的成长。

(5)组建全市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队伍、监考员队伍和督导员队伍。厦门由省中心授权可以自己组织考评员培训,考评员资格证有效期3年,厦门考评员培训班自2005起进入常规化,每年两期,申报考评员的人员主要来自院校和企业两个派系,目前全市考评员库共有800多人(有效期内有539人),由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按考评员派遣原则进行派遣。厦门有三个统考,分别为全市理论统考、全省统考和全国统考,监考人员固定,都由院校的老师担任,考前进行考务培训,统一制作考务手册,规范监考流程与监考人员守则。厦门第一批督导员是2005年产生的,但技能考试现场督导员一直以来都是由中心工作人员担任,直到2012年才开始引入外聘质量督导员。

(6)题库运行与管理。市级鉴定指导中心的题库分为国库、省库、地方库三个类别,有国库需从国库抽取试题,没国库的就从省库抽取试题,国库、省库都没有的则考虑用地方库,同时按上级通知要求,及时更新题库。试题由专人抽取与印制,试卷交接都要有交接记录,理论试卷自2004年实现全市理论统考后,都由市中心保管,技能考核试卷报送中心抽查后退回给鉴定站,由鉴定站保管。

(7)鉴定机构的管理。市级鉴定机构的的审批与管理由人社局行政部门培训处负责,日常鉴定工作的开展由市级鉴定指导中心负责指导。2005年成立区一级鉴定指导中心,初级工的鉴定工作(包括证书的核发)由区中心负责,中级工及以上的鉴定参照市级鉴定机构管理。

3 职业技能鉴定的需要继续完善的地方

(1)加强立法,理顺关系。2009年,国务院法制办已公布《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但仍没正式实施,让全国的培训鉴定机构等的太久了,应尽快出台,各地区可以根据这条例为准绳,进一步制订出适合本地区的相关工作守则、工作流程,从而实现规范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目的。同时有必要理顺综合管理劳动力的人社部门与实际使用劳动力的各行业主管理部门的关系;理顺职业技能鉴定行政管理部门与具体实施鉴定工作的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理顺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理顺这些关系可以使我国技能人才的培养事半功倍。endprint

(2)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的监察监督机制,即对鉴定机构的监察与对职业资格证书的监察。建立完善的鉴定机构年检制度,内容应该包括对鉴定机构组织鉴定工作的合法性、设施设备、人员配备等情况,同时建立与之配套的鉴定机构整改与退出制度。对证书的监察一是要对证书核发的监察,二是对证书使用的监察,只有保证证书核发的统一性、合法性,让证书与劳动者的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挂钩,才能维持证书的权威性。

(3)重视鉴定机构管理问题。鉴定机构的审批要考查其软硬件设施,软件设施主要指鉴定机构管理人员水平、管理组织水平和拥有的鉴定考评人员水平;硬件设施主要指鉴定的场所、设备、仪器、工具等。然有些鉴定机构经常换工作人员,有些常年不维护、不更新设施设备,严重影响鉴定的实施。建议要完善对鉴定机构的年检制度和退出机制,明确对专职管理人员、自有考评员和鉴定设施设备的数量与要求。

(4)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内部工作秩序。目前一个地市的鉴定站有市属的、有省属的、有行业的,之前一直提的“属地管理”并没有真正实施。还有这个省跑到那个省去发证的,甚至出现一些不用考试直接交钱就能取证的情况。完善内部工作秩序与重建证书发放秩序已到了紧要关头。谁该做什么,谁该管什么,应该要有一个明晰的概念,减少内部扯皮、精力内耗与管理不规范。建议省级鉴定指导中心应多从宏观管理着眼,抓原则性的、指导性的工作,如:命题管理、考务管理、考试技术规范等制度管理;地市可以做得实一些,管得具体些,如:组织指导本地区所有鉴定机构的考核鉴定工作等。各级行政部门要加强这方面的监督管理,为鉴定工作保驾护航。

(5)贯彻落实考培分离制度。一个鉴定机构又搞考试,又搞培训,容易出现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损害社会各方面培训力量的积极性,同时降低培训质量。然目前几乎所有鉴定机构都搞培训,并没真正做到考培分离,建议由市中心统一受理报名,再择公共实训基地或较好的鉴定机构承接非本鉴定机构培训人员的鉴定考试,以保障考试的公正性、独立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6)题库的建设。一直以来,各方面都反应题库、教材滞后,跟不上社会发展。命题工作是艰苦的、复杂的、繁重的,也是极精细的。试题是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而来的,应该按“从需求中来,到需求中去”原则来开发,要保证其实用性,必需要成立标准与题库的开发与维护部门,专门负责组建各职业开发小组,每个职业的开发需包含“技术专家、教师、教育管理人员、教育评价专家、企业家和技术工人”等各方面的专家,如果只限于邀请某一类型的专家开发题库,开发前或开发后都不进行充分调研、反复研究,直接投入使用,那所开发出来的题库只能为同类型人员服务,不具备通用性,必然会出现不实用现象。另外,目前职业技能鉴定从上到下只注重题库的使用管理,忽视题库的日常维护,如:在理论和技能鉴定考试的现场督导过程中,常有发现试题出错的现象,按要求填写试卷质量反馈单,但效果不明显,在以后的鉴定考试中原错误依然会出现,严重挑战了试题的严谨性与权威性。建议新题库在运行前邀请专家再次审核或是修订,以适用于本地区的考核鉴定,同时完善试题质量反馈渠道,加强题库的日常维护与修订。

(7)应着重加强几类人员的管理培训,提高整体职业素质、业务素养和服务质量。制订一套针对管理人员、监考人员、考评人员、督导人员四支队伍的管理办法。完善“四个制度”(考评员淘汰制度与分职业培训制度,督导员月培训制度,监考人员年培训制度,鉴定考务人员年培训制度),考试合格者方可上岗,以促进这四类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这也是鉴定考试质量的保障。

(8)信息化建设与软件对接问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信息系统仍在开发与完善中,包括职业技能鉴定管理软件、题库管理软件、在线考务管理软件、无纸化考试软件等,但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早期就有自己开发考务管理软件,证书信息与当地社保、医保、求职、招聘等挂钩,没法立马更换系统。不同的软件开发系统,如何做到数据对接与共享,谁来协调统一,这些都需要解决,才能做到全国联网查询。建议在全国推广的软件系统应该让证书信息与人力资源有关的求职、招聘、工资、社保等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职业资格证书在人才培养与用人市场之间的对接。

以上是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实际存在的一些问题,出现问题是正常的,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国家的强大离不开技术工人的强大,技术工人的考核离不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同行们,希望我们能够解决好已存的问题,准备好迎接新问题,在我国技能强国之路上,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积极工作、勇于奉献,让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 陈宇,走向世界技能强国(陈宇人力资源开发论集)[M].长城出版社,2001.

[2] 陈丽能,美国职业技能标准体系建设与动作机制控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26).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员管理立法题库
“勾股定理”优题库
“轴对称”优题库
“轴对称”优题库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优题库
关于治理潮州市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