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土地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研究

2014-06-10王苏云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构建

王苏云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土地信息的获取与管理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借助卫星系统,能够建构移动土地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提升土地信息获取与管理的精度。在这种背景下,该文首先对于相关理念与技术进行了概述,进而分析了移动土地信息管理系统的构成,最后通过实验性应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移动土地 信息管理系统 构建 实验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a)-0171-01

1 移动土地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的理念

土地信息管理作业是完成土地测量后,测量机关经常性、永久性的土地信息管理、维护工作。依各地区地籍图资料的型态,有图解法地籍图信息管理与数值法信息管理两种作业方式。数值法办理土地信息管理,是根据图根点的已知坐标反算与界址点间的夹角与距离,在实地以全测站经伟仪依据相关的图根点测定测量土地的界址点,原则上只要图根点的精度符合规定的要求,则测量成果的精确度也可符合规定。但是,大部分土地信息管理区域的图根点早已消失,若根据传统数值法土地信息管理,就需要先补设图根点,既耗费作业时间也影响测量成果精度。所以,建立一套可在现场直接进行土地信息管理作业的数值法作业系统,是一非常重要的工作。理论上使用VBS-RTK测量的技术,可运用于基本控制测量及图根测量,或直接用于土地信息管理作业。因此,该文重点介绍e-GPS卫星定位基准系统,该系统整合适当测量仪器,配合VBS-RTK技术应用于图根点增、补建测量,定位精度基本能符合地籍测量实施规则的图根点测量规范,并有利于提升土地信息管理的精度。

2 移动土地信息管理系统的构成

(1)基本组成架构

移动土地信息管理系统应借助通过网络高速、宽频的数据传输技术,采用VBSRTK技术,建置起全国性e-GPS卫星定位基准网即时动态定位系统,并通过已建置完成的卫星定位基准站,每天24小时每秒钟连续接收GPS卫星资料,即时传回控制及计算中心,进行资料自动化处理后,在我国任何地区的任何地点只要GPS卫星接收仪同时接收5颗以上GPS卫星信号,都可以全天候经由整合封包无线电服务技术(GPRS)或其他无线上网方式,在极短的时间内,根据使用者需求,获得公分级精度等级的即时动态定位服务。

移动土地信息管理系统即时动态定位系统是一套完整涵盖广范围且可达公分级精度的即时性动态卫星定位系统,其基本组成架构分述如下:一是卫星定位基准网。卫星定位基准站的最佳建置间距以不超过70 km为原则,主要功能是连续接收GPS观测资料、连续通过网络将GPS原始观测资料即时传输至控制及计算中心。二是控制及计算中心。建置控制及计算中心服务器的目的为集中管理各卫星基准站的GPS资料,其主要功能为连续进行GPS观测资料的品管、储存、处理与远端监控、连续计算产生区域性定位误差修正资料、组成VBS虚拟观测资料、通过行动电话GSM/GPRS及RTCM网络传输通讯协定(NTRIP),将VBS虚拟观测资料(RTCM格式)传送至移动站。三是移动站。采用虚拟基准站即时动态定位技术所须配合的基本配备,只要1组具有RTK解算功能的卫星定位接收仪、控制器及具有GSM/GPRS上网功能的PDA或其他相容的行动通讯设备,即可进行VBS-RTK定位解算,其作业流程为下载移动站GPS原始卫星观测资料并计算产生导航定位坐标、通过GSM/GPRS及NTRIP将导航定位坐标(NMEA格式)传输至控制及计算中心、联合移动站观测资料及VBS虚拟观测资料进行RTK定位解算。

(2)土地信息管理的精度规范

数值法土地信息管理的作业项目,计有鉴定测量、分割测量、合并测量、未登记土地信息管理、坍塌测量、调整地形及界址调整测量、他项权利位置测量、更正检查有关测量等项目。而数值法土地信息管理的作业方式,是根据图根点、界址点位的数值坐标档绘制土地信息管理参考图,然后根据依据图根点的已知坐标反算与界址点间的夹角与距离,在实地以全测站经纬仪依据相关的图根点或界址点测定测量土地的界址点。数值法土地信息管理,实质上仅将原有测设计算的界址点坐标,复原测定于实地。

3 移动土地信息管理系统的实验应用与发现

(1)实验应用

本研究选定某地区办理地籍图重测地区为研究范围,该地区位于是一个开发较早的城镇,区内除了有高楼大厦及公寓外,尚有农地、山坡地及林地,地形较为复杂,可针对各种遮蔽情况下进行定位研究,且实验分析所须的数值资料均已建立,故选此地区为实验范围。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法,利用移动土地信息管理系统中的VBS-RTK某区服务网,对实验地区的四等控制点及图根点进行观测及界址点放样,综合观测值分别与重测公告坐标成果及面积,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应用VBS-RTK办理土地信息管理的精度及可行性。

(2)实验结论与建议

一是从实验数据结果,两次的观测成果与公告成果坐标值较差绝对值平均值与均方根误差值,均仅0.1 cm,可见VBS-RTK即时动态定位的观测精度比较平均,另从观测平均值的平面位置较差曲线分布情形,可知本实验区测得的坐标成果与公告成果存有约2~3 cm的系统差,因此以VBS-RTK直接应用于图根测量及土地信息管理,得经坐标转换套合的程序。二是本实验以六参数坐标转换,转换后成果与公告成果的坐标差值绝对值的平均值及均方根误差均较转换前低。其中除有1点位置较差为5.3 cm外,其于点位也均符合图根点位置检查与原坐标值的比较差不得超过5公分的规定。因此,VBS-RTK观测成果,可利用坐标转换方式使观测的坐标成果较相似于公告成果,以减少系统误差。三是利用全国性e-GPS卫星定位基准网的VBS-RTK办理土地信息管理界址点放样,其中界址点因建筑物遮蔽或其他地形等外在因素影响,系统无法求出正确解(fixed解)时,须配合使用简易的测量工具辅助,若测量区的界址点受建筑物遮蔽情况严重,则尚须配合全测站经纬仪及其他测量工具作业,才能将全部界址点放样于实地。四是本实验区经以放样后重新测量计算的界址点坐标,再重新计算各宗地面积与登记簿面积比较分析结果,各宗地面积较差均符合地籍测量实施规则的容许误差范围,故VBS-RTK可直接用于办理土地信息管理作业。五是以VBS-RTK办理图根测量,虽可达到地籍测量实施规则的精度规范,但仍受限于点位位置所能接收到的卫星颗数及几何分布的影响,因此,办理时尽量使图根点的透明度良好,使成果正确可靠。另为确保成果可靠度,建议观测时应慎选最佳观测时段进行点位重复观测,两次重复观测的较差值可放宽为3 cm。

参考文献

[1] 陆小辉,马岩鹤,景淼,等.基于WebGIS的辽宁省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5).

[2] 高万林,于丽娜,武斌.WebGIS在农业灌溉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10(2).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息管理系统构建
三维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在选煤生产中的应用
信息管理系统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
基于三维TGIS的高速公路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SaaS模式下的房地产中介公司信息管理系统
高速公路绿色通道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实践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