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2014-06-10牛淑珍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牛淑珍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是新时期教育的热点话题,也是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但受到目前高考制度的制约,部分教师在推行素质教育问题上存在着疑惑。我们要正确认识素质教育和考试之间的关系,认真解读新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先进的观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高中地理 素质教育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a)-0142-01

《全日制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新课程标准如一盏教育的航灯,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的高中地理教学,要彻底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弊端,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引导学生以地理的目光去观察社会现实问题,并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但是,面对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以及家长、社会以高考成绩衡量教育成败的惯性思维,教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得到各方面的认可呢?面对这个两难选择,一线教师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1 正确认识素质教育和应试的关系

所谓“素质教育”,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由此可以看出,素质教育与“应试”并不是一对对立的概念。素质教育只是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改变学生的求知方式和求知途径,彻底抛弃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抛弃以标准答案来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检测方式,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素质教育下的学生的应试能力并不弱,只是不再是应付那种死记硬背式的试题,不再按照教师的讲解、教辅的阐述去解答问题,而是阐述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随着近年来高考的不断改革—— 试题的解答越来越灵活化、多样化,在文综试题中甚至出现了没有明确答案的试题,也向我们传递着一个信号:高考正逐步由考察固定知识向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改变。换而言之,高考也正逐步相适应素质教育转变。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改变的教育发展方向,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主题。教师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涵义,改变素质教育就是彻底抛弃考试错误认识,将素质教育与考试作为教育改革的两个方面,促使它们共同发展、相互适应,推进素质教育在健康的轨道上不断向良性方向持续发展。

2 认真解读新教材的编排特点

教育的发展应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做适时、适度的调整。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关系的学科,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改变,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在改变,从而决定了教材内容要不断更新。高中地理新编教材充分体现了地理学习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代精神。教材降低了知识难度,删减了那些繁、偏、难的专业知识,弱化了地理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增加了地理学科的实用性,突出了人地关系的重要性。教师要从固有的重视学科知识的传统教学观念中解脱出来,明白我们的高中地理教学不是向学生传系统的专业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将地理学习放在新的社会、时代背景下,从而增加地理学习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教师要认真研究、解读新教材,理解新教材编排的时代意义,从推行素质教育、适应学生发展、需求时代发展需要的角度去认识、去解读新教材。认真思考针对新教材如何去落实教学过程、突破教学目标,既要重视“知识与能力”这个传统目标的夯实,也要注重“过程与方法”目标突破的多样化和创新,更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渗透和引导,从新课程的三个目标维度全面推进,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新教材的编排为教师灵活选择教学内容提供了便利,为教师的教学灵活性和多样性提供了可能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的整合的调整和选择,来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促使学生实施探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3 以先进的观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

观念是行为的指南。只有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方式才能发生相应的改变。教师要不断参加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并阅读各种新的教育理论著作,接受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践行新课程理念,彻底改变教师独霸课堂的不合理局面,将课堂和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从课本和其它课外课程资源中获取地理知识,并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呈现在课堂上,作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对象,并思考这些地理知识、地理现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从而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教师还要结合新编地理教材的特点,适当安排探究主题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学生自身的探究兴趣,选择有探究意义的主题,增加地理学习的社会意义。比如,在学习《地域文化与人口》内容时,鼓励学生对本地区的“文化与人口”问题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会联系到人的思想意识、传统观念、生存需要、社会因素、教育发展等多方面的因素。一个看似简单的地理问题,能促进学生从基本问题出发,综合思考多种因素进行深度的思考和探究,实现跨章节、跨学科的学习,切实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快速提升。

当然,在地理教学中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还有进行多方面的努力,比如,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来实现由“一桶水”、“一缸水”向“自来水”、“长流水”的转变,适应新的教育发展的需要;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保持和谐统一,并让学生时刻对地理学习保持新鲜感和较高的期盼;实现开放性教学,以课本知识为基本切点,大胆进行拓展,开阔学生的地理视野,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 李卫国.如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 (9).

[2] 殷勇.如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0 (9).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