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器乐教学中的运用
2014-06-10李昱刘丰源
李昱 刘丰源
〔关键词〕 器乐教学;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例析;运用;
合奏;培养;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8—0073—01
近年来器乐教育发展迅速,学生对学习乐器的兴趣明显增加。随着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学校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而器乐教学正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方法之一。当今许多国家所采用的音乐教育体系,大多都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而且按照他的构思制作的奥尔夫乐器也已被大家广泛认可。这种教学模式,最主要的是强调了学生对音乐情感的激发和体验。笔者认为音乐教师应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让学生不再照本宣科,而应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演奏中来,甚至于创造音乐,突出对学生情商的培养、想象力的创造和个性的舒张。下面我就以圣桑的《单簧管降E大调奏鸣曲》为例来谈一些简单的认识。
一、音乐教师应避免过于理性的、直接的音乐教育法,而应采用以感性认识为主、理性教学为辅的音乐教学模式。古往今来,人类在不断的音乐实践中认识音乐、学习音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意识到乐器就好比自己的嗓子,它是用来表达音乐情感的工具。例如,圣桑的《单簧管降E大调奏鸣曲》,它极具代表性地展现了法国音乐的高贵之美,所以在演奏之前教师应先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为显贵的世家大族,才能在演奏时展示出典雅的气质。如,第一乐章就带有圣桑早期的音乐风格,音乐表现出的是浪漫时期的典型特征——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乐曲一开始就是以钢琴左手降E大调的分解和弦开始,作曲家运用单簧管最优美的音区,意在表达一种大自然般的平静,没有矛盾、理想的境界。教师应先让学生初步欣赏这一乐章的音乐情愫,而不是仅仅苛求学生应该知道哪里强、哪里弱,学生在通过这一学习过程之后,会更加熟悉乐曲的风格。
二、引导学生进行合奏,在音乐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器乐教学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它能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中主动分享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器乐教学常会进行合奏活动,这是一种集体性的活动,合奏中不仅要表现自我,还要兼顾他人,与队友完美的协调才能使音乐流畅地进行。在《单簧管降E大调奏鸣曲》中,钢琴的地位就非常重要,失去了钢琴的演奏,整首乐曲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味道的,所以演奏者们就需要很好地配合。如,在第三乐章慢板中,乐曲一开始就以钢琴浓厚的降E调连续弹奏,为整首音乐奠定了曲风,这时单簧管可以用浓厚的低音与之呼应。再如,第二十六小节是一连串的琶音,钢琴只有快速弹完每组琶音,组与组之间稍有停顿感后,单簧管才能更好地衔接,将乐曲的情绪由沉重转为恬静,达到一种和谐的美妙状态。
三、在器乐教学中,教师最好能避免让学生长期进行枯燥的技术训练,而应采用奥尔夫教学原理,将困难的技术最大化地减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有过大的压力和困难。与之相对的是让学生融入到音乐的表达中,分享音乐所传达的思想,在不断的成功与喜悦中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单簧管降E大调奏鸣曲》的第四乐章,速度标语译为非常快的快板,整体风格是快速的炫技乐章。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大量的十六分音符,只有多加练习才会有流畅的效果。教师对此处的教学就不必刻意地要求速度与技术,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自发地融入到欢快的旋律中来。
四、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器乐教学的主要方式。奥尔夫告诉我们,音乐不只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过于注重专业化的教学会影响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教师观念的转变非常重要,音乐教学要让学生尽情地体验、感受、欣赏,而不是固定的对或错。《单簧管降E大调奏鸣曲》的第三乐章为慢板,整体可以分为两段,作曲家利用高音和低音的音色不同,创造出两种不同的风格。学生在练习中会发现本段乐曲基本上是完全相同的两个部分,只是音高不同而已。一段力度记号为f,另一段为pp,但为什么会写两遍呢?思考之后会发现,作曲家巧妙地运用低音来展示出一种低沉的感觉,用高音来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哀伤。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演奏时应区别开来,要注意对情绪、音高的把控。
?笙 编辑:王金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