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开放课堂 促进阅读教学

2014-06-10李谋春

甘肃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课外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李谋春

〔关键词〕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开

放课堂;课外延伸;内容;

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8—0042—01

开放的语文课堂打破了阅读教学在时空上的限制,使阅读教学向课外延伸;开放的语文课堂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独立阅读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地发展奠定基础。

首先,要打破语文课堂的时空限制,使阅读教学向课外延伸,让学生接触和感受一个更为广阔的语文世界。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阅读教学要以语文教材为主,但必须建立课内与课外的联系,让学生从语文课堂主动地走向更为广阔的语文世界。这首先要求教师彻底抛弃“讲”课文的思想,把“讲堂”变成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学堂”。学生为了更好地在课堂上学课文,得益于课外阅读课文,搜集资料,这些以往需要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便会延伸到课前或课后。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一方面习得相关知识,加大了阅读积累,开阔了视野,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习语文必备的能力,提高了阅读能力。此外,教师应结合教材,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或者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有目的有选择地阅读课外读物,从而进一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保证实现一年内阅读150万字的目标。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反复的语文实践,因此,阅读教学必须把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实践落到实处。语文实践还指语文和自然、社会的结合,通过开展语文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在与自然和社会的接触中学习语文。 叶圣陶认为:“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语文阅读源于社会生活,应用于社会生活,一旦离开了社会生活,也就丧失了生命力。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有一个“备实践”的环节,要根据阅读教学内容的需要,精心设计组织语文实践活动,把阅读教学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增强语文教学的活力。

其次,要优化课堂教学内容。现行阅读教学重知识,重理解,关注的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阅读文本的理解程度。学生记住了语文知识,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作品的思想意义和写作特点,被视作是达成了阅读教学的目标。新课标更要求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由此看来,方法比知识本身更重要,一节成功的语文阅读课堂,除了让学生习得必要的语文知识外,必须要有关于阅读方法的知识。这要求教师做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要特别善于指导学生解决“怎么读”的问题,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实践中逐渐掌握阅读的规律和方法,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财富。

再次,要改革阅读教学方式。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只能是学生阅读的启发者、诱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礼记·学记》里说:“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而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高明的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发挥“善喻”的本领,引导、激励、启发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自己“跳”起来摘“苹果”,从被动走向主动,从接受走向建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实现“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目的。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理解文本,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群言堂”模式。当然,“群言”不等于“乱言”,教师要考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组织课堂学习,站在学生解读文本的角度,设计学习流程,安排学习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要善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调动其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善于设计探究性专题,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组织师生、生生合作,提高群体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从这种意义上说,“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这种习惯和能力的养成,将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受益终生。

?笙 编辑:刘於诚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外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