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4-06-10刘爱琴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10期
关键词:慢性胆囊炎

刘爱琴

[摘要] 目的 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262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1例(脱落9例)和对照组各131例(脱落10例)。治疗组用半夏泻心汤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5 d。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8%,高于对照组的83.47%(P<0.05)。 结论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效果肯定,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慢性胆囊炎;半夏泻心汤加减;调整脾胃;疏肝利胆

[中图分类号] R575.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4(a)-013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of Pinellia heart-draining decoction treating chronic cholecystitis. Methods 262 case with chronic cholecyst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n=131 and 9 cases dropping) and the control group (n=131 and 10 cases dropping).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the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of Pinellia heart-draining decoc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western medicine.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15 days.The curative effect was evaluated in both group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95.08%)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3.47%)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of Pinellia heart-draining decoction treating chronic cholecystitis.It can be further promoted and applied.

[Key words] Chronic cholecystitis;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of Pinellia heart-draining decoction;Adjust spleen and the stomach;Soothe the liver and drain bile

胆囊炎患者在急性发作时疼痛难忍,十分痛苦,目前在急性期均通过西医治疗,临床上95%的急性患者合并胆囊结石,部分用手术切除,以求根治,部分通过微创手术取胆囊结石;也有许多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消除急性炎症后,就停止治疗,日后又不注意饮食保养,导致反复发作,最终迁延致慢性胆囊炎。笔者治疗的患者中有6例患者曾通过微创手术治疗胆结石,1年后又有症状,通过西医确诊为慢性胆囊炎。也有部分患者没有急性发病的病史,但无论B超或X线腹部造影均确诊为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是指胆囊的慢性炎症,多由于胆道系统受到细菌感染、结石阻塞、化学损害、寄生虫感染以及急性胆囊炎迁延而引起。病程呈慢性迁延性。平时可以无任何表现,或只有轻微的类似胃病的一些表现,但常反复急性发作[1]。中医将其归为“胆胀”范畴,胆胀为肝胆系病证中的常见疾病,其临床表现与西医所称的慢性胆囊炎、慢性胆管炎、胆石症相似[2]。笔者在临床中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获得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2月23日~2012年12月31日在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2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1例,治疗组脱落9例,剩余122例,其中男52例,女70例;年龄19~78岁,平均(41.6±4.11)岁;病程半年~12年,平均(4.07±0.84)年。对照组脱落10例,剩余121例,其中男51例,女70例;年龄20~65岁,平均(39.6±5.21)岁;病程1~10年,平均(4.56±1.82)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采用《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中慢性胆囊炎的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症候诊断标准[3]。所有病例均经B超检查有胆囊壁毛糙增厚、胆囊变形或有结石。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症候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抑郁症及其他精神病者;酒精、毒品、药物依赖者;对治疗药物过敏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4 脱落标准

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经医生判断应停止;临床试验中依从性差,不按规定用药者;临床资料不全,自愿退出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静脉滴注消炎药,口服消炎利胆片或硫酸镁等利胆药。

治疗组用半夏泻心汤加减,主要药物组成:半夏12 g、黄芩9 g、黄连3 g、干姜9 g、人参9 g、炙甘草9 g、大枣4枚,根据不同症状进行辨证加减。用法:用水浸泡30 min,煎两次取药汁约400 ml,分两次服用。每日1剂,15剂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15 d。

1.6 观察指标及方法

观察临床症状,治疗结束后评价统计临床疗效;6个月后随访复发率。

1.7 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采用《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制订。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B超检查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显著减轻,饮食正常,B超检查胆囊壁厚、毛糙、透声明显改善;好转:临床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或主要症状明显减轻,饮食基本正常,B超检查胆囊壁厚、毛糙、透声有1项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B超检查无明显改善。

1.8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治疗组122例,治愈69例,显效37例,好转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5.08%;对照组121例,治愈57例,显效27例,好转17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83.47%,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

2.2 两组复发率的比较

6个月后随访统计,治疗组复发12例,复发率为9.84%;对照组复发47例,复发率为38.84%,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中医认为本病属“胁痛”“胆胀”等范畴。如《灵枢·经脉》载:“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灵枢·胀论》载:“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4],其不仅提出了病名,而且对症状描述亦很准确。本病的特征是右上腹胀满疼痛,反复发作,同时伴发恶心、嗳气、腹胀、善太息。其病位在胆腑,与肝胃关系最为密切。通常认为其发生主要在于胆腑气机通降失常,或为忧思气恼,肝气久郁;或为湿热内蕴,胆腑不通;或为虚损劳倦,继而感寒,或为气滞及血,瘀血阻络。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正气渐虚,胆腑通降受阻,脾胃生化不足,脾胃气机升降逆乱。分证论治多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肝胆气郁型[5];用四逆散合失笑散治疗气滞血瘀型[6];用清胆汤治疗肝胆湿热型[7];用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用一贯煎治疗肝阴不足型[8]。笔者也按此治疗多例,亦有效果,但有许多病例分型并不明确或混杂不清,后在临床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效果不错。其中若右胁胀满,上腹胀痛,遇怒加重,胸闷善太息,吞酸嗳腐,苔腻微黄者加柴胡6 g、白芍6 g,枳壳6 g、陈皮6 g。柴胡和黄芩相合,柴胡升清阳,黄芩降浊阴,升散外邪,清解郁热,调和表里,和解少阳。临床组方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难愈之病和胆囊炎、胆石症[9];若右胁胀满疼痛,胸闷纳呆,口苦心烦,或见黄疸,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者加茵陈9 g、大黄3 g、栀子6 g,茵陈、大黄作为临床治疗肝胆湿热蕴结阳黄为主证的方剂中常配伍的药组,具有很好的退黄作用,其核心作用是通过清利湿热,活血化瘀,气血同治,给邪出路,利胆排石等方面实现的[10];伴胆结石者加鸡内金9 g、金钱草30 g。大黄通腑泄热祛湿,专治肠胃有形积滞,鸡内金、金钱草是排石的良药;舌苔厚腻、呕吐,脉实有力者去人参、大枣、干姜,加大黄6 g、枳实9 g、生姜6 g;枳实导滞破积,下气消痞,配伍大黄主治胃肠无形气痞。右胁部灼热疼痛,口苦咽干,面红目赤,大便秘结,小溲短赤,心烦失眠易怒,舌红苔黄厚而干,脉弦数者,去人参、干姜,加大黄9 g、栀子6 g、金钱草30 g、川楝子9 g、枳壳9 g,大黄软坚散结,川楝子、枳壳理气;上腹刺痛者加延胡索12 g、桃仁10 g、红花6 g、旋复花10 g,若兼口苦、小便黄加栀子6 g,若右上腹隐痛,遇劳加重加生地10 g,方中延胡索止痛,桃仁、红花活血。

仔细分析致病原因,现代人饮食不节,不知道科学养生,多食寒凉之物,辛辣刺激之物,肥甘厚腻之物,寒热互结,另外但凡有病动辄大剂量应用抗生素输液,往往导致肠胃不和,加之现代多宣传西方生活方式,房事不节,中气虚弱者居多。日久遂成痞症,虽然许多痞症不明显,但痞症不消,寒热互结,脾胃气机升降逆乱,胆腑通降受阻,所以单以治疗胆胀诸证型方法治疗胆囊炎效果不佳,而半夏泻心汤由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甘草、大枣组成,是小柴胡汤去柴胡、生姜加黄连、干姜而成,变和解少阳之剂,而为调和寒热之方[11],本就是治疗寒热夹杂的痞证,具有降火散寒,调整气机升降的作用,按照先消痞调脾胃,再通过加减对症治疗,加强疏肝利胆、和降通腑、祛邪扶正之功。总结治愈的69例,共有特证是多有上腹部胀满、呕吐、苔腻微黄,是证均符合痞证用半夏泻心汤的证治要点,无效的6例患者右胁部刺痛较剧,痛有定处,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斑,脉弦细涩,分析是证为气滞血瘀,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无效,其余47例按证型分类特征不明显,但按照调脾胃气机,再疏肝利胆、和降通腑、祛邪扶正,也有疗效。在临床上,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效果明显,可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梁小觉,叶柏.中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1,31(6):523-524.

[2] 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21.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82-283.

[4] 田代华,刘更生.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9-80.

[5] 陈辰.姜树民教授治疗慢性胆囊炎经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3):157-158.

[6] 刘强,纪春玲.慢性胆囊炎的中医辨证治疗[J].当代医学,2011,17(25):157-158.

[7] 余珊珊.清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7,29(12):34.

[8]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胆囊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海南)[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11):1461-1465.

[9] 刘俊红.治疗急腹症方剂中常用药对[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4):145-147.

[10] 张毫,徐满卿,丁舸 茵陈蒿汤中茵陈、大黄的核心作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6):1112-1114.

[11] 段富津.方剂学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62.

(收稿日期:2014-02-10 本文编辑:许俊琴)

猜你喜欢

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一贯煎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
疏肝清胆汤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35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