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军事近代化先行者朱元松
2014-06-10朱志泊
朱志泊
(扬州市东花园河南67幢201室,江苏扬州,225000)
《清宫扬州御档选编》第五册,有一篇题为“奏为扬州营参将朱永发名与高祖名讳相同,拟请更名事”的奏折,大致说:提督衔、记名总兵、扬州营参将朱永发,自幼就是这个名字,从军后也使用这个名字,以军功升任现职。前一些时候家中寄来家谱,知道自已的名字中的“永”字,触犯了高祖的名讳,拟改名朱元松。经过上级调查,朱永发任内没有犯过错误,改名不是为了别的目的,请求皇上获准。后面的批语是:“军机大臣奉旨,兵部知道,钦此。”他的更名得到朝廷的批准,先前的朱永发就是后来的朱元松,他是扬州军事近代化的先行者。
民国《江都县续志·名宦传》记载:朱元松字显廷,湖南芷江人,行伍出身。从提督向荣转战数省,于同治初年来扬州任扬州营参将。在任上淘汰羸弱,把这部分饷银分摊在现有士兵头上。他重视士兵技击训练。当时,新式军事操练刚从日本传入中国,朱元松立即雇佣“洋操”教官训练士兵,在扬州军事史上,首先实行军事操练近代化。
同治初年,清军和太平军在扬州周边地区仍有零星战斗,流离失所之人不绝于道路,不肖之徒也乘机作乱。朱元松在扬州城内外分设岗哨维持治安,同时在城内炎帝宫设施棺局,对贫困者施舍棺材和药品,在石塔寺设粥厂,前后来吃粥的有33000 多人。同治六年(1867),又在北柳巷设局,专门掩埋穷人尸骨和分配粮食。他在扬州有很好的口碑。
清同治十年(1871)秋,两江总督曾国藩对江南(今安徽、江苏两省)兵营进行考察、校阅。八月二十日,曾国藩来到扬州,当时扬州驻军有两淮盐运司的盐捕营和狼山镇的扬州营。先出场的是盐捕两营,这支640 人的部队操练了各种阵法,由于人多势众,场面颇为壮观。随后出场的是朱元松率领的扬州营洋枪队150 人,士兵手持洋枪,演示了11种洋式队形。奇兵(辖区由仪征至六合、浦口)、泰州、泰兴、三江、兴化五营炮队160 多人,也来扬州大校场接受检阅。稍事休息后,曾国藩又校阅了自参将、游击至总把、千把等军官共41人步箭项目,他们各挽弓搭箭,凝神屏息,在总督面前放矢劲射,一展身手。至于外委、额外等下级军官62 人由两淮盐运使方濬颐(子箴)检阅,世职兵丁53 人由袁保庆(笃臣,袁世凯的嗣父)检阅,枪炮打靶者由瓜洲镇总兵吴朝杰(家榜)和李勉亭代阅。
第二天早饭过后,曾国藩再次到大校场,整八点升座,开始阅兵。先检阅吴小轩之淮勇三营,三营中先操庆字正、副两营,后操亲兵营,这些兵丁演练了10余种阵法到20 种阵法。接着检阅扬州八营的跑马射箭,共检阅156 人。到下午3 点钟,检阅完毕。其中庆字营的步兵射箭由方子箴代为检阅,演练枪炮打靶的请袁笃臣、李勉亭代为检阅。
不难看出,这次大阅兵,扬州及四周的驻军中,只有扬州营有洋枪队。《江都县志》说朱元松是扬州地区洋操的创始人是有事实根据的。
曾国藩在扬州检阅结束后接着又到淮安、徐州进行检阅。事后曾国藩在奏折中总结说:“综计苏省各营,向来称徐州镇标为劲旅,就臣目前校阅而论,则以清淮漕镇两标为上;江宁、苏州挑练之兵,与徐防各营次之;扬州、松江次之;镇江、常州又次之。勇丁则以记名提督吴长庆所统庆字营最为出色。”给他印象较深的是扬州营参将朱元松。曾国藩认为:“该员在任多年勇敢耐劳,熟谙营务。补用副将盐捕营都司曾德麟,该员严缉私枭,整饬营规,有条不紊。”夸他俩:“是扬州营中的得力之员,遇有缺出,不论班次,酌量保奏升补。”
朱元松死于光绪十二年(1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