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4-06-10杜东阳闫海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10期
关键词:介素辛伐他汀稳定型

杜东阳 闫海华

[摘要]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能够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白细胞介素-6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氯吡格雷;辛伐他汀;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

[中图分类号] R54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4(a)-009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lopidogrel combined with simvastatin treating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n=50) and the control group (n=50).The two groups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simvastatin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simvastatin combined with clopidogrel.The course was 8 weeks. The change of interleukin-6 and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level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level of interleukin-6 and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f the two group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Clopidogrel and simvastatin can decrease the level of interleukin -6 and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is significant.It is worthy of reference.

[Key words]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Clopidogrel;Simvastatin;Interleukin -6;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不稳定型心绞痛容易发展为心肌梗死,甚至可导致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血栓研究中发现,血小板活化是其形成的重要因素,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氯吡格雷有抗血小板作用,辛伐他汀属于调脂类药物。本研究选择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绞痛患者,观察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患者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反复发作,心电图检查提示心电图ST-T段改变,同时排除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妊娠期及哺乳期、重度心律失常、严重肝肾疾病及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出血性疾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每组各50例。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48~72(59.6)岁。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6~71(60.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血、尿、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监测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根据其血压、血糖情况给予控制血压、降血糖等对症处理,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钙通道阻滞剂等),患者在症状发作时含服硝酸甘油。对照组患者同时给予辛伐他汀口服,口服20 mg/次,晚间服用。观察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辛伐他汀具体剂量和用法同对照组,氯吡格雷首次服用300 mg,而后改为每天75 mg/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和治疗后血浆白细胞介素-6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情况。两组患者均在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约5 ml置于抗凝管中,离心后,分离血浆,分别测定白细胞介素-6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介素-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1.4 疗效评定

根据患者心绞痛疼痛发作等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前后的改变情况进行疗效评定。心绞痛疼痛发作等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减少>80%,心电图恢复正常为显效;治疗后心绞痛疼痛发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电图检查提示ST段有所回升,但没有恢复正常为有效;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检查结果均没有显著改善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随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发现超敏C反应蛋白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内水平升高,其水平改变有助于评定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预后[1,2],白细胞介素-6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白细胞介素-6水平改变有助于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且较为客观。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贯穿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发展过程[3-5],而在此过程中,血小板活化后容易导致在粥样斑块周围出现血栓,导致病情发展和加重。辛伐他汀是他汀类调脂药物,除能够降低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外,同时还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起稳定作用,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能够显著降低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此类患者的病死率[6-8]。氯吡格雷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抗血小板类药物,除能够抑制血小板活化外,同时还有助于降低血浆炎性因子水平[9-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的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具有显著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能降低血管内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程度、抑制血小板活化,从而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海洋,邢聪慧.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及 B 型脑钠肽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1):101-102.

[2] 陈美丽,文大志,刘俊东,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宁心汤对其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3):12-13.

[3] 梁金松,唐戍平.血清胱抑素C与高敏C反应蛋白和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 16(5):484-486.

[4] 王姝琴,王德琴,周永华.BNP、hs-CRP、sVCAM-1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J].北方药学,2013,10(11):68-69.

[5] 伍先亮,贾永平,吕吉元,等.cTnI、hs-CRP及NT-proBNP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择期PCI术后左室重构的预测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 11(6):672-673.

[6] 丁寻实,汪汉,蔡琳.急性冠脉综合症及稳定心绞痛患者罪犯病变之前冠状动脉斑块的病理特点[J].北方药学,2013,10(12):60-62.

[7] 方草,陈武.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比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3, 24(40):3773-3775.

[8] 梁宝军,邝志诚.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2):96-97.

[9] 冯英.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408-409.

[10] 吴荣恒.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11):1473-1474.

[11] 林黎明,王雅红,李桂荣.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分析[J].中南药学,2013,11(11):869-871.

(收稿日期:2014-02-18 本文编辑:许俊琴)

1.4 疗效评定

根据患者心绞痛疼痛发作等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前后的改变情况进行疗效评定。心绞痛疼痛发作等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减少>80%,心电图恢复正常为显效;治疗后心绞痛疼痛发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电图检查提示ST段有所回升,但没有恢复正常为有效;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检查结果均没有显著改善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随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发现超敏C反应蛋白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内水平升高,其水平改变有助于评定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预后[1,2],白细胞介素-6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白细胞介素-6水平改变有助于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且较为客观。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贯穿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发展过程[3-5],而在此过程中,血小板活化后容易导致在粥样斑块周围出现血栓,导致病情发展和加重。辛伐他汀是他汀类调脂药物,除能够降低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外,同时还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起稳定作用,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能够显著降低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此类患者的病死率[6-8]。氯吡格雷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抗血小板类药物,除能够抑制血小板活化外,同时还有助于降低血浆炎性因子水平[9-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的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具有显著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能降低血管内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程度、抑制血小板活化,从而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海洋,邢聪慧.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及 B 型脑钠肽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1):101-102.

[2] 陈美丽,文大志,刘俊东,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宁心汤对其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3):12-13.

[3] 梁金松,唐戍平.血清胱抑素C与高敏C反应蛋白和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 16(5):484-486.

[4] 王姝琴,王德琴,周永华.BNP、hs-CRP、sVCAM-1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J].北方药学,2013,10(11):68-69.

[5] 伍先亮,贾永平,吕吉元,等.cTnI、hs-CRP及NT-proBNP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择期PCI术后左室重构的预测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 11(6):672-673.

[6] 丁寻实,汪汉,蔡琳.急性冠脉综合症及稳定心绞痛患者罪犯病变之前冠状动脉斑块的病理特点[J].北方药学,2013,10(12):60-62.

[7] 方草,陈武.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比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3, 24(40):3773-3775.

[8] 梁宝军,邝志诚.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2):96-97.

[9] 冯英.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408-409.

[10] 吴荣恒.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11):1473-1474.

[11] 林黎明,王雅红,李桂荣.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分析[J].中南药学,2013,11(11):869-871.

(收稿日期:2014-02-18 本文编辑:许俊琴)

1.4 疗效评定

根据患者心绞痛疼痛发作等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前后的改变情况进行疗效评定。心绞痛疼痛发作等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减少>80%,心电图恢复正常为显效;治疗后心绞痛疼痛发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电图检查提示ST段有所回升,但没有恢复正常为有效;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检查结果均没有显著改善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随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发现超敏C反应蛋白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内水平升高,其水平改变有助于评定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预后[1,2],白细胞介素-6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白细胞介素-6水平改变有助于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且较为客观。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贯穿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发展过程[3-5],而在此过程中,血小板活化后容易导致在粥样斑块周围出现血栓,导致病情发展和加重。辛伐他汀是他汀类调脂药物,除能够降低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外,同时还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起稳定作用,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能够显著降低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此类患者的病死率[6-8]。氯吡格雷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抗血小板类药物,除能够抑制血小板活化外,同时还有助于降低血浆炎性因子水平[9-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的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具有显著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能降低血管内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程度、抑制血小板活化,从而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海洋,邢聪慧.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及 B 型脑钠肽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1):101-102.

[2] 陈美丽,文大志,刘俊东,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宁心汤对其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3):12-13.

[3] 梁金松,唐戍平.血清胱抑素C与高敏C反应蛋白和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 16(5):484-486.

[4] 王姝琴,王德琴,周永华.BNP、hs-CRP、sVCAM-1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J].北方药学,2013,10(11):68-69.

[5] 伍先亮,贾永平,吕吉元,等.cTnI、hs-CRP及NT-proBNP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择期PCI术后左室重构的预测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 11(6):672-673.

[6] 丁寻实,汪汉,蔡琳.急性冠脉综合症及稳定心绞痛患者罪犯病变之前冠状动脉斑块的病理特点[J].北方药学,2013,10(12):60-62.

[7] 方草,陈武.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比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3, 24(40):3773-3775.

[8] 梁宝军,邝志诚.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2):96-97.

[9] 冯英.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408-409.

[10] 吴荣恒.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11):1473-1474.

[11] 林黎明,王雅红,李桂荣.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分析[J].中南药学,2013,11(11):869-871.

(收稿日期:2014-02-18 本文编辑:许俊琴)

猜你喜欢

介素辛伐他汀稳定型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吸烟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糖尿病伴冠心病的影响
脑梗死应用辛伐他汀联合抗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