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弹力绷带在胸壁结核清除术后的应用及管理

2014-06-10鲁玉桂蔡小林尤弘霞等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10期
关键词:管理

鲁玉桂 蔡小林 尤弘霞等

[摘要] 目的 探讨弹力绷带在胸壁结核清除术后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156例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采用弹力绷带加普通胸带加压包扎,对照组(76例)采用普通胸带加压包扎,包扎时间均为3~4周,均采用标准化疗方案正规抗痨治疗6~9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7.50%和81.58%,皮下积液发生率分别为3.75%和18.42%,复发率分别为2.50%和18.42%,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0.30±1.63) d和(13.50±1.77) d,平均住院费用为(10437.1±1016.4)元和(12034.0±1514.4)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普通胸带加弹力绷带应用于胸壁结核清除术后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弹力绷带;胸壁结核清除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 R65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4(a)-005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pplication effect of elastic bandage after chest wall tuberculosis dissection. Methods 156 patients after chest wall tuberculosis disse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elastic bandage and common thoracic compression bandage were used in observation group(80 cases),normal chest compression bandage was used in control group(76 cases),bandage time of all patients were 3 to 4 weeks.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standard chemotherapy regular anti-tuberculosis treatment for 6 to 9 months.The effect of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cur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97.50% and 81.58% respectively,the incid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e seroma of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3.75% and 18.42% respectively,the recurrenc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2.50% and 18.42% respectively,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10.30±1.63)d and(13.50±1.77)d respectively,the average cost of hospitalization was(10437.1±1016.4)yuan and(12034.0±1514.4)yuan respectively,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elastic bandage and common thoracic compression bandage applied in patient after chest wall tuberculosis dissection is remarkable.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

[Key words] Elastic bandage;Chest wall tuberculosis dissection;Management

胸壁结核是一种常见的肺外结核,多继发于胸内结核,如肺结核、胸膜结核、纵隔淋巴结核等,其病变可能侵犯胸壁软组织、肋骨、肋软骨及胸骨,常见于青壮年和年老体弱者。近年来,胸壁结核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如果处理不当,常复发,甚至迁延不愈,有些患者经历多次手术,给其带来严重创伤[1]。胸壁结核是全身性结核病的局部表现,治疗必须在全身抗结核基础上,施行病灶清除术。病灶清除术是胸壁结核治疗最主要的方法,彻底清除的关键是清除病灶内坏死组织[2],为了防止残腔积血、积液,故创面要适当加压包扎,但加压包扎的方式、压迫的强度和时间对消灭残腔、促进愈合、防止复发起关键性的作用。术后一般加压包扎3~4周,张力要适中,达到既尽可能压闭残腔、又不能影响切口周围组织血供为宜。加压包扎过紧易使创口皮缘缺血坏死,过松易留残腔,导致手术失败,以致复发。临床常用普通胸带加压包扎,但普通胸带难以把握压迫的强度,易松动,也不易对残腔范围进行有效包扎[3]。为了达到有效的压迫强度,消灭残腔,加快术后愈合的速度,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减少术后复发,笔者设计了弹力绷带。弹力绷带是一根宽约20 cm的松紧带,术前根据患者胸廓大小及舒适度选择长度,在松紧带两端缝制3~4个配套挂钩,术后根据伤口大小及部位在普通胸带外层直接加压包扎。方法有两种:①直接将完整的弹力绷带围绕胸部一周;②将弹力绷带一端从中间剪开,一头在一侧肩上穿过,另一头从腋窝下穿过即可,强度均以普通胸带与胸壁能容一指、弹力绷带紧贴普通胸带、患者感觉舒适为宜。优点:①宽度适宜,长度合适,加压包扎部位受力均匀,紧张度及稳定性强,不宜松动及滑脱,患者易于接受;②操作简单,取材方便,经济实惠。本文主要探讨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后不同加压包扎方式对术后愈合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行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后的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男53例,女27例,年龄16~68岁,平均35.7岁;对照组76例,男50例,女26例,年龄18~65岁,平均34.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普通胸带加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对照组只采用普通胸带加压包扎,包扎时间均为3~4周,均采用标准化疗方案正规抗痨治疗6~9个月并加强术后加压包扎管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愈率、皮下积液发生率及复发率的比较

两组的治愈率、皮下积液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愈率、皮下积液发生率及复

3 讨论

胸壁结核主要是结核菌沿胸部淋巴引流入侵胸壁,器官旁淋巴结核外穿及结核菌入血液循环至肋骨、胸骨引起胸壁结核[4]。胸壁结核属继发性结核感染。原发病灶大多位于肺和胸膜,结核感染后使胸壁组织发生干酪样坏死,并形成结核性脓肿,又称寒性脓肿[5]。寒性脓肿也称“冷脓肿”,与“热脓肿”相对而言,与一般化脓性感染不同,虽然有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但在体表部位通常无炎症特征(即红、肿、热、痛四大典型临床现象),固定于胸壁,随着肿物增大变软脓液聚集于皮下,可触及波动感。当发生结核性骨髓炎或脓肿破溃,即可形成慢性窦道,迁延不愈。

胸壁结核在20世纪60年代曾是多发病,随着结核病预防工作成效的提高,发病率逐渐降低,但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胸壁结合患者有明显增多趋势。胸壁结核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常采用外科治疗,但手术治疗不当易引起复发[6]。有文献报道,胸壁结核术后复发率为6.3%~7.8%[7-8]。引起胸壁结核复发的原因有多种,如围术期抗结核药物的不规范应用;没有选择好合适的手术机会;术中操作不当及术后处理欠佳等[9]。术后包扎不理想是引起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10]。术后管理对手术影响极大,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疾病复发、促进伤口愈合、提升胸壁结核的治愈率意义十分重大。

胸壁结核是一种全身慢性感染,手术较复杂,脓肿窦道分布范围较广,侵犯多根肋骨,窦道多而细小,不易完全发现,易造成病变肋骨切除不彻底。哑铃型脓肿易遗留深部较小的脓肿,病灶清除不彻底易导致复发。胸壁结核病灶如果清除彻底,往往会形成一个大而深的空腔,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创面分泌物少、肉芽组织鲜红的情况下,有些伤口也难以愈合。如果使用伤口加压法,在患者躯体活动时加压部位不易移动,保持持续的加压过程,创面内组织一直处于紧贴状态,就会避免皮下积液和积血,有利于组织生长。伤口处理和压迫强度对消灭残腔、促进愈合起至关重要的作用[11],因此术后除讲清全程抗痨治疗的意义外,还应特别强调术后加压包扎的重要作用,避免因患者自觉不适而自行放松胸带,从而影响疾病康复。术后要严密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如发现渗血、渗液过多要及时报告医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避免感染。每天检查加压包扎的牢固程度,有无移位及压迫范围是否适宜,如有异常要及时调整,防止胸壁软组织与创腔底部贴合不上导致积血、积液和残腔感染。

综上所述,普通胸带加弹力绷带应用于胸壁结核清除术后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普通胸带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新,张志勇,张景瑞.35例复发性胸壁结核的外科治疗体会[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10):893-894.

[2] 夏德椿,梁全发,沈振华,等.62例胸壁结核的诊断和手术治疗[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5,11(2):107.

[3] 许军利,郭皖营,陈其亮,等.胸壁结核468例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7):55-57.

[4] 刘丽君,张维民,王福臣.胸壁结核术后复发原因的探讨[J].中国防痨杂志,2005,27(4):272-273.

[5] 邹本峰.手术治疗246例胸壁结核的临床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7):81.

[6] 王海江,夏照华,李红春.胸壁结核外科治疗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8):127,130.

[7] Faure E,Souilamas R,Riquet M,et al.Cold abscess of the chest wall:a surgical entity?[J].Ann Thorac Surg,1998,66(4):1174-1178.

[8] Paik HC,Chung KY,Kang JH,et al.Surgical treatment of cold abscess of the chest wall[J].Yonsei Med J,2002,43(3):309-314.

[9] 尹拴利,吴为民,刘亚学.胸壁结核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再治疗体会[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8,8(10):892-893.

[10] 陈晓军,盖俊峰,闫凌,等.胸壁结核术后加压包扎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8):837-838.

[11] 黄蔼丽,贺倜,陈小媚,等.加压包扎法对促进深部伤口愈合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30):6465-6466.

(收稿日期:2014-01-26 本文编辑:李亚聪)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行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后的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男53例,女27例,年龄16~68岁,平均35.7岁;对照组76例,男50例,女26例,年龄18~65岁,平均34.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普通胸带加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对照组只采用普通胸带加压包扎,包扎时间均为3~4周,均采用标准化疗方案正规抗痨治疗6~9个月并加强术后加压包扎管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愈率、皮下积液发生率及复发率的比较

两组的治愈率、皮下积液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愈率、皮下积液发生率及复

3 讨论

胸壁结核主要是结核菌沿胸部淋巴引流入侵胸壁,器官旁淋巴结核外穿及结核菌入血液循环至肋骨、胸骨引起胸壁结核[4]。胸壁结核属继发性结核感染。原发病灶大多位于肺和胸膜,结核感染后使胸壁组织发生干酪样坏死,并形成结核性脓肿,又称寒性脓肿[5]。寒性脓肿也称“冷脓肿”,与“热脓肿”相对而言,与一般化脓性感染不同,虽然有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但在体表部位通常无炎症特征(即红、肿、热、痛四大典型临床现象),固定于胸壁,随着肿物增大变软脓液聚集于皮下,可触及波动感。当发生结核性骨髓炎或脓肿破溃,即可形成慢性窦道,迁延不愈。

胸壁结核在20世纪60年代曾是多发病,随着结核病预防工作成效的提高,发病率逐渐降低,但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胸壁结合患者有明显增多趋势。胸壁结核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常采用外科治疗,但手术治疗不当易引起复发[6]。有文献报道,胸壁结核术后复发率为6.3%~7.8%[7-8]。引起胸壁结核复发的原因有多种,如围术期抗结核药物的不规范应用;没有选择好合适的手术机会;术中操作不当及术后处理欠佳等[9]。术后包扎不理想是引起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10]。术后管理对手术影响极大,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疾病复发、促进伤口愈合、提升胸壁结核的治愈率意义十分重大。

胸壁结核是一种全身慢性感染,手术较复杂,脓肿窦道分布范围较广,侵犯多根肋骨,窦道多而细小,不易完全发现,易造成病变肋骨切除不彻底。哑铃型脓肿易遗留深部较小的脓肿,病灶清除不彻底易导致复发。胸壁结核病灶如果清除彻底,往往会形成一个大而深的空腔,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创面分泌物少、肉芽组织鲜红的情况下,有些伤口也难以愈合。如果使用伤口加压法,在患者躯体活动时加压部位不易移动,保持持续的加压过程,创面内组织一直处于紧贴状态,就会避免皮下积液和积血,有利于组织生长。伤口处理和压迫强度对消灭残腔、促进愈合起至关重要的作用[11],因此术后除讲清全程抗痨治疗的意义外,还应特别强调术后加压包扎的重要作用,避免因患者自觉不适而自行放松胸带,从而影响疾病康复。术后要严密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如发现渗血、渗液过多要及时报告医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避免感染。每天检查加压包扎的牢固程度,有无移位及压迫范围是否适宜,如有异常要及时调整,防止胸壁软组织与创腔底部贴合不上导致积血、积液和残腔感染。

综上所述,普通胸带加弹力绷带应用于胸壁结核清除术后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普通胸带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新,张志勇,张景瑞.35例复发性胸壁结核的外科治疗体会[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10):893-894.

[2] 夏德椿,梁全发,沈振华,等.62例胸壁结核的诊断和手术治疗[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5,11(2):107.

[3] 许军利,郭皖营,陈其亮,等.胸壁结核468例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7):55-57.

[4] 刘丽君,张维民,王福臣.胸壁结核术后复发原因的探讨[J].中国防痨杂志,2005,27(4):272-273.

[5] 邹本峰.手术治疗246例胸壁结核的临床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7):81.

[6] 王海江,夏照华,李红春.胸壁结核外科治疗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8):127,130.

[7] Faure E,Souilamas R,Riquet M,et al.Cold abscess of the chest wall:a surgical entity?[J].Ann Thorac Surg,1998,66(4):1174-1178.

[8] Paik HC,Chung KY,Kang JH,et al.Surgical treatment of cold abscess of the chest wall[J].Yonsei Med J,2002,43(3):309-314.

[9] 尹拴利,吴为民,刘亚学.胸壁结核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再治疗体会[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8,8(10):892-893.

[10] 陈晓军,盖俊峰,闫凌,等.胸壁结核术后加压包扎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8):837-838.

[11] 黄蔼丽,贺倜,陈小媚,等.加压包扎法对促进深部伤口愈合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30):6465-6466.

(收稿日期:2014-01-26 本文编辑:李亚聪)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行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后的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男53例,女27例,年龄16~68岁,平均35.7岁;对照组76例,男50例,女26例,年龄18~65岁,平均34.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普通胸带加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对照组只采用普通胸带加压包扎,包扎时间均为3~4周,均采用标准化疗方案正规抗痨治疗6~9个月并加强术后加压包扎管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愈率、皮下积液发生率及复发率的比较

两组的治愈率、皮下积液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愈率、皮下积液发生率及复

3 讨论

胸壁结核主要是结核菌沿胸部淋巴引流入侵胸壁,器官旁淋巴结核外穿及结核菌入血液循环至肋骨、胸骨引起胸壁结核[4]。胸壁结核属继发性结核感染。原发病灶大多位于肺和胸膜,结核感染后使胸壁组织发生干酪样坏死,并形成结核性脓肿,又称寒性脓肿[5]。寒性脓肿也称“冷脓肿”,与“热脓肿”相对而言,与一般化脓性感染不同,虽然有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但在体表部位通常无炎症特征(即红、肿、热、痛四大典型临床现象),固定于胸壁,随着肿物增大变软脓液聚集于皮下,可触及波动感。当发生结核性骨髓炎或脓肿破溃,即可形成慢性窦道,迁延不愈。

胸壁结核在20世纪60年代曾是多发病,随着结核病预防工作成效的提高,发病率逐渐降低,但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胸壁结合患者有明显增多趋势。胸壁结核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常采用外科治疗,但手术治疗不当易引起复发[6]。有文献报道,胸壁结核术后复发率为6.3%~7.8%[7-8]。引起胸壁结核复发的原因有多种,如围术期抗结核药物的不规范应用;没有选择好合适的手术机会;术中操作不当及术后处理欠佳等[9]。术后包扎不理想是引起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10]。术后管理对手术影响极大,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疾病复发、促进伤口愈合、提升胸壁结核的治愈率意义十分重大。

胸壁结核是一种全身慢性感染,手术较复杂,脓肿窦道分布范围较广,侵犯多根肋骨,窦道多而细小,不易完全发现,易造成病变肋骨切除不彻底。哑铃型脓肿易遗留深部较小的脓肿,病灶清除不彻底易导致复发。胸壁结核病灶如果清除彻底,往往会形成一个大而深的空腔,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创面分泌物少、肉芽组织鲜红的情况下,有些伤口也难以愈合。如果使用伤口加压法,在患者躯体活动时加压部位不易移动,保持持续的加压过程,创面内组织一直处于紧贴状态,就会避免皮下积液和积血,有利于组织生长。伤口处理和压迫强度对消灭残腔、促进愈合起至关重要的作用[11],因此术后除讲清全程抗痨治疗的意义外,还应特别强调术后加压包扎的重要作用,避免因患者自觉不适而自行放松胸带,从而影响疾病康复。术后要严密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如发现渗血、渗液过多要及时报告医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避免感染。每天检查加压包扎的牢固程度,有无移位及压迫范围是否适宜,如有异常要及时调整,防止胸壁软组织与创腔底部贴合不上导致积血、积液和残腔感染。

综上所述,普通胸带加弹力绷带应用于胸壁结核清除术后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普通胸带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新,张志勇,张景瑞.35例复发性胸壁结核的外科治疗体会[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10):893-894.

[2] 夏德椿,梁全发,沈振华,等.62例胸壁结核的诊断和手术治疗[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5,11(2):107.

[3] 许军利,郭皖营,陈其亮,等.胸壁结核468例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7):55-57.

[4] 刘丽君,张维民,王福臣.胸壁结核术后复发原因的探讨[J].中国防痨杂志,2005,27(4):272-273.

[5] 邹本峰.手术治疗246例胸壁结核的临床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7):81.

[6] 王海江,夏照华,李红春.胸壁结核外科治疗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8):127,130.

[7] Faure E,Souilamas R,Riquet M,et al.Cold abscess of the chest wall:a surgical entity?[J].Ann Thorac Surg,1998,66(4):1174-1178.

[8] Paik HC,Chung KY,Kang JH,et al.Surgical treatment of cold abscess of the chest wall[J].Yonsei Med J,2002,43(3):309-314.

[9] 尹拴利,吴为民,刘亚学.胸壁结核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再治疗体会[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8,8(10):892-893.

[10] 陈晓军,盖俊峰,闫凌,等.胸壁结核术后加压包扎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8):837-838.

[11] 黄蔼丽,贺倜,陈小媚,等.加压包扎法对促进深部伤口愈合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30):6465-6466.

(收稿日期:2014-01-26 本文编辑:李亚聪)

猜你喜欢

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水利建设与管理》征订启事
聆听两会
——关注自然资源管理
2020年《水利建设与管理》征稿函
运行管理
管理就是沟通
解秘眼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