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冠名俱乐部并非足坛惯例
2014-06-09
本报驻德国、英国特约记者 青 木 纪双城 本报记者 赵晓松图片说明:英超阿森纳主场被冠名为酋长球场。阿里巴巴斥资12亿元人民币购买广州恒大俱乐部50%股份后,“新球队”是否更名引起外界关注。7日,广州多家球迷协会联合发出公开信,希望球队改名“广州FC”“广州华南虎”等中性名称,以便于球队品牌推广和传承。与中超球队普遍采用“城市名+企业名”冠名不同,欧洲联赛中的绝大多数球队目前都是以“城市名+中性词”命名。造成中外这种差距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双方足球职业化的时间和道路不同。 德甲联赛以严谨、科学的经营模式著称,曾被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称为“最成功联赛”。大多数球队的名称由缩写(如代表足球俱乐部的FC)和地名组成,如拜仁全称FC拜仁慕尼黑,其中拜仁代表巴伐利亚州。大多数德国足球俱乐部的名字已有百年历史。 德国科隆体育学院学者克劳斯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二战后,东德曾兴起企业冠名足球俱乐部的热潮,但两德统一后,这种现象逐渐消失,现在德国足协明文禁止俱乐部接受广告目的的命名。克劳斯说,红牛集团此前曾希望冠名一支德国俱乐部,但因违反德国足协的规则被拒绝。 不过,德国确实还存在一些有“企业味”的球队名称,如成立于1904年的德甲劲旅拜耳04勒沃库森,就与德国医药巨头拜耳有关。但这是因为该俱乐部成立之初就叫“拜耳04”,因此“拜耳”更多的是象征意义。 德国许多城市都把自己的足球俱乐部当做城市文化的名片,有些地方政府还持有所属俱乐部的股份。在这种情况下,商业化浓重的企业冠名难以被各方接受。不过,即使不通过球队冠名,许多企业也可以通过冠名体育场、投放球衣广告等获得眼球,提升企业曝光度,德甲巨人拜仁慕尼黑的主场安联球场就由保险巨头安联以15年9000万欧元的价格冠名。 在欧洲商业化最成功的英超联赛,企业参与俱乐部冠名同样少见。当今的英超球队,大部分都诞生于19世纪80年代。上百年来约定俗成的队名也就很难被某个企业的冠名费改变。此外,由“皇家阿森纳”兵工厂工人建立的阿森纳、在切尔西村成立的切尔西甚至在命名上都没有所在城市伦敦的印记,但凭借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战绩,他们仍然拥有大量球迷。 不过,英超联赛本身却是被冠名的赛事。2004年,英国巴克莱银行成为英超赞助商,将赛事冠名为“巴克莱超级联赛”。2012年,深陷利率欺诈丑闻的巴克莱为挽回形象,以3年1.2亿英镑和英超续约。此外,英超球场的冠名争夺也非常激烈。英国《每日邮报》去年年底称,曼城、曼联的主场在英超中最具冠名价值,均超过1600万英镑每年,阿森纳俱乐部则在2006年就和阿联酋航空签订了一份20余年的主场冠名合约。 几乎同时进行足球职业化变革的中日韩三国,球队命名上的讲究也有所不同。大部分韩国K联赛球队都是企业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他们在球队命名时避不开所属企业。如创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全北现代汽车队,一开始曾以主场所在地完山命名,但后来球队资金紧张,不得不寻求企业帮助,在1994年现代汽车入主后更名。此外,部分韩国球队的名称分为三段,加上了“中性吉祥物”的名字,如水源三星蓝翼队、蔚山现代老虎队等。 日本俱乐部以“城市名+中性昵称”命名,彻底实现了“去企业化”。在日本J联赛1993年正式启动时,日本足协要求所有球队一律放弃企业冠名。此前日本很多俱乐部也和韩国一样,隶属于大型企业。比如现在的东京绿茵队,前身就为1969年成立的隶属于日本读卖新闻的读卖足球队,浦和红宝石队前身为“三菱重工企业队”。 随着中国足球职业化程度的提高,2002年,时任中国足协副主席张吉龙曾宣布,从2004年起,所有甲级俱乐部(当时没有中超联赛,甲级俱乐部为中国最高水平俱乐部)一律不再以赞助商冠名,但这一规定并未执行。一名足球界业内人士对《环球时报》表示,欧洲俱乐部是从业余球队发展起来的,而中国俱乐部是由专业队转变成职业球队,这就决定了二者在冠名上的区别。中国俱乐部由于在职业化过程中得到企业资助,因此企业参与球队冠名的情况,“现阶段更适合中国足球”。▲